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美國今年有可能成為金牌王嗎

作者: ntuwalker (煩死人的科長)   2021-08-05 03:23:07
回覆一下上篇推文中。關於中國近年全民體育風氣的討論
首先看最基礎的健身房市場,中國的健身房數量在20年因疫情關係而減少,但註冊會員數
量是有微幅增加,以註冊會員與總人口的滲透率penetration rate比較,中國大約是5%,
美國是15%(另一篇台灣報導則是說美國的滲透率約20%)
https://zhuanlan.zhihu.com/p/359294314
中國健身市場規模自15年的700億人民幣,成長到20年約1230億,接近於翻倍
https://www.statista.com/statistics/1150710/china-market-size-of-fitness-clubs
/
未來應該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5%的滲透率並不是特別突出
另一篇報導則指出,台灣僅有3%的滲透率,僅與日本相當,遠遜於韓國的7%
https://blog.fugle.tw/power-wind-health-fitness-2021/?amp
從這個觀點來看,台灣的民間運動風氣,甚至還遜於中國,把中國當成只靠舉國體制,可
能有點不符合現況(中國官方一定是有投入更多,但前提就是他們的民眾也有很多自發性
投入,才能一直有頂尖的基因庫)
80年代那套只靠抓窮苦人家小孩來練的體制,現在越來越不受中國民眾的青睞
上一篇提到北大、清大帶頭參與中國的CUBA,當然有些是招收體保生沒錯,但主要是一種
體育風氣的轉變
從只重視升學主義,認為運動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的現年60歲以上的中國中老年人
,轉變成二十幾歲的這批新世代中國年輕人
目前女籃部份開始有從WCUBA(中國大學女籃聯賽)輸出一些奧運培訓國手,譬如未來可
能的主力中鋒劉禹彤、PF唐子婷、後衛宋珂昕;
這次奧運男籃亞洲盃預選賽也選了出身北京大學的後衛王少杰
另一個三大球類的排球也是在07年左右就成立聯賽,開始向下紮根,主要也是要培育運動
員能文能武,未來離開運動賽場之後的職涯發展能力
至於商業聯賽部份,以中國女排、女籃、女足的戰績,應該不能算是「沒搞起來」吧?
男籃也是在亞洲稱霸很久,都進過三次奧運八強,兩次世錦八強了(早在沒有姚明的時代
就兩度進過世界八強;日本這次賽前熱身賽很猛的黃金世代,到了正規賽完全被看破手腳
…..)
另外中國近期剛成立一個曾經在90年代的台灣國小裡面很夯的一種運動的職業聯賽,手球
2019年才剛開始第一屆賽事,不知道未來能把中國手球提升到什麼程度;男子手球在亞洲
是以西亞的卡達、巴林為首,韓日次之,而中國則處在開始追分的階段
再來還有中國的女子曲棍球,19年開始參加國際曲棍球協會FIH Pro League超級聯賽,其
中中國也設置分站比賽,提升與世界八強等級國家的對戰經驗
目前中國男曲大約在24強的水準,日韓約16強;女子組中國世界第十,日韓都是十幾;本
屆奧運中日女曲同組,對戰成績中國勝,但皆未打進八強
這都需要民間的關注、贊助與消費來支援,舉國體制不會來投資這種難練而又不容易奪金
牌的項目
自行車的話,中國有自己的環中國自行車大賽,是在國際自行車聯盟UCI的核准下成立的
大小國際賽事,參賽的運動員也都頗具水準,不乏歐美過來的奧運金牌選手
95年就成立了,00年代初期,日本在這個項目拿過三次金牌;最近幾年路線分為兩條,中
國選手呂先景在最近的19年這一屆,在Tour II賽事拿到金牌
如此規模,也很難說是純粹靠舉國體制
而中國體育產品製造商來帶動中國體壇的可能性,也越來越大了
有看FIBA的比賽就知道,匹克現在拿了好幾支強隊的贊助,包含亞太區紐、澳,以及歐洲
塞爾維亞的球衣,都是為匹克代言,反而中國國家隊自己是使用Nike
李寧也是,東南亞一堆用他們家產品的選手
以為奧運金牌只能用來內宣的鄉民,可能低估了這項體育界最高殿堂所能帶來的商機
說穿了, 如果今天奧運、世錦的羽球比賽,一直是台灣開五金行的話,或至少是長期排
在獎牌榜第一的話,那麼全球熱愛羽球的鄉民,還會選Yonex或Anta嗎?
非體育類的中國超商,贊助也一堆,看歐洲盃的時候,一堆場邊廣告甚至是中文
Hisense、抖音、支付寶……
如果中國自己的戰績能出來(譬如賽艇、自行車、曲棍球),這方面的商業贊助與廣告效
益、選手戰績,應該是可以獲得很正面的連結
所以這才是我上篇提到的,中國體育逐步朝向全民體育,以及與該國經濟發展的相關性
單單以為中國只靠少部份天才在練習,可能太低估這個國家的全民體育風氣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