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 前往海外工作該怎麼調整心態呢

作者: cecol (雪橘子)   2021-10-21 23:29:07
人剛來新加坡, 下週要入職了, 但已經很有的想家的感受
年資6年, 有老婆小孩, 今年這一波求職台灣是有拿到複數個 200W 上下的offer
但我還是過來了新加坡, 加入海鮮公司
其實從學生時代就一直有想要出國工作, 最好就是去美國矽谷拼進FAANG拿綠卡
工作時期看到同事或者朋友落地美國或者歐洲其實都是很羨慕的
但我有些問題沒有解開 比如說N年前有拿到日本offer(大概700W/y
當時很努力拿到Offer還前往日本intern一週,
但回來前很難過我的是拼了半天拿到offer卻不想去
因為我想多陪我爸媽 我還沒結婚 我還沒生小孩讓我爸媽看過
兄弟姐妹也都還沒結婚
而且我沒把握單身前往海外可以找到合適對象並結婚
因為台灣這麼熟悉的環境都不容易了
去一個不是母語的環境, 客觀機率只是更低
所以就在台灣繼續做了三年, 當然過程是快樂的, 畢竟是舒適圈
結婚了, 小孩也生了, 兄弟姐妹也都結婚生小孩 - 之前的不出去理由都沒有了
我也拿到了心裡覺得台灣做後端大概的上限了((200W
((我是真的不知道是否真的300W+是有這麼多,
((以為只有G公司等級的, 且職等也要夠高
((可是台灣不是矽谷, 不是到處都是FAANG
我很清楚這樣的缺有限, 來來去去就那幾間公司, 那幾間公司有這樣的缺也很少
所以能夠持續維持未來職涯幾年我覺得客觀機率也是很低, 畢竟不是天才等級
自覺只是常態分佈下的產物((而且有些缺內容真的不妙
然後台灣拿個200W 要養家還要買房, 還仍覺得壓力很大
在台灣我一直無法解釋為什麼對於買房只能2選一
買:所有資產就是房子 - 因為自住 且我也沒心智一貸再貸, 搞其他投資活動
((畢竟本業很競爭, 不覺得有本事副搞業當投資客
不買: 資產可以拿去投資S&P500, 過比較好的生活品質與小孩教育
就是:買房, 退休金, 生活品質, 育兒 4選2
一直沒有一個中間選擇: 可以買得起房, 並還有部分錢可以投入 S&P500 與小孩教育
綜合以上之後 新加坡的offer相對來說確實有他經濟效益最大化:
税低, 安全, 真全英文, 房價比對租金可以買, 薪資上限可以漲
然後離台灣還算近 + 0時差
我是來了, 預計之後接老婆小孩過來
但我真的很想家, 尤其小孩剛會說話,每天爸爸叫的, 其實是爸爸需要小孩
出來前我也猶豫很久, 我知道我這次拿得到 offer
明年後年也都拿得到, 畢竟該刷的題 該練的Mock interview
該看透的DDIA 都倒背如流了,
但明後年的我待在台灣不覺得可以再成長多少, 我做了6年就是這樣
畢竟在台灣很少真的大型複雜環境可以給你練功架構系統
再不出來, 若老二蹦出來我更不用出來
算算這邊的薪資, 可以買房, 不用很偏僻,
小孩全英蒙特梭利, 海鮮股票就放著給它自生自滅
我是過來了, 身體很誠實, 只是心裡很想家
這1-2天我一直在思考, 每個來的人一定都會想家
那麼最後怎麼轉變決定回去 到底是什麼點還是回去了
又或者最後怎麼轉變就安定下來了? 還是說撐著, 時間與習慣會麻痺一切?
或許只是我入職前太閒還有時間胡思亂想, 之後就超忙時間一下就過去了?
不知道在海外工作的每一個前輩, 到底這心路歷程是怎麼過來的?
感謝看到底的你, 我真的是有點茫然到不知道幹嘛只好上來這邊問問
不然都只是潛水
作者: peter98 (新兵)   2021-10-22 00:04:00
中國人喜歡說曲線救國 只要你有目標 你朝著他前進就好不用在乎走直線或只是曲線 說不定多走曲線對你更有幫助
作者: PHEj (Vino)   2021-10-22 00:06:00
同在新加坡推 有看過買了房就繼續在SG賺錢繳房貸的或是想家回去的出國會讓你更清楚面對自我 更清楚自己想要的是甚麼~ 每個人的選擇也不同
作者: BarnHart (孟 平)   2021-10-22 00:28:00
你在台灣沒當過兵??都幾歲了一直想家,再想就老了我阿公後悔了一輩子早稻田大學畢業娶了日本人,卻回台灣拿不會日本國籍了,我爸後悔和日本電影公司簽約卻沒去拍電影(因為我還小,阿嬤很老以前沒智慧手機)在台灣窩一輩子,最後一部戲得了台北電影獎的最佳電影而已
作者: Reecoo (即期品)   2021-10-22 00:41:00
明顯你人生選擇家庭優先。學著快樂知足不然到哪都怨。
作者: jlhc (H)   2021-10-22 01:11:00
出來讓你得到更多想要的+1 但其實是這些海外公司沒有只達成你出國工作的目的, 但沒有達成你海外對比在台的消費能力...所以困惑跟思考是肯定的, 多想想不是壞事
作者: rr8r8r8r8tw (amp)   2021-10-22 03:47:00
可以多跑戶外活動分心一下思鄉情會好一點,國外工作除了薪水當然就是體驗當地人生活,不然終究會一直覺得自己就是外國人
作者: GodinPocket (但不是我的口袋(;ω;))   2021-10-22 03:53:00
個人想法是在哪裡生活家就在哪裡
作者: Jetwu   2021-10-22 04:02:00
老婆小孩一起過去那裡就是家了阿
作者: TripleC   2021-10-22 04:55:00
就時間問題
作者: jason320 (Osaka)   2021-10-22 06:13:00
你回不了台灣吧台灣的問題是想回也回不去 台灣政策太嚴格了
作者: miamo (咪阿摸)   2021-10-22 08:04:00
不是每個出海外的都想家的,你快把家人接來吧,寫好長一串。
作者: RoseGold (玫瑰金)   2021-10-22 08:32:00
剛到異地的思鄉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對於新事物要努力適應的焦慮感。若你家人之後一起來生活,會好很多。接著是你也會漸漸習慣那裡的生活,異鄉變成你的新故鄉,加上熟悉後看到更多台灣沒有的好,例如能夠實現想要的生活,然後對台灣的思鄉感會越來越淡。趕快把家人接來吧,你會ok 的,加油
作者: lucier (The Eternal Blue)   2021-10-22 09:00:00
日本700W是台幣還是日幣?
作者: truevines ( ̄ /)   2021-10-22 09:01:00
你把妻子小孩接到新加坡,那裡就是你的家啦
作者: alejandra (雨不停 >"<)   2021-10-22 09:39:00
與其心煩想家,建議你把心思放在加速熟悉當地環境和資源,等接老婆小孩過去,展開新生活後,才不至於為了安頓事物而手忙腳亂,加油!祝福你們全家在新加坡的生活幸福快樂!
作者: NatKingCole (Enter)   2021-10-22 11:09:00
工作幾年後我是比較想回台灣的,可是起碼要維持生活品質
作者: LaFrante (呵呵)   2021-10-22 12:03:00
身為半導體工程師在新加坡,我在台灣談的薪水是不比現在差的,但考慮到wlb最後還是留在新加坡,老婆在台灣醫療業也是加班加到爆,下班天還亮著對家庭生活來說太重要了
作者: shawnfu (...)   2021-10-22 12:28:00
沒那麼複雜,把老婆小孩接到新加坡,無父母親友後援,早上工作oncall,晚上顧小孩就夠你忙的,沒時間想東想西
作者: redadol (redadol)   2021-10-22 13:24:00
其實原PO大概是剛到所以真的想太多,老婆孩子都會一起過來問題已經很少,之後如果要面對父母年長無法陪伴與照顧才是比較麻煩的問題
作者: alihue (wanda wanda)   2021-10-22 14:48:00
同樓上,老婆小孩都過去就沒問題。
作者: DcFox   2021-10-22 15:21:00
同在SG,不要想太多,WLB能顧,錢有到,家人在哪,哪裡就是家。
作者: yeh10jp   2021-10-22 15:34:00
家人都一起去了,是在想啥
作者: pocata (單飛)   2021-10-22 15:37:00
你一直專注在自己沒有的
作者: FreedomKoala (自由的無尾熊)   2021-10-22 16:29:00
在台灣想出國 出了國又在想家?
作者: ortonloveu (AllenKB)   2021-10-22 18:01:00
想太多啦,如果待不適應就回去就好呀,人生很多時候本來就這樣,魚與熊掌無法兼得
作者: elliechuchu (Ellie)   2021-10-22 18:31:00
跟家人一起 很快就不煩惱了 儘早帶去吧
作者: donnamonya (鄉民A)   2021-10-22 19:34:00
感覺你甚麼都想要,但又沒本事全都要那就乖乖去捨不要貪心,而且你都有老婆小孩了,都接去就好了。
作者: note35 (kir)   2021-10-22 21:15:00
這發文時機如果是在要不要出國時間問還有得討論,現在停車都停一半了,先把車停好,嘗試撐過眼前轉職前幾個月的新人期吧,撐不過或撐過了再來發文也不遲
作者: jumpout (我跳!)   2021-10-22 21:56:00
抱歉中間看不下去了。這樣的你會選擇走出去而且人也飛過去了還真是不可思議…我寧願相信你只是喝多了。
作者: qitisland (qu-island)   2021-10-22 22:36:00
並不都一定會回去的。把家人接來身邊,那裡就是家了。新加坡雖小,但他會教你怎麼正確看待世界、打開世界的、看到哪裡才真的有資源,學好英文、善用新加坡的資源。加油!
作者: gaoli (gaoli)   2021-10-23 00:02:00
既然做了決定、人也出去了,建議先好好的讓自己接受這個事
作者: jono (裘諾)   2021-10-23 00:04:00
三月小孩出生兩周後就一人來日本上班到現在的路過...
作者: leighmeow (warau)   2021-10-23 00:52:00
其實我覺得不用想太多欸 時候到了需要回去了 就會回去了想這些的目的是什麼??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 這種決定通通常跟私人生活有關每個人家庭狀況也不一樣我覺我以後會回台灣 心裡有個大概的時間 但是也沒有固定你的經驗跟生活會讓你慢慢理出想法的
作者: spnare (none)   2021-10-23 01:01:00
ㄧ個人,人生地不熟,難免會不適應,既然做了決定,就給自己ㄧ點時間,唯有自己穩定了,家人也才有辦法過來。
作者: a000000000 (九個零喔)   2021-10-23 01:56:00
熱死惹新加坡
作者: aoisama (普通人)   2021-10-23 01:57:00
因為你真正想要的不是移民,只是錢,外勞心態永遠會想家,畢竟這裡不是家
作者: kabor   2021-10-23 03:27:00
你想想新加坡那些華人的祖輩是什麼心態去的,可能一輩子跟自己的祖國就只剩書信往來,第二代又是如何?人本來就可能因為自己的職業要犧牲很多,習慣以後就會釋懷
作者: dobedobedo (DoBe)   2021-10-23 04:22:00
在哪兒生活哪兒就是家.現在的通訊技術輔助下還能有思鄉病真不容易.
作者: pttnowash (不用洗)   2021-10-23 08:19:00
日幣年薪700w/y已很低的價碼吧 完全不值得 還以為你講
作者: bluce54088 (kobe wang)   2021-10-23 08:39:00
交朋友在外面穩了之後回去遠端
作者: jobintan (Robin Artemstein)   2021-10-23 09:52:00
海鮮應該算中資公司,中資很難remote,想fully remote就只能找歐米商。
作者: cmpig (豬豬)   2021-10-23 13:10:00
說實話,你薪水已經不低,但是你老婆沒收入,直接平均後你就變得好拮据,贏不過薪水比你少但是雙薪的人
作者: musiclyrics (musiclyrics)   2021-10-23 13:42:00
好廢的文...好廢的心態
作者: xpope (旅人)   2021-10-23 14:09:00
其實跟產業也有很大的關係,科技業同個tier 台灣能付的應該不會跟新加坡差太多, 所以過來好像沒有太多差別。 我相信你開工後,想家想小孩還是會,就用工作把時間塞滿,賺夠了,升級了,其實看要回台灣或把小孩帶來都很好。 我真心覺得要當打工仔領老闆薪水,新加坡是很適合整個家庭過來的地方,加油
作者: melzard (如理實見)   2021-10-23 20:03:00
半導體新加坡就那麼幾間 pay就該死的不上不下半導體新加坡就那麼幾間 pay就該死的不上不下不往上游跑就是一輩子那樣
作者: lapetit (lapetit)   2021-10-24 00:34:00
小孩老婆要等多久過去啊 過去了那裏就是家了
作者: nanoy (小嗝)   2021-10-24 06:52:00
欸 不是 新加玻很近耶 你可以跑個更遠的再回新加玻
作者: Subaru5566 (愛上速霸路)   2021-10-24 07:09:00
整篇真的滿廢的,一句就可總結"想家",不忍噓,給箭頭
作者: yuzukeykusa (Q)   2021-10-24 08:15:00
想出國薪水又沒到能帶家人一起出去就拒絕呀
作者: angelacat (angel)   2021-10-24 11:03:00
原po感覺並不想出國工作但逼自己去 先適應一陣子看看吧新加坡有好多好玩好吃的等著你
作者: manjusang7 (only pure)   2021-10-24 16:51:00
你需要認識當地的朋友,開始在地方生根
作者: tttkkk (學到。)   2021-10-24 21:53:00
人生就是有很多的取捨。
作者: Dumbbbb (ㄏㄏ)   2021-10-24 23:05:00
有什麼好調的 久了你就會習慣了我16歲出國唸書哭到靠背 現在眼淚想擠也擠不出來
作者: evadodoya (口責口責)   2021-10-24 23:16:00
所以現在樓上才到處發廢推文發洩嗎?
作者: gaea0127 (Taiwan's Zangief)   2021-10-25 01:35:00
好廢的文,別一直怪大環境,你只是沒認真找工作,既然可去SG那英文應該還行,台灣有很多外商可以找,大公司或新創都有機會拿到250甚至300以上(含股票),但要靠自己爭取competing offer拉高薪資
作者: ejnfu ((-. .-)b)   2021-10-25 08:12:00
不想出國台灣還有頂級軟體外商缺吧,就努力面試上吧
作者: antpro (-_*|| 宅)   2021-10-25 19:09:00
好奇一下,把你台灣目前的生活,搬到新加坡,年收要多少才夠?
作者: chiaomin929 (no name)   2021-10-25 22:31:00
在國外要享受孤單的人才待的久,不然就是得把家人接來,我很多同事都是受不了寂寞就回台了
作者: Esh   2021-10-26 01:43:00
不用想太多,等小孩老婆來了,又有其他事情要煩惱嫌房子不夠大間 一份收入不夠 小孩子未來的教育成本與其這樣,把現在的工作做好。自己選擇了就不要後悔還有0收入的留學生比你還辛苦 經濟壓力還更大
作者: theowing (La Dolce Vita)   2021-10-26 05:05:00
台灣200w除了房價之外生活應該不差吧?新加坡或矽谷 就算收入兩倍生活水準不見得比較好?
作者: keyut2433 (keyut2433)   2021-10-26 13:53:00
反正去哪邊都是打工奮鬥...你自己開心就好
作者: nick00356 (spor)   2021-10-26 21:45:00
這樣抗壓力, 我替你擔心。誰沒有家(人)啊?
作者: EKman (攻略)   2021-10-26 22:02:00
奇怪,你看起來會理財阿,怎麼會覺得4選2?你是想40歲退休?正常人都不會是4選2阿,你的錢怎麼花的阿
作者: evan176 (clown)   2021-10-27 14:17:00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跳出舒適圈的
作者: Murasaki0110 (麥當勞歡樂送)   2021-10-28 04:32:00
哪來天花板那麼低,一線的在台灣新人就200了,senior 3、400以上
作者: Fairychess (守夜人)   2021-10-28 07:43:00
老婆小孩過來就沒事了,這段時間有空就研究定居的事情,老婆的工作/小孩的教育/買房的計畫/退休金制度,我剛外派英國前半年光是做功課和工作時間一下就過去了
作者: muser   2021-10-28 12:39:00
聽起來你很重視家人,老婆小孩來的時候心態就會不一樣,那不如在這段期間多探索環境,像是哪裡有好吃的好玩的、同鄉團、寶寶群等,到時候家人來就可以一起分享
作者: GoGoRoTM (GoGoRo TM)   2021-10-28 16:26:00
先上工吧,新工作就夠你適應的了。疫苗打滿沒?等兩劑疫苗生效,行動不受限的時候,多去戶外走走吧
作者: bhhhp215 (b0b0)   2021-10-29 00:15:00
先把注意力放在熟悉環境,多出去走走逛逛交朋友,等老婆小孩來的時候才能夠帶他們去玩
作者: justin1943 (prototype)   2021-10-30 01:39:00
看到真全英文笑了,你說的海鮮公司都在用微信簡體字好嗎你沒身分你也買不下房,外國人貴死
作者: xlf (Cote rocks!)   2021-10-31 03:15:00
新加坡跟矽谷比台灣更難買房好嗎 太天真
作者: gemilay (Peri)   2021-10-31 21:34:00
從小到大 有沒有人說過你很優柔寡斷包袱很多?
作者: gaea0127 (Taiwan's Zangief)   2021-11-01 09:42:00
同意找工作有很多因素,但這因素沒強大到台灣領得到的薪水還必須出國吧,顧忌這麼多就別去了
作者: windsinsky29   2021-11-09 08:22:00
發現上了蝦的特別愛發文 各個都愛說國際化英文 但好像待遇又沒很國際化 原Po 這種情況去歐美大公司會需要處理和擔心的會少很多
作者: hips (hips)   2021-11-09 20:35:00
你不擔心你老婆不適應新加坡?
作者: sky5ll (杜老爺)   2021-11-11 20:22:00
如果克服不了想家,那就待在台灣跟台灣的家人一起生活就好啊!沒人規定一定要跳出舒適區啊不然老婆小孩都在台灣,不只想家,還加上有可能錯過小孩成長的過程
作者: Jinncy (ルル子)   2021-11-15 14:16:00
選擇到國外發展的人我都覺得很勇敢你一定會慢慢找到方法的
作者: ur260 (ur260)   2021-12-22 18:11:00
最終還是你或家人有沒有要回台灣 畢竟台灣的舞台小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