[開箱] 巨蟒ANACOMDA N2 SSD 240G 開箱測試分享

作者: qxxrbull (XPEC)   2017-07-03 20:26:20
網頁好讀版:
https://goo.gl/qCN8rJ
=====================================前言=====================================
現階段幾乎大部分的人要組裝新的電腦,幾乎都會配上一顆SSD。畢竟SSD的性能是遠超過
HDD的。且現階段SSD的售價也較為親民
目前市面上許多消費市場的SSD幾乎都是採用TLC的顆粒,因此現在市面上MLC的產品確實
選擇不多。
但是ANACOMDA 巨蟒這個品牌,還是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下,推出了採用3D MLC顆粒的產品
:ANACOMDA N2 SSD。
這款產品採用慧榮的SM2258H主控。支援SLC 快取演算法以及內建Dram Cache Buffer。最
高循序讀寫速度可達560/500MB/s。
並且市面上有120GB/240GB/480GB/960GB等多種容量供消費者選擇
無論是給舊機或長輩機做一點小升級,還是要組裝需要大容量SSD的效能取向的電腦。
這款ANACOMDA N2都能夠提供相對應的容量供大家選擇
================================外包裝、本體一覽==============================
http://i.imgur.com/CbY01PG.jpg
在外包裝上使用了透明的盒子,一眼就能夠看到本體外觀。看起來像是個行動電源的包裝

http://i.imgur.com/wXuBuCP.jpg
背面的部分標示一些該產品的特色,理論測試數據、安規、廠商的聯絡方式等
http://i.imgur.com/IKzt7OD.jpg
內容物就是一顆SSD與說明書
http://i.imgur.com/VncSIfh.jpg
外觀採全黑化設計,中間的商標帶有一些藍色點綴,十分帶有電競元素
http://i.imgur.com/DNSsFUE.jpg
背面打上產品的型號與序號,一旁有防拆貼紙
拆卸要利用小型一字起從旁邊撬開,不建議一般消費者自行拆卸。但這邊我們同樣拆卸給
大家看
http://i.imgur.com/8hw0ghj.jpg
PCB版本體,可以看到單面有8個給NAND FLASH用的焊盤。雙面共16個
http://i.imgur.com/pNnSNmP.jpg
Controller採用慧榮的SM2258H。慧榮雖然是台系廠,但其在世界上的表現可是非常亮眼。
這款SM2258系列的主控可以視為SM2256的升級版,能夠支持1z nm TLC 與3D MLC/TLC
NAND FLASH顆粒。採用4通道設計。
其他像是NANDXtend、LDPC等特色功能也一併支援,並且搭載 Direct-to-TLC 和 SLC 模
擬快取演算法,縱使使用本身性能較弱的TLC顆粒,仍然能夠因此展現出一定的穩定性與
性能
PDF:https://goo.gl/Qewumr
http://i.imgur.com/EmXIyBp.jpg
NAND FLASH顆粒採用四顆自行封裝的N206B2DS81704 3D-MLC顆粒,每顆容量應為64GB,
總共容量256G,與主容量相差的16G被拿去做二級OP空間
http://i.imgur.com/lRwmAgL.jpg
Cache使用美光副廠Spectek的MT41K128M16JT-125:K(FPGA CODE: D9PTK) 為一顆
DDR3L-1600 2Gb的顆粒
Datasheet:https://goo.gl/YGTzQR
http://i.imgur.com/q0cGPuB.jpg
http://i.imgur.com/kQYEN2C.jpg
左上角有供工廠調適、返修的JTAG端子,右上角則是基本的電源穩壓迴路
===================================效能測試===================================
配備一覽:
CPU:XEON E3-1220 V2
MB:技嘉Z77P-D3
RAM:DDR3 1600 4Gx4
SSD:
1.Crucial MX300 750G(系統)
2.ANACOMDA N2 240G SSD (測試主角)
VGA:技嘉 Nvidia GT610 2G
PSU: 台達實在力量350W白牌
螢幕: CHIMEI CMV943A 19吋
這次的測試主角被連接在Z77 PCH提供的SATA 6.0Gbit/s port,並且使用富士康生產給伺
服器等級使用的雙絞隔離線材。在測試IOMeter項目的時候之前有再做一次Secue Erase。
http://i.imgur.com/ogV0F6I.jpg
↑SSD-Z判別,似乎內容還無法被判別到
http://i.imgur.com/ZP6rAZ4.jpg
↑Crystal disk info的辨識結果。
溫度辨識似乎高了一些,畢竟另一顆擺放測試所需程式與系統的SSD並沒有這麼高溫
http://i.imgur.com/twCWNhx.jpg
http://i.imgur.com/nzzCa31.jpg
↑AS SSD方面,跑分得到了1040分。在性能上算是不差的,
http://i.imgur.com/ncySQKc.jpg
↑AS SSD compression-benchmark的部分,在各壓縮比的資料方面,速度表現都算是平均
http://i.imgur.com/Lv197l7.jpg
↑AS SSD copy benchmark
http://i.imgur.com/JlTFe1Q.jpg
↑AJA Video System硬碟效能測試 讀取:512MB/s 寫入:466MB/s
http://i.imgur.com/xY9ZJ6N.jpg
↑HD Tune 效能測試-讀取
http://i.imgur.com/RmJECrc.jpg
↑HD Tune 效能測試-寫入
http://i.imgur.com/HJgbo6c.jpg
↑HD Tune 隨機存取測試-讀取
http://i.imgur.com/UBCVo0l.jpg
↑HD Tune 隨機存取測試-寫入
http://i.imgur.com/fYkE1PV.jpg
↑ATTO benchmark,主要測試單純的數據類型,通常大多數SSD廠商所標示的最大讀寫多
以這個軟體為測試基準
http://i.imgur.com/iSVs4yi.jpg
↑Crystal disk Mark一般模式(隨機)
http://i.imgur.com/ygL10Yk.jpg
↑Crystal disk Mark 0Fill模式
http://i.imgur.com/MODiNVk.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總分得到了4119.94。測試設定的環境為46%
(Application),這個測試的方法是比較貼近一般用戶平常較常使用之數據類型
http://i.imgur.com/a2hzN13.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設定的環境100% 分數:4103.60
http://i.imgur.com/2pOJKiU.jpg
↑anvil's storage utilities測試設定的環境8% 分數:4116.85
http://i.imgur.com/VPmwe9x.jpg
↑TXBench測試
http://i.imgur.com/nTTar38.jpg
↑PCMARK8 storage benchmark,4963分 存儲頻寬為257.99MB/S
http://i.imgur.com/XBqKtix.jpg
↑PCMARK7 storage benchmark,5472分 Raw模式分數為6381
PCMARK以日常用戶會使用的軟體進行模擬測試(如戰地風雲遊戲、PhotoShop等等)算是最
能夠反映呈現出一般使用者的環境的測試工具
接著是使用IOMeter進行測試,測試的手法為使用很久很久以前某他廠在官方粉絲團放出
的設定檔(現已失傳),該設定檔總共有五個不同參數。並且勾選Recoed last update
results to file,再將所得到的數據用Excel繪製圖表。
在這個測試上,分別有大檔純寫入的RAMP、8KB 67%讀取的Database、大小檔混合 80% 讀
取量的 Fileserver、8KB 80%讀取的 Workstation,以及大小檔混合但純讀取的Web
Server等各種條件,每種測試將進行三次。
在測試過程不做任何間斷,所以這將比較能夠反映出快取寫滿之後的表現
http://i.imgur.com/nQ6sFGt.jpg
http://i.imgur.com/pxcE0nm.jpg
http://i.imgur.com/fNG0IpF.jpg
↑RAMP
http://i.imgur.com/c12IcQC.jpg
http://i.imgur.com/FlQlpFc.jpg
http://i.imgur.com/nfsrFje.jpg
↑Database
http://i.imgur.com/DmnIBPS.jpg
http://i.imgur.com/sjhVi3N.jpg
http://i.imgur.com/bT5IpDu.jpg
↑File server
http://i.imgur.com/b7eufTk.jpg
http://i.imgur.com/24WGnAK.jpg
http://i.imgur.com/aExBT6Y.jpg
↑Work Station
http://i.imgur.com/FtEvvF9.jpg
http://i.imgur.com/1KUdKeX.jpg
http://i.imgur.com/aWKptGk.jpg
↑Web Server
http://i.imgur.com/ZTFGkbg.jpg
↑總結表格一覽
===================================心得結論===================================
在現在市面上幾乎都是TLC的天下的世代。這款ANACOMDA N2 SSD採用了MLC的顆粒。對於
堅持MLC的玩家確實是現在不多的選擇。
在性能測試上來看,整體表現並不差,都具有一定的水平。在使用起來也沒有感到什麼異
常的卡頓之類的。
在保固方面,這款產品給予了五年的免費保固,並且在保固期間提供免費到府維修收送服
務。發生故障時不必負擔寄過去的運費。
如果您家附近剛好是快換點了話,也能自行帶至快換點進行一對一的交換。還能夠減少送
修時沒硬體能用的空窗期
http://i.imgur.com/v5ooD8V.jpg
目前這款ANACOMDA N2 240G SSD的價格部分大約在$2890左右,與目前市面上一些其他廠
牌僅有三年保固的同質產品相近。如果想找一款採用MLC顆粒,且保固時間較長,性能表
現也要有一定水準的SSD,相信這款巨蟒ANACOMDA N2會是個不錯的選擇。
作者: AriaPokoteng (絨絨<3)   2017-07-03 20:32:00
溫度好高阿
作者: jacksonx2000 (捷克森插兩千)   2017-07-04 12:34:00
新品牌沒有大集團當後盾保固大概4參考就好惹
作者: edward284367 (Astraea)   2017-07-04 23:17:00
請給蛇蛇一罐啤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