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LLC+D2D架構 全漢AURUM PT 1000W開箱測試

作者: qxxrbull (XPEC)   2015-08-27 00:52:22
網頁好讀版:
http://goo.gl/vky2R4
=====================================前言======================================
有鑑於電源供應器方面的電路設計技術越來越好,約莫在幾年前,各家電源大廠開始推出
了具備高轉換效率,而且在電性表現上也很不錯的高階電源供應器。
而全漢這間老牌的電源供應器大廠當然也不意外,也順勢推出了皇鈦極AURUM PT 系列的
產品線,在一次側功率級使用更加革新的LLC諧振全橋式架構。並且在二次側使用同步整
流+DC-DC的架構。能夠使得轉換效率更為提升。以及E-Sync技術的搭載,藉由將輸出的電
壓Feedback給內部的IC,以優化輸出品質。
當然,在最近Case Modding的風潮越來越盛行的情況下,全模組化的設計當然也少不了。
以下將介紹這顆全漢皇鈦極AURUM PT 1000W電源供應器的內部用料與實際上機進行
Voltage Regulation的表現測試
==============================外包裝與內部配件一覽============================
http://i.imgur.com/QWt5757.jpg
↑外包裝正面,標示著全漢皇鈦極的商標,右下角標示著該產品的瓦數,這次要介紹的是
1000W的產品。當然這款AURUM PT還有推出850W和1200W的瓦數可供選擇。
http://i.imgur.com/SLBN0BY.jpg
↑其中左下角標示著這顆產品通過了80PLUS 白金牌的認證,500萬美金的產品保險,以及
長達七年的保固。
如果在台灣購買由視博通代理的產品了話,還可以享有兩年故障原價屋換新的保固服務。
http://i.imgur.com/60UcOL2.jpg
↑右下角則是寫了一些與本PSU相關的信息,其中包括通過intel haswell架構的相容性測
試。
由於Haswell系列的處理器進入C6、C7 states的時候,最低的消耗電流僅為0.05A,此設
計導致部分的電源供應器可能會觸發到保護機制,進而發生一些問題。
在電容部分的用料則是全日系的,無論是電解電容或是固態電容。
http://i.imgur.com/pg8G7kO.jpg
↑盒子背面一覽,詳細介紹了該電源供應器所有的特色一覽,可以看到左上角標示著各路
的輸出能力,其中+12V部分採用單路輸出,可以高達83A。
還有電源供應器的特色,包括像是>99%的主動式PFC EFF、模組化部分線材使用較易彎曲
整理的軟線、8個PCI-Express的connector。右邊還有線材接頭的配置圖。
http://i.imgur.com/6fNWCMO.jpg
↑內容物一覽,有電源供應器、保固卡以及模組化線材(線材都裝在袋子裡)
http://i.imgur.com/KIuzb9G.jpg
↑在SATA、MOLEX 以及軟碟機的Connector的部分,均全部使用扁平線材,在整線上更為方便。其中有一條SATA是使用陣列式的設計。
http://i.imgur.com/gELAMEF.jpg
↑其他線材(ATX 20+4、PCI-E 6+2、CPU EPS 4+4 PIN)。可以看到ATX20+4 PIN上有特別
增加一個E-Sync Connector,其用途在前面有解說過了。
每個PCI-E 6+2 Pin由一條主線串出兩個Connector。畢竟是單路+12V的架構,所以並不用
擔心分路的問題,可以隨便接。
而CPU EPS 4+4 PIN有設計兩條,部分特高階的主機板為了應付CPU超頻所需的足夠的電流
量。因此會有做雙EPS 4+4PIN的設計。並且在這些線材上均包覆著熱縮套。
http://i.imgur.com/73TeOqZ.jpg
↑在螺絲方面是附上手轉螺絲、以及幾條束帶
http://i.imgur.com/CgXb3KQ.jpg
↑本體正面一覽,中間有全漢的銘牌,並且風扇兩側有特別設計的穿孔
http://i.imgur.com/mpU0on2.jpg
↑本體後面,後方採用箭頭式的散熱出風口。並且也使用一般常見的Power cord接口。
仿間部分其他高瓦數(1000多瓦以上)的電源會改用IEC 320-C19長方形的三橫式接口。
畢竟滿載時所需電流甚大,但是全漢這款產品由於擁有高轉換效率,因此在這方面就不用
用上比較特殊的線材
http://i.imgur.com/o0uqze1.jpg
↑本體前面,模組化線材的區域。PCI-E和CPU EPS的接口式不一樣的,記得避免接錯
http://i.imgur.com/61ZJalE.jpg
http://i.imgur.com/cRL6lzj.jpg
↑本體另外一邊的部分,這裡就標示了電源的輸出能力和通過的安規認證。全漢這款產品
有通過許多國家的安規認證
http://i.imgur.com/68cbAR2.jpg
↑在邊角方面的作工算是蠻精細的,使用磨砂烤漆處理
=================================本體內部一覽=================================
http://i.imgur.com/toqsgqF.jpg
↑內部俯瞰圖,在整體佈局方面緊湊扎實。並且使用許多子板的方式布局元件,讓空間能
夠更有效的應用
http://i.imgur.com/SWlEZay.jpg
↑風扇的部分使用Power Logic PLA13525S12M Hydro Dynamic Bearing液態軸承扇
http://i.imgur.com/fG56eRW.jpg
↑PCB與本體外殼有用上透明塑膠片隔離。
http://i.imgur.com/y9u0Tqp.jpg
↑PCB背面的部分做工還算蠻扎實的,重點地方都有上飽滿的錫。下方有幾顆元件有使用
散熱膏直接接觸底部協助散熱,這些元件會在後面進行說明
http://i.imgur.com/L8YSwaU.jpg
↑在AC輸入端的部分放有兩顆Cy電容。較為可惜之處是連接後方開關部分僅採用單刀雙切
的方式布局,而且沒有加上熱縮套管。不過這對於一般使用其實沒有什麼影響就是
http://i.imgur.com/ESHOYhc.jpg
↑交流輸入端上方有一顆power integrations的CAPZero系列的零損失X電容自動放電IC。
相較於傳統一般的設計,會在X電容上並聯放電電阻,進而導致EFF上的降低。
http://i.imgur.com/WGh3CCl.jpg
http://i.imgur.com/7KIr2OG.jpg
↑AC輸入端PCB的部分,設有兩級EMI FILTER,包含兩個共模電感、兩枚長方形的Cx電容
、兩枚藍色的Cy電容。以及MOV(壓敏電阻)和採直立設計放置的保險絲
http://i.imgur.com/i1hXwWa.jpg
↑兩枚橋式整流器採用日系大廠Shindengen(新電元)的LL25XB60,每一枚的規格為600V
25A。用料可以說是十分不手軟。
兩枚整流橋以並聯方式設計。固定在黑色的大型散熱片上,協助散熱。
旁邊的部分為NTC熱敏電阻(綠色)和藍色的諧振薄膜電容
http://i.imgur.com/hNfvb72.jpg
↑一旁還有松川的888hn-1ch-f-c Relay繼電器。可以降緩開機過電瞬間inrush current
的衝擊,大部分的普通電源均沒有這一項元件的設置。而全漢這項產品卻用上了
http://i.imgur.com/F06qz3D.jpg
http://i.imgur.com/erW023L.jpg
↑BULK Cap的規格使用兩枚日本化工(Nippon Chemi-Con) KMQ系列 420V 470uf/105度的
電解電容並聯,一旁的boost電感在線圈用料上也十分足夠,並且以黃色的膠紙和其他元
件隔離。避免發生意外
http://i.imgur.com/vpp8jH8.jpg
http://i.imgur.com/7a3tOY4.jpg
http://i.imgur.com/6qVVPwy.jpg
↑在一旁的子板上有發現兩枚DIP-8 封裝的IC ,分別是仙童半導體的KA393A以及on-semi
的lm358n運算放大器
子板另一邊則是Infineon的2PCS02 APFC控制IC
http://i.imgur.com/y6McmHL.jpg
http://i.imgur.com/hpjeRju.jpg
↑APFC MOSFET採用三枚意法半導體的STF24NM60N。APFC開關二極體為科瑞的C3D08060A。
上述四顆元件都被固定在黑色的散熱片上,並且有塗上散熱膏協助散熱
http://i.imgur.com/DQ6vpci.jpg
↑LLC諧振電路區以子卡的方式做布局,可以看到上方有兩枚藍色的諧振薄膜電容(LL),
一個小型電感(C),以及諧振電路變壓器。組成LLC諧振架構
http://i.imgur.com/GeZ9cAb.jpg
↑在另一側的子板上下方有一枚虹冠電子的CM6901控制IC產生LLC的驅動訊號。這顆IC可
以用來操作LLC和SRC。在許多使用這方面架構的電源上很常見到
http://i.imgur.com/LTcRx3f.jpg
↑靠近子板的PCB上有兩枚SILICON的Si8233BD隔離驅動晶片,這枚IC可以用來代替傳統的
驅動變壓器
http://i.imgur.com/fNcuthm.jpg
↑主變壓器採兩枚並聯的設計。由於是DC-DC架構,所以會先將電力生成+12V之後,再藉
由後端元件轉換成3.3V和5V的電壓
http://i.imgur.com/FEKgUy5.jpg
http://i.imgur.com/RaQoWXf.jpg
http://i.imgur.com/peIDpPC.jpg
↑DC-DC子板上有一枚茂達電子的APW7159用於5V和3.3V的DC-DC輸出。
而5V和3.3V的部分各使用三枚Infineon的BSC0901NS MOSFET。
對於在意DC-DC架構的電源在二次側的MOSFET Duty-Cycle扣太緊導致提早夭折的玩家來說
,由於全漢這顆電源用上了英飛凌的高檔的料件,所以這方面是不用太在意的。
當然仿間一些低價位又做DC-DC架構的產品,就不可不注意了!
http://i.imgur.com/a86UoWb.jpg
↑12V的同步整流MOSFET就是一開始提到,設計在PCB背部的那八枚元件,廠牌型號為英飛
凌的014N04LS,是一款大電流且低內阻的MOSFET。
http://i.imgur.com/kbCRG7O.jpg
http://i.imgur.com/padQzr5.jpg
http://i.imgur.com/YIokLue.jpg
↑一旁的小型變壓器則是提供+5VSB輸出,PWM IC另外使用一顆PI的TinySwitch-III TNY2
79PN。而MOSFET的部分則是藏在PCB背面的那一枚D-PAK封裝的元件,型號為IR的AUIRFR10
18E。
http://i.imgur.com/Xj9FnA5.jpg
↑在二次側採用C-L-C型濾波電路。在電容方面固態和大部分的電解電容均為Nippon Chem
i-Con製品,大多數為KZE系列,有幾顆則是KY系列的長壽命品。
少部分則為Rubycon的YXG系列。
http://i.imgur.com/APzD9Ik.jpg
↑旁邊的子板上有一枚點晶的PS223H,提供OVP、UVP、OCP、OTP等方面的保護機制
http://i.imgur.com/GfqsOrq.jpg
↑一旁的小型子卡則是產生-12V的電路
http://i.imgur.com/0X9BtF9.jpg
↑而在兩張子卡背面都有打上一些SMD封裝的Bypassing Cap,能夠進一步過濾交流雜訊,
對於輸出表現是有幫助的
http://i.imgur.com/PGib43V.jpg
↑而模組化接口的部分,在模組化PCB板上也上了許多的電容,能夠更進一步的降低rippl
e noise。可以說是對輸出品質十分重視的一顆PSU
http://i.imgur.com/QBchZGS.jpg
↑當然在模組化PCB板上的背面,焊錫處理的也很完美
===========================Voltage Regulation測試表現==========================
本次測試使用以下平台,並且使用Furmark來進行燒機。讓整體消耗功率增大。並且使用
UT61E 帶數據紀錄功能的電表連接到另外一台筆記型電腦進行數據紀錄,並且使用EXCEL
繪製出曲線圖表
CPU:intel Q12X(接近I7-2600K的ES)
MB:MSI Z77A-GD55
RAM:Avexir Core series DDR3 2133 8GX2
VGA:公版GTX480 x2(SLI)
硬碟:WD 藍標 640G
PSU:全漢AURUM PT 1000
http://i.imgur.com/XUKZk9B.jpg
↑測試平台
http://i.imgur.com/aYd65M3.jpg
↑燒機時,整機AC端耗電瓦數約為700W左右
http://i.imgur.com/ZiT2PXi.png
↑ATX 20+4PIN +12V 電壓波動圖
http://i.imgur.com/4umHfdP.png
↑MOLEX +12V電壓波動圖
http://i.imgur.com/0LL05xY.png
↑EPS 4+4PIN +12V 電壓波動圖
http://i.imgur.com/SUKF6YR.png
↑PCI-E 6+2PIN +12V 電壓波動圖
http://i.imgur.com/oj39AFw.png
↑MOLEX +5V電壓波動圖
===================================心得結論===================================
這顆全漢新款的皇鈦極AURUM PT 1000W電源供應器,在內部用料上給的很大方,使用的元
件大部分都是出自歐美日系大廠之手,如日系新電元的橋式整流器,英飛凌、IR的MOSFET
,以及仙童、意法半導體的一些元件。
相較於一些比較差勁的電源供應器,為了吸引一般比較不懂的消費者的目光,在電容用料
上上了全日系的電容。但是在其他元件的部分可能就比較沒那麼重視,可能使用比較次流
廠商的元件,這點也是一般消費者在選購PSU時,所需要注意的一個地方,而不是只看單
方面的廣告吹詞來藉此判斷該PSU的好壞。
在一些邊角做工上,從外殼到內側,也都是很精細且不錯的。也沒有遇到錫塊跑出來的現
象。
整體來說,這顆電源供應器無論在保固、做工與用料上,都是很不錯的。在功率級一次側
使用LLC全橋架構,相較於雙管正激架構,在EFF的表現上能夠更加亮眼。並且在二次側使
用了同步整流+DC-DC的架構設計,讓整體的Voltage Regulation表現也很亮眼,不像部分
單磁性放大的產品,在這方面的表現就顯得略遜一籌。
全文完畢 感謝收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