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駐美記者警告你 別送小孩到美國念書

作者: AmosYang (泛用人型編碼器)   2016-05-28 23:11:34
※ 引述《EijiHoba (我要好工作)》之銘言:
: 駐美記者警告你 別送小孩到美國念書
: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life/20160523/868307
: 想請問在美國工作的各位,上述的報道可信度有幾成?
個人經驗: 在台灣唸到高二,休學,到美國從 11 年級讀起
: 這不是單單用錢就能解決
: → momopipi: 其實都混得不錯 所以小時留學真的很吃孩子的性格 我覺得 05/25 01:40
我有寫篇文分享我的經驗;節錄如下
* 最基本的物質資源支援,尤其是維生最低限度的食、衣、住帶來的
安全感,是有差的
* 育的方面,不一定要明星學校,但最低限度還是要看「校園風氣」
,是有差的
* 承上,不一定要明星學校,但能否遇到導師(mentor)這種生命中的
貴人,是有差的
* 承上,我算了一下,拿我個人學生生涯為樣本,在台灣遇到能稱上
導師(mentor)的人的機率大約是 2/50, 在美國則是 8/40; 易言之
,我在美國遇到把我當人看願意與我「談」的老師的機率是 5 倍,
是有差的
有幸遇到幾個導師(mentor)級的貴人;他們作的事很簡單(simple,
but not easy) ,就單純地把我放在對等的位置,與我談話,講道
理,就事論事,點出我當時看不到的東西,鼓勵我獨立思考,用自
己的腦子作出自己的判斷。
且我常被鼓勵去挑戰自我極限,飛出自己的一片天
現在回想起來,這是再明白不過的道理: 「把孩子當成有獨立思考
能力的人教育,養出來是有獨立思考能力的人的機會自然比較高」
相反的,若把孩子當畜牲奴才溫室花朵管理,那麼,有很大的機會
會「種瓜得瓜,種豆得豆」
* 霸凌、孤獨感,是有的,我運氣好,體質與心靈強度足以自己解決
這事
十分同意 momopipi 在推文裡說的「小時留學真的很吃孩子的性格
」;如今我是能笑著說「剛來美國那四年,就像是關禁閉關了四年
」,但可以想像的是,不是每個人都能撐過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這種置之於死地而後生(sink-or-swim)的戰術
* 知道自己的目標,知道自己為什麼而活,知道自己為什麼來「吃苦
」;是有差的
專精(mastery), 自動(autonomy), 目標(purpose); 這三件事是相
輔相成的
有了目標(purpose & vision)就會自動、自治(autonomy);會自動
、自治,再加上環境(教材、師資)與物質支援,那自然就會有專精(mastery)
反過來說,單純提供物質支援,沒有顧到目標(purpose)的話,後面
的自動(autonomy) + 專精(mastery)自然接不起來
也就是原原文裡說的「這不是單單用錢就能解決」
* 有合法身分,是有差的
結論:
物質支援雖重要,但培育人心最終還是要靠人心。易言之, role model
+ mentor 遠比罐頭課程重要。而知道自己在作什麼、想要什麼、
能獨立思考的腦子、驅動自我的熱情,遠比那些有的沒的「填鴨才
藝」有價值
============================================================
完整文章; 基本上,談道理的部分都已經截錄如上,文章裡只多了流
水帳談往事的歷程
(三個連結皆指向同一文章):
* http://bit.ly/1TGu1yf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amos-yang/美國生活-求學/1684508035132854
* https://www.facebook.com/notes/amos-yang/%E7%BE%8E%E5%9C%8B%E7%94%9F%E6%B4%BB-%E6%B1%82%E5%AD%B8/1684508035132854
作者: jesse555 (當楓葉落下時)   2016-05-29 00:09:00
寫的不錯
作者: feeks (菲客絲)   2016-05-29 00:39:00
還在暴雪嗎?有starcraft2帳號嗎?
作者: Dontco (東摳)   2016-05-29 00:56:00
Agree 來到美國後 我對未來怎麼教育小孩比較有概念了
作者: UYC (靜心)   2016-05-29 01:27:00
真的 光是mentor和人與人間的平等互動 就對一個人的影響很大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5-29 02:20:00
你講的台灣教育其實跟日韓新中都吃不多.這是東西文化與國勢差異所造成的鴻溝.台灣老師也很可憐,他們被捲到升學競爭的漩渦,自己必須以反普及教育的精神來施教.他們能幫助學生的僅是技術性方面,譬如如何多考一些分數.家長不尊重他們專業,他們也無能幫助學生挑選未來的道路.
作者: feeks (菲客絲)   2016-05-29 02:45:00
來組隊吧~哈哈你說的真的很中肯!文章很好記得以前有個老師曾經跟我們說,她也很討厭填鴨式教育,很討厭出ㄧ堆作業,安排ㄧ堆小考逼我們讀書,但如果學生平均分數不高,升學率不高的話,她會來自家長和學校很大的壓力。那位老師講到都掉眼淚,印象好深刻西方社會重視個體性質,不愛讀書、不會讀書的,早早出社會工作;但東方社會唯有讀書高,父母會想盡辦法讓子女都上大學甚至研究所,而且努力擠進名校系像mentor這種型的老師,是難以見容於台灣教育體系。因為孩子個人興趣和發展不是重點,父母在乎的是分數!
作者: caseypie (期待未來)   2016-05-29 23:38:00
重視個體性質所以中學生早早出社會販毒當工作嗎
作者: madib (花栗的姐)   2016-05-30 02:59:00
A大真幽默,我想F大說的重視個體性質, 是說父母很尊重孩子潛能, 不會強迫一定要走讀書這條路!也許因為他們機會多!
作者: caseypie (期待未來)   2016-05-30 04:18:00
有錢一直待在好學區的當然覺得這是謬論囉教育方式釋放空間釋放到監獄比學校還多,那也很厲害此外會把美國和西方混為一談,也確實是常見的欠缺常識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5-30 04:43:00
亞洲的國家發展最好的日本,韓國台灣都學它.但日本顯然在創造力這方面跟不上他們的經濟規模.一直模仿西方制度,包括教育觀念.而那深層裡的原創潛能也難釋放.我一直注意這個本質問題.我認為歐美國家的教育是深植於民間傳統裡,從他們教會起一直到學校裡,社團裡,都洋溢著人文精神.學校是追求精神食糧的一個重要地方,而非職業訓練所.而台灣從小農社會跳躍至代工工業社會,來得太快了.老一輩子的當農夫自覺辛苦,希望兒孫去學校拿一張可以賺大錢的紙張.他並不是希望兒孫去學一些無關俸祿的東西.我覺得東方社會就算經濟成長快速,但是大半的人沒有教育的深入體驗與渴求.
作者: happyennovy (喵)   2016-05-30 06:40:00
好文推
作者: feeks (菲客絲)   2016-05-30 19:52:00
不要理某c啦 為反對而反對 來亂的;s大中肯不過我覺得西式教育不適用於台灣;根本觀念沒變,大家不管素質如何,都是要上大學、都執著名校名系。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5-30 20:08:00
教育越改革國小生的視力越糟,視力2.0的恐怕要去離島找.大家會說啊小孩子愛學甚麼隨他啦.然後回家打孩子說你才考90分?我覺得大家都在彼此掐喉嚨,誰都不讓.
作者: feeks (菲客絲)   2016-05-30 21:55:00
沒錯!我小時候還有不少老師是不到100分 差一分打ㄧ下的。記得我有ㄧ次考95分,被打5下,回到座位馬上哭了,因為覺得自己明明考不差!老師還大吼說我不懂,說她愛我們所以打我們
作者: maxisam (偽.強者)   2016-06-02 02:59:00
good post !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6-02 03:36:00
好學校當然搶手,全世界都一致.美國人有心讀大學的,誰不想進名校?不過畢竟多元價值觀影響,講求實際,強摘果子不甜,用惡性競爭手段(如台灣和許多亞洲國家的補習)並不是他們擅長的.家長對子女的升學意願不會積極干涉,每人各有各的生路.東方人的激進升學主義對他們而言顯然是陌生的.他們對前途有著樂觀,像搭飛機不必搶上,每人都有座位.而我們像搭公車,各個都怕沒座位或擠不上,只好苦苦排隊.如果叫台灣人放棄這種跟風,那也太理想化了.萬一學生過得爽,成績差一點,就擠不進名校,一生痛悔.我們沒有如澳洲大的領土,稀少的人口,豐富的礦產,所以這個樂觀前途的心態是不可能存在的,富國的窮人比我們好過多了.亞洲發展最好的新加坡和日本,但是一樣要戰戰競競過日子.說穿了除非移民換國籍,要不然無能改變這宿命.惡性升學競爭像台灣的鐵皮屋,大家看得嫌惡,但又不能沒有它.
作者: feeks (菲客絲)   2016-06-02 04:34:00
西方人當然有能力也會栽培小孩、但如果小孩不愛讀書,不會讀書,父母比較不會強求;也不會「補習」想盡辦法進入名校。他們比較有「大機器的小螺絲釘」這種觀念但很多華人就算移民了,也還有名校的執著。美國有華人開的標榜可讓你申請到名校的「哈佛補習班」、「柏克萊補習班」,朋友去補過,說同學大部份都是不會講中文和台語的台灣第二代移民。(當時26很少)
作者: ALENDA   2016-06-02 14:59:00
推,但是也很難否認因為如此,亞裔移民的平均薪資是美國各族裔裡最高,如果要比較創造力或是從0至1破壞性的創新,東方文化有致命的缺陷
作者: feeks (菲客絲)   2016-06-02 21:33:00
和朋友聊過台灣升學制度;其實標準考試標準答案是必要之惡不然以華人習性很容易鑽漏洞靠關係,用歐美的方式,會變成只有權貴能讀好學校
作者: oxztea1229 (YU)   2016-06-02 21:45:00
我是認為這種差異也不用強求 每個人適合的也都不一樣不適應者自然會去改變或者淘汰 就像也不是所有西方人都能適應西方教育那套只是現在的西方教育比較彈性 看起來比較能符合現在社會的發展而已 搞不好哪天社會結構改變 這種填鴨式的教育成為了社會主流也不一定阿XD
作者: saram (saram)   2016-06-02 22:26:00
填鴨式教育是因應某種社會競爭的產物.它本就不是理想.這國家進步,生活富足,大家有安全感時,那些偷雞習慣就慢慢消失了.想想,靠緊密補習得來的知識,考上了以後就會淡忘.但是你會騎腳踏車後十年不騎,你還是隨時能騎車.有些能力靠徹底理解而得,是充足的永遠受用的.它能讓你一生受惠無窮.但我們的文憑來得不怎麼實在,這點大家心知肚明.拿到世界級企業去應徵被打折又打折也不能怪他.
作者: feeks (菲客絲)   2016-06-04 02:54:00
印象中整個國高中,我好像只有國ㄧ時理化做一兩次實驗過,其他完全沒印象有實驗 !哈然後我高中讀前三志願女中,我又讀到「好班」(沒錯 公立然後我高中讀前三志願女中,我又讀到「好班」(沒錯 公立然後我高中讀前三志願女中,我又讀到「好班」(沒錯 公立高中也有能力分班 但偷偷分的),每次上音樂課或美術課時,所有同學都在下面讀學科的書,沒幾人參與課程,我覺得老師好可憐,所以我都很認真上課;然後我當時很熱中社團,還有同學不高興,在背後說我破壞班上讀書風氣。。這樣是要怪學生自己還是教育體制?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