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魔術空間大不同 mATX 機殼 Antec P50

作者: j081257 (巴比布)   2016-03-06 18:27:40
圖文網誌青青菜菜看看囉
http://cmhsu1987.blogspot.tw/2016/03/matx-antec-p50.html
******************************************************************************
******************************************************************************
******************************************************************************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76/25207034960_180b7df9b0_o.jpg
這次要介紹的是 Antec P50 ,為 micro ATX 規格的機殼,但是內部空間以及架構絕對不遜色於 ATX 尺寸的產品,甚至還可以安裝 240mm 的水冷排,屬於一款擴充性極佳且高效能的機殼產品,而在造型及大小上更是恰當。
由於 office 隔板要降低,隔板上的架子也無法使用,裸機平台就沒辦法擺放, P50 就必須拿出來支援啦!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91/25384291762_a39758d19d_o.jpg
這次要介紹的版本為透側版本,雖然透側比較酷炫也能看到內部的零件,缺點就是有刮傷的可能性。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43/24751702763_df7b3cafb4_o.jpg
P50 的正面非常低調簡約,只有下方有出現 antec 的 logo ,不過還有設計 5.25” 的插槽還蠻破壞面板的一致性。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58/24747813754_03a4ea4e72_o.jpg
上方一覽,沒有過多的造型設計,如果沒有安裝上方的風扇平坦的空間可以放置東西。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60/24747812224_8cdff4a2c5_o.jpg
至於前置 I/O 並不是設計在面板或頂部,蠻有趣是設計在四十五度角的部位,而左側提供兩組 USB 2.0 。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82/25378434425_364dbf54d4_o.jpg
中部提供音源的輸入和輸出。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89/25352252856_60b6157395_o.jpg
右側則是提供兩組 USB 3.0 。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41/25010826969_af8912ab38_o.jpg
上方提供電源和重啟鍵,另外還有兩組三段風扇轉速控制。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89/25378434375_94560109d9_o.jpg
由於頂部可以安裝兩組 120mm 的風扇或者是 240mm 的水冷排,所以有設計出風口。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61/25082818240_fda9b73f68_o.jpg
左側板設計為透側,有些人喜歡有些人不喜歡。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47/25082818360_9b04829873_o.jpg
至於右側板就只有做 PSU 的進風孔。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08/24747813684_a04c3ab21d_o.jpg
從後側來觀察,可以發現左右分為兩部分,左側為 PSU 以及硬碟,而右側為主機板以及其他零件。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45/25378436055_d1c16094f2_o.jpg
出風口採用手轉螺絲,如果要更換硬碟上會較為方便。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74/25378435945_fda25535e1_o.jpg
有趣的硬碟架設計位置,只要將出風的風扇拆卸下來就可以安裝硬碟啦。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32/25010828549_3db12abef8_o.jpg
螺絲以及其他配件都放在這個小盒子內,之後再介紹。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91/25260161342_dc16e0cf8a_o.jpg
硬碟架可以安裝 3.5” 以及 2.5” 的規格。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99/25082819480_8b1f53315f_o.jpg
將硬碟托架拉開就可以安裝 3.5” 硬碟,至於 2.5” 硬碟還需要螺絲輔助。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44/25352254246_8ea84fbdb7_o.jpg
而剛剛介紹的頂部空間,還有設計拆卸開關,完全也是不需要工具就可以進行。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57/24747813644_06c89474e6_o.jpg
輕輕鬆鬆就直接把頂蓋給拆解下來,能夠安裝兩組 120mm 的風扇或者是 240mm 的水冷排。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39/25285393451_02956094a1_o.jpg
發現一個有趣的擺放方式,因為切角的設計,機殼能夠直接四十五度站立。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98/25082819310_0dbcbc1ed5_o.jpg
其實只是要看硬碟的腳座,並沒有什麼特殊的設計就是了。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34/24751703403_ec03c5a379_o.jpg
內部架構一覽,可以發現機殼分為兩個區塊,這個區塊只有擺放主機板上的零件。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55/24747813264_f6d1e77c01_o.jpg
前面已經安裝兩組 120mm 的風扇做為進風。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50/25010828269_a397391299_o.jpg
右側面板上的 PSU 進風孔有使用濾網,但是是使用雙面膠去固定,算是可惜的部分。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48/24747812984_bec9177919_o.jpg
另外還有設計兩組 2.5” 的硬碟架,直接將硬碟插入即可,不需要任何工具或螺絲。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98/24751703133_b4df27c436_o.jpg
再來就是將前面板拆下,由於是進風面有設計濾網去做阻隔。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73/25082818950_2672afedc5_o.jpg
濾網設計也有簡易拆卸,對於清潔是非常棒的設計。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80/25260160862_fef9deaa7d_o.jpg
再來就是端子的介紹,由於有支援風扇轉速控制,必須安裝正確才能使得控轉才能發揮,分為前側以及上側。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57/25260160672_2ab7fb1f5e_o.jpg
HD 音訊端子以及 USB 2.0 。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06/24751702803_0dbf720db1_o.jpg
前面板上的按鍵和燈號的端子。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87/25285392281_7855b26b4b_o.jpg
以及不可或缺 USB 3.0 的 19 pin 。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79/25285392261_a79d90c511_o.jpg
最後是配件一覽,主要除了基本的螺絲以外,還有硬碟托盤上的橡膠墊和束帶。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93/25082818520_9689151d34_o.jpg
開始將系統裝到機殼,順便將 PSU 升級到金牌 80 PLUS ,使用全漢的金鈦極 V 450W ,而硬碟就是 SSD 跟 HDD 各一顆。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04/24875920553_c51a0b381d_o.jpg
2.5” 的 SSD 就直接放到前側的硬碟架內,因為完全不需要任何螺絲去固定,只要插進去就是了!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67/25207035190_ce17e3a32b_o.jpg
再來就是 3.5” 的 HDD ,硬碟托盤記得要黏上橡膠墊會更牢固一些,這邊也是不需要任何螺絲。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97/24872093484_dd7fc3cf00_o.jpg
三組硬碟架的空間可以選擇,不過首要建議選擇最左側的,如果像圖片放在右側的話, SATA 電源線會有些不方便安裝。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30/25207035060_62b6838f50_o.jpg
至於 PSU 風扇要朝向外側,才可以從側板的開孔吸入冷風。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443/25384165052_7f9946acd9_o.jpg
而主機板的部分就是輕輕鬆鬆就能放進去,不需要東喬西喬找角度安裝。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60/24872092924_a86c1be75c_o.jpg
稍微整線一下,讓主機板的空氣流通會更為順暢。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84/25502762555_21577d9b7e_o.jpg
至於另外一面就…隨便塞了。因為空間很大,沒有什麼走背板的那種疑慮。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71/25502634915_a8b303ec5c_o.jpg
安裝完畢之後,電源指示燈會發出挺亮的藍光,而硬碟指示燈則是紅光。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687/25207034900_4a0c2b0a64_o.jpg
最後,搭載在 P50 的前風扇會發出藍光,並且會因為控轉的程度發出不一樣的亮度。
https://farm2.staticflickr.com/1586/24875919713_6dbcf65290_o.jpg
Antec P50 的優點就是空間寬敞,能夠安裝 240mm 的水冷排,提供兩處的風扇轉速控制,將主機板部分跟硬碟跟 PSU 的空間切開,讓風流更能夠有效的吸入和排出。另外還有硬碟架的設計,不管 2.5” 還是 3.5” 都不需要螺絲去安裝。
至於缺點的部分就是 P50 預設會是正壓差,如果能在上方再安裝風扇或水冷排能夠增加散熱效果,另外還有風扇轉速控制並沒有標示控制上方或前側的風扇。
以上就是 Antec P50 的安裝心得,總而言之算是很有競爭力的一款 mATX 機殼,能夠提供不同需求的系統安裝,雖然文章並沒有使用顯示卡,但還是能夠支援高效能且長度為 30cm 的顯示卡。
Thanks!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