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 Plextor M8PeG(NVMe)搭轉卡 開箱+解說

作者: Cubelia (天空の夜明け)   2016-08-08 07:36:38
網頁好讀版:
https://www.ptt.cc/bbs/PC_Shopping/M.1470613007.A.40F.html
Plextor M8PeG NVMe PCIe SSD搭轉卡 開箱+解說
各位早安呀~
前言
SSD,從2008年的Intel X25-M之後熱鬧了許多,這八年間有相當大幅度的變化和進步
為了解決SATA 3Gb/s的瓶頸因此出現了SATA 6Gb/s
而當時在SATA 3Gb/s的性能瓶頸則出現了PCIe匯流排的SSD
早年的PCIe SSD大部分都是由SATA SSD主控RAID 0後再加上特殊的SATA to PCIe橋接晶
片"土砲"而成
當時OCZ Technology出的RevoDrive系列就是這類產品,算是當年消費級PCIe SSD的先鋒
在SSD貴+還不是很普及的環境下這些高大上的產品跑出的數據常會讓用戶嘆為觀止
(能跑出超過600MB/s的循序讀取速度就夠屌了)
貴一點的企業級架構有時會用FPGA的主控(如FusionIO)
這些PCIe SSD有時規格特殊,沒辦法引導當開機碟,而且相當小眾(貴+難入手)
後來能當開機碟的SSD越來越多,原生的PCIe SSD主控也開始出現
而比較平民能當開機碟的PCIe SSD方案在兩年前開始出現(如2014年的Plextor M6e)
2014年出現的Samsung XP941(OEM拆機品)也是有不少玩家買來"折騰"
但這些產品要不就是廠商特有的規格或仍是使用AHCI(如Plextor M6e)
為機械式硬碟制定的AHCI面對高性能的PCIe SSD則顯得有些陳舊
(第一顆支援AHCI的ICH6R/M出來時才2004年呢)
搭配NAND的高性能PCIe產品勢必得有專用的協議來發揮其實力(高頻寬+低延遲)
而且搭配NAND的非揮發性儲存裝置會是未來的大勢所趨(你看SSD越來越普及就是一例)
於是在2011年專為PCI-Express(就是後面那個e啦)非揮發性儲存(NVM)裝置
制定的NVMe就出現了
不過早在2008年的Specification1.0還叫做NVMHCI,2011年NVMe Specification 1.0才
改名為NVMe
http://www.nvmexpress.org/wp-content/uploads/NVMe_Infrastructure_final1.pdf
NVMe在上面的簡報中寫的密密麻麻,看起來相當深奧
但簡單來說除了減少所需指令並降低耗用的CPU周期(cycle)、利用PCIe更高彈性化的設
計降低HBA卡的開支...等
主要還是在於這兩點:
1.減少延遲
(你可以用主控和顆粒堆出性能,但你很難降低延遲,即使是幾ms甚至幾百μs也是相當
計較der)
2.提升性能
而過不久後Samsung SM951就有支援NVMe的版本了
當時Samsung SM951(NVMe)一度成為國外評測網爭相測試的產品
現在的話還有不少OEM拆機品在市面上流動
再來就是2015年的第一款消費級NVMe PCIe SSD,Intel 750
第二款Samsung 950 Pro
第三款2016年的Toshiba OCZ RD400
(Toshiba XG3的15nm顆粒版消費級本+OCZ微調過的韌體)
而第四款當然就是Plextor M8Pe啦
其實筆者本來要購買RD400,但無奈遲遲等不到台灣開賣
而且M8Pe的價位實在相當誘人,最後就改買M8Pe了
Plextor SSD的話兩年前有買過M6S 128GB(也是筆者的SSD初體驗呢)
現在龜在1.03版韌體在775備用機服役中
而NVMe、AHCI、PCIe和SATA看不懂的話可以看這兩篇
個人電腦常見儲存接口釋疑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33089-1-1.html
Intel數據中心家族DC P3700 2TB和家用旗艦級750 400GB評測第一部分
http://bbs.pceva.com.cn/thread-121185-1-1.html
開箱
外盒很小一個,然而AIC版的M8PeY大了不少(曝光沒設好,有點暗)
http://i.imgur.com/KuMwwaO.jpg
背面
http://i.imgur.com/CYunLRe.jpg
這邊有一些基本的讀寫性能可以看
http://i.imgur.com/VNjltzT.jpg
由於M8Pe有自帶薄型散熱片(厚度4.79mm),因此造成超薄型筆電無法安裝
右邊的話從左到右分別為:
五年保固、True Speed和True Protect(這兩個True系技術都是Plextor的產品特色)
最右邊是NVM Express的logo,當然就是為了它而買M8Pe啦!
http://i.imgur.com/pX22Pp4.jpg
而且是在台灣的新竹科學工業園區製造的唷,看到Made in Taiwan=爽
http://i.imgur.com/0tLxfDQ.jpg
順帶一提,光寶就是Lite-On(俗稱點燈牌),並不是"Lite-On幫Plextor代工(或OEM)"
Plextor SSD目前可以算是Lite-On的,Plextor SSD算是光寶打消費級市場用的品牌
內容物很簡單,就SSD本體以外還有黑化的M.2螺絲,不過有用塑膠殼妥善保護好
http://i.imgur.com/bjW31cK.jpg
M.2的不同key會對應不同的模式,以SSD常見的M+B來說即對應到PCIe x2/SATA
M key則是PCIe x4(M8PeG就是M key)
http://i.imgur.com/9fLf4a9.jpg
128GB款後面除了規格貼紙以外就空空如也
http://i.imgur.com/Cb0TNJZ.jpg
由於我的Z77MA-G45沒有M.2接口,手邊也缺M.2 M key轉PCI-E x4的轉接卡
於是買了一張ASUS Hyper M.2 X4 mini
http://i.imgur.com/3XtW2IG.jpg
背面
http://i.imgur.com/CZI9F2x.jpg
內容物有轉卡+螺絲+LP的2U短擋板
筆者覺得M.2 M key的轉接卡就是要這麼小張才好呀,不然Aqua Computer的KryoM.2
那種直立設計也不賴
http://i.imgur.com/Da336Zo.jpg
本體
http://i.imgur.com/EJJZyyh.jpg
上面分別有通電(PWR)和存取(ACT)的指示燈
並且支援2230/2242/2260/2280/22110的規格 (22是寬度,後面的數字是長度)
http://i.imgur.com/amw5KZ7.jpg
有趣的是還另外支援了2230和22110這兩種規格,算是蠻少見der做法
當時M7E在CES 2015的樣品就是設計成22110的長度呢
(M7E還有斷電保護用的電容,實在可惜沒有出來)
雖然M.2的M Key可以直接轉接到PCI-E x4,但ASUS還是在電路擺了一些原件
(看不懂就不多說惹)
旁邊大概是ASUS主機板才能用的"HYPER KIT"跳線,所以維持"M.2"就好
http://i.imgur.com/z2uC9tG.jpg
將SSD裝上去後再鎖上六角螺柱和螺絲就行啦
http://i.imgur.com/dHEdAu4.jpg
和2.5" SSD比一比
http://i.imgur.com/Op7typy.jpg
圖賞
http://i.imgur.com/2IcctnZ.jpg
http://i.imgur.com/6f4QShH.jpg
測試配備與簡單說明
CPU:Intel Core i5 2400(關閉C1E&EIST)
RAM:Kingston HyperX Genesis DDR3 1600MHz 4GB*2([email protected]/*
作者: aa0983163178 (Yuki)   2016-08-08 08:26:00
繼續閱讀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