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ASUS Z170 Pro Gaming 簡單開箱

作者: csstalker (XTR)   2015-09-21 15:31:45
網頁好讀版:http://tinyurl.com/o8phyka
==================================================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19.JPG
隨著這幾年針對遊戲用途所設計的主機板越來越多
針對一般玩家需求
華碩也在先前的 8 系列首次推出比較平價的 Pro Gamer 系列
在保固、性價比、外觀以及功能性來說算是相當理想
同時具備輕鬆安裝黑蘋果的能力,算是一砲而紅
不過在這次的 100 系列晶片組更名為 Pro Gaming 後重新上陣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10.JPG
首先看到包裝正面
由於這次的主機板有搭配戰艦世界的活動,封面部分也改成以戰艦為主題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11.JPG
除了送一艘獨家的 Diana 巡洋艦之外
還有 15 天的免費 Premium 帳號,可以減少一開始的低階船過渡時期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14.JPG
背面部分不免俗的放上了 I/O 配置,用料等特色介紹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16.JPG
雖然 Z170 Pro Gaming 本身與 ROG 分屬不同系列
不過同樣具備 RAMCache 機能以及新的 USB 3.1 Type-A + C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24.JPG
內容物包含主機板本體、擋板、SATA 線材
標籤貼紙、CPU 快拆、SLI 橋接器、M.2 螺絲以及說明書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29.JPG
這次比較特別的是多了這個 CPU 快拆
主要是設計給一些 DIY 新手,避免安裝 CPU 的時候去弄彎針腳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30.JPG
安裝上也沒什麼難度,先將 CPU 的金色三角形對準左下角
然後將後面的塑膠扣固定好就完成了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36.JPG
設計上巧妙的利用了金屬扣具的縫隙
安裝的時候可以直接蓋上去
拆起來的時候也只要把快拆跟 cpu 一併拿起來就好
對於怕手指戳到針腳的人來說算是比較安全且方便
不過由於快拆本身離 cpu 很近
塗抹散熱膏的時候要留意不要塗太多,不然溢出來的時候沾到快拆會比較難清理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43.JPG
主機板正面一覽
可以看到 PCH 部分的散熱片造型也做了一些變化而非以往 pro gamer 的方形設計
漸漸塑造出這個系列的特色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48.JPG
擴充介面部分提供 3 組 PCI-E x1、3 組 PCI-E x16 (x16, x8, x8)
比較可惜的是 PCI-E x1 部分沒有如上一代的 ROG 系列的切割設計
但考量到 PCI-E x16 插槽數量以及空間來說倒也算是還好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49.JPG
CPU 區塊部分採用 10 相供電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50.JPG
EPS 12V 8pin 配置於左上角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51.JPG
DDR4 DIMM 同樣採用了單邊扣設計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52.JPG
值得一提的是,這次 pro gaming 系列也加入了 Q-LED 快速除錯燈號 !
對於常常更換零組件的人來說再好不過了
如果有什麼原因導致電腦不能開機也是一目瞭然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54.JPG
在儲存裝置方面,提供 6 組 SATA 3 (6 Gbps)
其中兩組與 SATA Express 共用端子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55.JPG
新的 M.2 高速介面也是必備的
由於這次 Z170 的 PCIe lane 數增加
同時也能提供 PCIe 3.0 x4,就不用再犧牲顯示卡的頻寬
在長度方面可支援到最長的 Type-22110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59.JPG
至於這一次的 SupremeFX 音效部分
料件部分也統一由 ELNA 改為 Nichicon Fine Gold 系列音效電容
相較於其他家導入的塑膠上蓋,ASUS 還是比較著重在實質功能與外觀上的平衡
維持同樣的金屬屏蔽外殼、PCB 切割以及 LED 背光
不過不一樣的地方在於這次音效區塊的紅色背光除了恆亮之外
提供了新的呼吸燈以及流動效果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62.JPG
OP AMP 部分選用 TI 的 R45801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65.JPG
網路晶片更新為新版的 Intel I219V,支援 WOL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70.JPG
USB 3.1 部分由 asmedia ASM1142 提供,再利用一顆 ASM1542 轉出 Type-C 介面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74.JPG
另外可以看到上方 video output 採用 asmedia ASM1442K 來做 level shift
HDMI 部分也就還沒有支援到 2.0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79.JPG
在背板 I/O 方面
提供 PS/2、 2 組 USB 2.0、4 組 USB 3.0 以及 USB 3.1 type-A + type-C
內顯輸出一次給足 D-Sub、DVI、HDMI 以及標準 DisplayPort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9111797.JPG
接著實際上機測試一下吧
=================================================
測試平台:
CPU:Intel Core i5 6600K
MB:ASUS Z170 Pro Gaming
RAM:G.Skill Ripjaws 4 DDR4-2133 4g x 2
HDD:OCZ Vector 150 120G
PSU:FSP Aurum S 550w
Cooler:Thermalright Ultima-90i + JetFlo 120
Chasis:Lubic Stage Layout Case v3
OS:Windows 7 SP1 Ultimate x64
=================================================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605.JPG
過電後可以看到燈光方面除了原本的音效區塊
在主機板型號下方也增加了一排 LED
不過由於不是安排在背面,感覺上就比較突兀
如果配上導光條應該亮起來會比較好看些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latform2.png
小超至 4.5GHz,基本上無壓力
相較於 Haswell 的斤斤計較,基本上只要調一下倍頻就能輕鬆達成
不過由於我是採用較矮的塔型散熱器,溫度方面就比較不受控一些
簡單跑些 benchmark 當作參考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3dmark1.png
3DMark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cinebench_r11.5.png
Cinebench R11.5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cinebench_r15.png
Cinebench R15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mem.png
AIDA 64 記憶體頻寬測試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cmark7.png
PCMark 7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cmark8.png
PCMark 8 Creative conventional
http://csstalker.gjisland.net/blog/pics/2015-9-19/P8291547.JPG
雖然 Intel 這次又把大半心力花在內顯上
不過製程的推進與 FIVR 的取消在這代的溫度與可超性表現也有顯著的變化
隨著 non-K cpu 發布加上 DDR4 慢慢調降後
Skylake 平台的建構成本與 Haswell Refresh 已經差不了太多
相較於 Z97 Pro Gamer 來說,價差可以視為內建一張 USB 3.1 的子卡
同時也導入了 Q-LED 除錯燈號,整體算是相當有誠意
考量到後續升級的零組件沿用,DDR4 也相對比較有優勢些
不過如果是衝著黑蘋果而來的玩家就要再留意一下
畢竟 mac 現階段還沒有使用 skylake 平台
選購上還是會以舊平台會比較保險
作者: skevin830126 (斷頭呆明)   2015-09-21 23:31:00
比較好奇你的桌面圖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