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別再唱衰台灣拍不出《寄生上流》台灣影視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0-03-10 10:19:41
別再唱衰台灣拍不出《寄生上流》,台灣影視3大樂觀理由
https://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99319
天下雜誌 文 黃哲斌 2020-03-09
【黃哲斌專欄】《寄生上流》風光成為奧斯卡首部外語最佳影片,可視為韓國電影工業數
十年來的集大成。反觀台灣的影視環境,有哪些優勢與障礙?
奧斯卡之後,全球颳起《寄生上流》旋風,「台灣為何沒有奉俊昊」也成熱門議題。
此一叩問的核心意義是:未來幾年,台灣能否出現「寓意上」的奉俊昊——年輕、熱情、
持續拍出題材獨特、具社會意義、善與觀眾溝通的劇情片?台灣影視產業有哪些優勢與障
礙?
盤點現實:電影圈持續跌宕徘徊,雖有點狀突破,不時冒出誠意佳作,但難以連成一條脈
絡清晰的產業線。
另一方面,作為影視人才互通、資源分進合擊的電視圈,近年明顯出現兩極現象:傳統商
業頻道的接觸率及獲利能力不斷下滑,外來劇集和舊劇重播大量填充時段,本土戲劇質量
堪憂。
然而,以公共媒體與串流媒體為首的資金合作,撐起一波又一波的台劇熱潮,不斷累積觀
眾熱情,也提供創作者橫跨大小螢幕的練拳機會,長期來看,可能轉化為台灣電影的爆發
能量。
以下是推演分析,以及三個樂觀理由。
一、電影產業如雲霄飛車
早在《海角七號》暴起的2008年,影視學者盧非易就認為,國片市場是否成熟,觀察點是
「票房3000萬大關」。原因是,劇情長片的資金門檻至少1500萬元,扣除戲院抽成,當票
房超過3000萬,片商先求回收成本,加上海外及電視授權金即小賺,才能刺激投資。
近幾年,台產劇情片年產量約50部上下,然而,跨過3000萬票房門檻卻屬少數,去年只有
4部,《返校》是唯一破億國片。雖然,國片輔導金及優良劇本甄選不無小補,但整體而
言,電影圈尚未撐起一個自給自足的產業循環,讓從業者無後顧之憂,專心創作,並培養
足夠的技術班底。
二、電視產業危機倒數
由於電影製作成本及映演門檻較高,相對而言,電視戲劇提供一個備援環境,讓新銳導演
得以試駕磨劍,中生代得以開拓類型題材並接軌大眾,劇組也能形成穩定聚落。因此,電
視圈常是電影創作者的整補基地。
但是,台灣電視產業正遭遇衝擊,除了55歲以上的族群,各年齡層收視不斷滑落,老齡化
是天險挑戰。同時,電視廣告量與收視影響力同步跌落,光是2014~18年,廣告量5年萎
縮約23億元,跌幅約8%。
影響所及,戲劇投資日益保守,電視台以重播、塞冷門時段等技巧,敷衍NCC的自製率低
標,電視圈面對一個觀眾老化、人氣萎縮、營收頓挫的大氣候,愈來愈難投入資金,經營
自製戲劇。
三、台劇逆勢突圍
奇妙的是,在艱困環境下,近年短打型的台劇逆勢爆發,從《植劇場》開始試溫、《通靈
少女》跨國合作大熱,去年《我們與惡的距離》、《俗女養成記》、《想見你》,延續到
今年《國際橋牌社》、製作中的《天橋上的魔術師》及《做工的人》,拉高製作規格,營
造接近電影質感,幾乎每部都掀起話題;而且都由網路族群自主發酵,吸引新世代觀眾跨
平台收看。
背後除了「旗艦型連續劇補助」的國家級投資、公廣集團的積極挹注,再結合串流平台資
金與工作方法的雙重加持,國內專業製作行銷團隊也逐漸到位,持續打磨累積實戰經驗,
種種因素加總,如果拉長時間線,台灣未來的影視創作環境,值得抱持3個樂觀理由:
1.產業因素
過去因先天缺陷,電影導演幾乎包山包海,不但無法專心創作,也形成導演獨大的失衡現
象,經常出現作品概念精彩,但執行及行銷資源不足的憾事。
近年,影視環境逐漸專業分工,尤其強化製作、編劇、行銷各環節,摸索敘事溝通,積極
開拓類型。加上楊雅喆、瞿友寧、鄭文堂、徐譽庭等優秀創作者跨螢練兵,長期遭外來劇
集壓抑的本土電視劇,湧出一股活水氣力,既能帶動產業環境,也能播種新世代收視群,
為產業金字塔鋪設地基。
2.社會因素
台灣自由的創作風氣,鋒利的社會氣氛,複雜的政治歷程與文化底蘊,育養出一群敏感、
多元、兼具熱情與才華的創作者,正如奉俊昊年輕曾參與社會運動,台灣影視中堅世代勇
於參與公共事務,以個人身分及作品發聲,進而與年輕世代的社會意識共振。
無論《返校》、《血觀音》等電影或《我們與惡的距離》、《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
等現實題材電視劇,都蘊含這種雙向溝通欲望。未來,這些深掘社會元素的戲劇,有機會
綻開一波盛景。
3.科技因素
20年前,「台灣電影」幾乎是文青消費的代名詞,很難擴大市場影響力。然而,數位收視
環境成熟,串流平台普及,電影與電視劇的分類鴻溝日益縮小,觀眾收視成本及時間門檻
降低,有利加速影視文化轉型。
政策產業火車頭也從台灣新電影時期的中影,轉為跨螢世代的公廣集團,凡此種種,台灣
影視圈有望走出產業枯水期,進入一個活潑奔放的創造時代。
奉俊昊只是一個鮮明對比,讓我們注意到,眼前是一個機會與挑戰交織的路口,OTT平台
兇猛廝殺,正好提供一個突破點。能否維持旺盛的本土創意,吸引多元資金、完善多元類
型、建構一個成熟產業鏈,將決定台灣影視產業的近未來。
作者: iamcrazy2 (HOHOHOHOHO)   2020-04-02 12:48:00
台灣真正的問題是族群對立,敢拍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