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原價屋的商業模式

作者: Nafusica (退伍了~)   2016-01-05 06:24:46
: → kids23 : 我蠻好奇國外(美、日)也是要諜對諜多還是線上公開價 01/04 12:31
這個之前有點經驗,可以談一下。
北美:
基本上靠的就是大型電子商務網站,代理商角色大致就是金流、發貨而已,
大部分時間談銷售,原廠都會直接跳下去跟網站直接談,
DIY零件大概就Newegg、TigerDirect、Micro Center這幾家,
基本上大家價格都跟著Newegg走,不過北美很喜歡玩MIR(mail-in rebate),
這作法主要是怕網站自己吃了大貨之後亂放貨給小經銷,做後端檢核之用,
同時也是北美價格不殺時穩定、開殺時跑貨快速的主要原因。
(↑如果這句看不懂,後面建議你也不要看了)
日本:
日本基本上是靠九九電機一派(TSUKUMO、LABI)、
連鎖通路一派(BIC/Yodobashi)、
大型郊外門店一派(PC DEPOT等)、
網站一派(其實只有Amazon)、超微型經銷一派(賣服務),
主要依賴的是代理商。
在日本,你沒有好的代理商,請直接放棄這個市場,因為這個市場的player非常少。
DIY產品線,在日本是逐年萎縮的狀態,所以這些大型通路的採購,人數一直減少,
一個人可能要看30~40種產品線,如果代理商跟這些採購不麻,基本上就可以去吃屎了。
而且日本文化特性的關係,對於信用特別看重,信用垮了,採購基本上會直接拒絕往來,
想翻身可能性奇低(蠻多品牌就是一開始大紅,後續做不好就噴了),
不過也因為這種型態,產品價格基本上十分穩定。日本人做市場,
寧願一直做加值的東西(產品+A+B+C,像是凌晨特典),而不是一直殺價,
因為那市場已經進化到:亂殺價,消費者也不見得會輕易買單,殺價一定要有目的。
不過因為一直加稅的關係,很多老牌、本身有sourcing能力的廠商開始慢慢陷入危機。
譬如說週邊E、B兩大牌,零組件某玄(其實也是B的)等等,
市場常常會衝出多波價格超殺、超激烈的操作,那時日本鄉民買得可高興的。
: 推 leenle : 日本 akiba kakau 健康的通路生態 自己去體驗吧 01/04 14:12
kakaku基本上是純價格媒介+情報,真的要看日本實際銷售,請看BCNRANKING,
因為這是直接買各零售商POS資料來統計的,一份資料不貴,一季約百萬日幣而已。
它的「BCN AWARD」基本上是各家產品競逐的主要獎項,公信力極高,
不同於台灣的媒體「頒獎」,想拿BCN AWARD除了產品要熱賣之外,
還會有其他benchmark,想拿到這獎真的難度非常的高,不只東西要好,手骨也要夠粗。
以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