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測試] MSI GTX1070 GAMING X 8G對GTX 980 Ti...

作者: Nafusica (退伍了~)   2016-07-15 21:02:34
MSI GTX 1070 GAMING X 8GB對GTX 980 Ti:歡樂測試
文筆不好,所以不要講什麼踢到箱子的鬼話。
先講結論:如果你在1070、二手980 Ti Blower之間猶豫,建議你不用等了,上1070就對
了,光溫度就贏了。
因為大家都在歡樂480的事情,想說平台也該嘗鮮了,多方詢問後取得這張MSI GTX 1070
GAMING X 8GB,透過簡單開箱、拆卡、遊戲/Benchmark測試,與同樣微星的MSI GTX 980
Ti 6GD5,做個兄弟廝殺,拍照拍得不好,錄影也沒聲音,純粹給大家看看笑笑,請大家
給予意見。
包裝部份
http://i.imgur.com/Q6dF3lp.jpg
微星MSI GTX 1070 GAMING X 8GB的彩盒,這年頭一定要黑黑紅紅的。
http://i.imgur.com/oibEPbe.jpg
8GB GDDR5記憶體、支援Direct X 12技術以及最夯的VR,搭配的是TWIN FROZR VI的散熱
設計。
http://i.imgur.com/gH23EsE.jpg
另一邊則是NVIDIA GTX 1070的幾個重要Features,這有興趣自己Google就知道新意在哪

http://i.imgur.com/Gt68OL0.jpg
彩盒上方也是大大的GAMING X 字樣,以及MSI的盾徽。
http://i.imgur.com/laE6H8B.jpg
包裝後方,除了產品資訊外,主打的三個特點:可自訂的LED燈光、TWIN FROZR VI散熱技
術、以及即時監控的GAMING APP等等,等等都會陸續提到。
http://i.imgur.com/nQ5hjA1.jpg
當然拆盒也會出現相關的字眼:好好打遊戲就對了。
http://i.imgur.com/lT1RYjo.jpg
易於拿取的包裝設計。
http://i.imgur.com/do1vigp.jpg
黑色油墨印上MSI的Logo,低調。
http://i.imgur.com/BHjDkg1.jpg
打開後是配件,有貼紙、光碟、安裝說明等。
http://i.imgur.com/xHV1jDc.jpg
如果是超級新手,按圖索驥也可以安裝,當然繁體中文一定要的。
MSI GTX 1070 GAMING X 8GB本體部份
http://i.imgur.com/X8R28ho.jpg
打開之後就是很熟悉的TWIN FROZR外型,黑紅配色,後方搭配燈條設計。
http://i.imgur.com/oOt7jwk.jpg
貼紙告訴你,不要擔心風扇不會轉,低載停轉很正常的。
http://i.imgur.com/fGd8RuK.jpg
後方風扇部份特寫一下,中間也做了特殊紋路。
http://i.imgur.com/Ape7yHy.jpg
卡上方特寫,可以看到6+8PIN的電供設計位置,導熱管依序排列。
http://i.imgur.com/LS0jnQV.jpg
前方界面一覽。DisplayPort一次放一排。是說台灣要買好的DP線材,真的不好找。
http://i.imgur.com/1ACfnFm.jpg
翻過來一樣拍卡上方,前面「MSI」Logo部份就是自訂LED燈的範圍。
http://i.imgur.com/tffuHYY.jpg
底部特寫。散熱管也是往兩邊伸展。
http://i.imgur.com/RNv5vxa.jpg
卡尾端可以看到散熱片配置與風扇轉速、LED燈光的走線。
http://i.imgur.com/NsnXWbR.jpg
背板部份,等等會拆掉,鎖點蠻多的。
http://i.imgur.com/MRrYYr0.jpg
這張拍爛掉了。基本上只是想呈現卡約27.5公分長…
實際上機測試部份
測試平台如下:
Intel i7-6700K
M8F
AVERIX D4-2666 8GB x 2 = 16GB
OCZ Vector 180 480GB
FSP AURUM PT 1200W
Dell U2711 @1920 x 1080 / 2560 x 1440
http://i.imgur.com/4dLkSr2.jpg
MSI GTX 1070 GAMING X 8GB上機
http://i.imgur.com/XQN5nFU.jpg
MSI GTX 980 Ti 6GD5上機
http://i.imgur.com/qcaKMKL.jpg
把GPU-Z疊在一起看,980 Ti貴為一代卡王,不過也有點年紀了,有興趣看9/10各代公版
的比較,可以看下面TPU這張圖:
http://i.imgur.com/WfTyjaL.jpg
來源出處:https://www.techpowerup.com/reviews/NVIDIA/GeForce_GTX_1070/
http://i.imgur.com/ch2kBZO.jpg
http://i.imgur.com/AoTeJvV.jpg
GTX 980 Ti VS MSI GTX 1070 GAMING X 8GB @ 3Dmark 11 P Test
http://i.imgur.com/nIvKEP2.jpg
http://i.imgur.com/Roi79ZB.jpg
GTX 980 Ti VS MSI GTX 1070 GAMING X 8GB @ 3Dmark 11 X Test
http://i.imgur.com/qiUqrxq.jpg
http://i.imgur.com/I1ZSzex.jpg
http://i.imgur.com/TrZh7gO.jpg
GTX 980 Ti @ 3Dmark FS/FSE/FSU Test
http://i.imgur.com/bL3KVj9.jpg
http://i.imgur.com/DXBEHN3.jpg
http://i.imgur.com/TZhRSZW.jpg
MSI GTX 1070 GAMING X 8GB @ 3Dmark FS/FSE/FSU Test
http://i.imgur.com/Jail45h.jpg
GTX 980 Ti @ Furmark 標準燒機 30分鐘,溫度最高87度(不能更高了 XD)。
http://i.imgur.com/bzY5166.jpg
MSI GTX 1070 GAMING X 8GB @ Furmark 標準燒機 30分鐘,溫度最高68度。
如同一開始講的,這溫度差異實在有點大。做完這測試之後,我立馬把980 Ti給拋了…
現在夯的VR部份,因為不容易弄到硬體(好吧,是買不起…),所以改用Steam上面的「
SteamVR Performance Test」來測試一下:
http://i.imgur.com/aRTHZuN.jpg
執行之後,會自動以雙眼的畫面,測試VR的效能。
http://i.imgur.com/bLJ5CFs.jpg
6700K+1070,跑出來當然是「推薦配備」。
緊接著是在Battlefield 4的遊戲FPS測試,用的是FRAPS+iPhone 5錄影,沒音樂,加減看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kdfrRSyGisA
拆卡部份
http://i.imgur.com/GbEh3jK.jpg
沒在管保固的,拆了再說。
http://i.imgur.com/GE1yyD8.jpg
不知道為何,有背板就覺得爽度差很多。
http://i.imgur.com/nqpIcs7.jpg
保固掰掰,在家不要這樣玩。
http://i.imgur.com/UwAhIah.jpg
拆了之後會看到上方LED燈組的訊號線,後方則是風扇轉速控制與後方燈條的訊號線,別
硬扯。
http://i.imgur.com/zDYO3QI.jpg
整個風扇散熱結構一覽,作工如圖。散熱膏部份感覺有另找方案,散熱壓制OK。
http://i.imgur.com/vvn4uTf.jpg
拆成這樣…就繼續往下拆吧…用料自己看…
http://i.imgur.com/kp7CUVS.jpg
正面散熱片也是以散熱膠處理記憶體與其他高溫晶體。
http://i.imgur.com/LuPJgx8.jpg
風扇鰭片位置也有貼心合上防震條,防刮防震防擠壓。
整體來說,10XX系列顯卡雖然單價比起以往同級產品而言要高,
但是硬體面上也有做實際的...反應!?...
GAMING APP部份
http://i.imgur.com/m6GspUx.jpg
沒有拆光碟,直接在微星官網可下載MSI Gaming APP來安裝,安裝好就多了兩個圖示。當
然,不要忘記Afterburner,這一定要裝的。但是Gaming APP的設定會覆蓋Afterburner的
設定,要特別留意。
http://i.imgur.com/0RoUe9J.jpg
主界面部份,除了即時顯示顯卡運作時脈外,也有多個自訂選項可以選擇。
不過這邊亂入一下,原始的GTX 1070,核心時脈是1506MHz,MSI這張卡的核心時脈,不同
模式下,分別如下:
超頻模式 = 1607MHz(前面的數據,都是超頻模式下跑的)
遊戲模式 = 1582MHz
靜音模式 = 1506MHz
http://i.imgur.com/JXMo58y.jpg
補一下,遊戲模式的核心時脈
http://i.imgur.com/d08uyzT.jpg
靜音模式的核心時脈,就跟公版相同。
順便回頭補測試一下3DMark的FSE測試,可以比較一下不同時脈的差異:
http://i.imgur.com/xKXCRMc.jpg
遊戲模式的3DMark FSE測試結果。
http://i.imgur.com/QBos7y5.jpg
靜音模式的3DMark FSE測試結果。
http://i.imgur.com/lV9qYLQ.jpg
讓我們拉回來APP的部份,畫面色調部份有多種模式可選,看個人喜好可隨時調整。
http://i.imgur.com/aBFeSNn.jpg
顯卡上方的LED燈光部份,可以自己定義喜歡的節奏與顯示的顏色。
http://i.imgur.com/EBSqTsn.jpg
http://i.imgur.com/DBZUnOV.jpg
當然,你要選擇閃爍、呼吸等模式,或是音樂模式,都可調整。
http://i.imgur.com/70pp24s.jpg
OSD的部份,也提供非常多的選項,監控愛好者必備。如果常看國外直播,經常會看到實
況主的螢幕上,這個功能,就像下面的影片這樣:
https://youtu.be/Gj8wngmcI68
這是在3Dmark測試下的畫面,當然,字體可以改小一點。
http://i.imgur.com/ak1hnN7.jpg
至於DRAGON EYE,則是一個看影片專用的程式,只要輸入對應的網址,就可在螢幕以PIP
方式顯示,位置、大小、透明度可自訂,非常適合重度玩家邊打遊戲、邊追知名玩家/頻
道使用。
http://i.imgur.com/KTgrLPT.jpg
最後,其實MSI Gaming APP也可用手機APP操作,在手機上下載後,在同網域下,桌機軟
體上設定帳號密碼,就可以連上。
http://i.imgur.com/v4qNb7i.jpg
手機APP的起始畫面
http://i.imgur.com/X0VbSBH.jpg
剛剛設定好的帳號密碼,輸入後即可同步顯卡訊息。
http://i.imgur.com/s1EOE2o.jpg
當然,顯卡訊息都會直接在手機APP內出現。也可即時控制風扇轉速,不用Alt+Tab切畫面
了,對於一些吃資源的遊戲而言,不切Alt+Tab,真的蠻方便的,因為一切可能就當機了

整個下來,個人覺得優缺點如下:
優點:
1) 溫度。不管是1070本身涼,還是卡本體散熱做得好,溫度真的大勝。
2) 背板。有背板真的爽,正面對記憶體的…姑且稱為「均熱板」…爽度也是高…
3) 三種散熱模式可選。而且,選用OC Mode,測試過程、畫面都非常正常,
核心時脈不是「硬ㄍ一ㄥ」上去,而是實實在在的OC Mode。
缺點:
1) 散熱器後段的LED燈光只有紅色,如果可以跟上方的自選LED燈同步就好了。
最後,附上一個MSI GTX 1070 GAMING X 8GB的LED燈影片,結束這回合。
https://youtu.be/O3BvTrg-Zas
以上給大家參考。
作者: jimmyyang207 (書瑋吉米)   2016-07-15 21:09:00
敗家推
作者: detective14r (波波)   2016-07-15 21:36:00
MSI中高階遊戲筆電真的讚,其他產品嘛....
作者: lolpklol0975 (鬼邢)   2016-07-15 22:10:00
用搶的 呵呵
作者: toweryang100 (Tower)   2016-07-16 01:25:00
我在33度的西曬房間玩巫師3 最高70°C,散熱真心強話說有那個背板應該就不用再搞高科技竹筷了吧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