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錄][消息] 【禮儀】11/14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冊封大典

作者: azureblue168 (5566)   2010-11-09 23:15:08
※ [本文轉錄自 Catholic 看板 #1CsM7ei8 ]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看板: Catholic
標題: [消息] 【禮儀】11/14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冊封大典
時間: Tue Nov 9 22:59:47 2010
【禮儀】11/14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冊封大典
(亞洲真理電台謝蓉倩/台北報導)每當教會有盛大禮儀時,總會有群穿載紅十字架白袍
的教友蒞於其中,少數教友了解他(她)們是教會的騎士,對普世教會來說,愛主愛人的
他們實為「好使徒中的好使徒」,向為宗座所依。今年台灣天主教會能獲天主降福、宗座
慨允,成就32位粹煉出眾的新騎士,顯見天主對台灣教會福傳的期待。
┌─────────────────────┐
│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騎士冊封儀式 │
├─────────────────────┤
│ 時間:2010年 11月 14日(日) 15:00 │
│ 主禮:單國璽樞機主教 │
│ 地點:台北聖家堂(北市新生南路二段50號) │
│ 詳洽:02-2341-5260 │
└─────────────────────┘
冊封大典11月14日下午3時於北市聖家堂舉行,由單國璽樞機主教主禮,榮休的狄剛總主
教受梵蒂岡耶路撒冷聖墓騎士總團部委託,將主持冊封儀式。總部也派員與會。
翻開教會的歷史,騎士的誕生與戰爭有極大關係,尤其是十字軍東征時期。當時騎士團是
十字軍東征期間建立的軍事修會組織,他們把中世紀歐洲的傳統的騎士階層和僧侶的紀律
、節制相結合,建立騎士團最初的目的是保護並照顧前往耶路撒冷的朝聖者。隨著時間的
推移,通過繼承遺産、接受贈與以及掠奪,騎士團已從重要的軍事政治力量,轉化為榮主
愛人的團體。宗座下設兩騎士團,分別為馬爾他騎士團和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另有一美
國善會團體哥倫布騎士團在羅馬作了許多奉獻。台灣地區的騎士團屬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成立於中古世紀騎士和十字軍東征時代,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歷代以來都受到聖座的保護。十九世紀中葉由教宗庇護九世因時需予以重整,騎士們主要
是以祈禱和慷慨的奉獻來資助耶路撒冷拉丁禮宗主教區所推行的愛德和教育等工作,騎士
團的法人基礎也緣於此。
早期的騎士都只有男士,稱為Knight,1888年教宗良十三世才確立冊封女騎士。1907年教
宗庇護十世擔任騎士團的領導人,1928年教宗任命耶路撒冷宗主教擔任團長一職,1940年
教宗碧岳十二世批准騎士團憲章,將領導人委由一位資深的樞機主教擔任。1962年騎士團
的法人資格正式設立。1996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以宗座的名核定更改章程,並將耶路撒冷
聖墓騎士團正式設立為教會公法人團體,為神職人員與教友所組成。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
總部設在梵蒂岡,現今在世界各地成立50餘個分團,美洲地區20餘個、歐洲20餘個、大洋
洲8個、亞洲地區僅台灣及菲律賓設置。從歷史的軌跡可見,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與教宗
關係之密切,目前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在聖教法典和梵蒂岡中享有法人地位,目前全球有
團員兩萬名。
台灣天主教會的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是1977年萌芽的,當時教宗保祿六世與羅光總主教有
深厚的情誼,於是特由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總團長高理耀樞機主教來函,盼在台灣地區成
立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當時羅總主教為輔仁大學校長,因此由輔大教職員及教友中遴選
精英,於一九九0年11月正式成立,高理耀樞機主教特從羅馬趕來主持冊封騎士大典。目
前台灣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仍確實執行任務者有四十餘位,由榮休的狄剛總主教擔任總監
,廖修三律師擔任分團長。
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主要目的是要絕對效忠教宗、盡全力支助耶路撒冷聖地教會。聖地是
耶穌基督的故鄉,同時也是耶穌成長、傳播福音、死亡和復活之地,是教會的發源地,耶
路撒冷聖墓騎士理所當然是耶京的護衛。聖地宗主教區含耶路撒冷、巴勒斯坦、以色列及
約旦等地區。在十字軍失敗之後,自1333年起即由方濟會以「愛」的力量,甚至犧牲生命
之代價取回聖地,1847年教廷設該區為宗主教區,方濟會即負責照管至今。在當地阿拉伯
民族中,天主教徒屬弱勢宗教團體,多數已轉移至其它地區居住。教宗保祿六世曾說:如
當地的天主教徒全數離開,耶路撒冷聖地則將成天主教空殼的博物館。而耶路撒冷聖墓騎
士團即是負起宗主教區及有關組織之全部經費,同時配合方濟會作各項維護事宜。在耶路
撒冷聖墓騎士團憲章上即規定騎士要負起照顧聖地教會的特殊使命,慷慨捐助並關懷幫助
青少年、殘障人士、老人及生活邊緣的人。
秉此精神,全球的耶路撒冷聖墓騎士都要具備「忠於信仰且克己愛人、行使愛德要濟貧扶
弱、全心愛家以耶穌入王、勇敢為真理和平而戰」的信念。台灣的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並
訂有十項守則,其中也以敬主愛人、敦親睦鄰、關懷貧病弱小,實踐愛德為重。當然騎士
們的教友生活更備受透明考驗。在守則中更鼓勵騎士一生應有一次赴聖地朝聖以增強信德

教友經常分不清騎士和爵士的不同,事實上這是兩個系統,騎士是有奉獻義務的,而爵士
是為表彰對教會有功人員而設置的,所以騎士一定是教友,而爵士則包括教會內外,如外
交人員等。
台灣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的舉薦方式,是由台灣分團先向主教團提舉薦案,再經各教區主
教同意後,由台灣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發函邀各教區舉薦適當人選,各教區主教會將信函
發送至適當堂區,由本堂神父舉薦合宜的教友,經各教區主教簽證後,台灣耶路撒冷聖墓
騎士團秘書處才會請被舉薦的兄姐填具資料,再由台灣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秘書處將舉薦
名單送總部核議。
2008年11月間,當台灣分團長廖修三至梵蒂岡總部參加五年一次的會議時,廖修三分團長
深受各國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的工作所感動,也再度體會出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與教宗間
的親密關係,思及我國即將展開「新150」的福傳工作,當時即有意要舉薦新的團員,重
振台灣的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惟鑑於過去兩年間台灣地區天災不斷,教會投入救災工作
尚且不及,恐因時機的不當而引起反效果。所以才在去年的主教團會議提及重振台灣耶路
撒冷聖墓騎士團計畫,獲各教區主教普遍認同。
今年6月,由於菲律賓已籌劃冊封新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近年,並將冊封日期訂於十一月
間,於是來函詢及台灣的籌備情形,期能讓宗座相關人員可在一次亞洲行程中完成兩地冊
封大典。此一關切激勵了台灣分團長廖修三,於是全面著手新騎士的舉薦和冊封事宜。由
於時間急迫,在徵得各教區主教支持下,高雄教區將俟下次再舉薦適當教友,台南教區因
主教微恙,也納入下次計畫中,所以今年有五個教區的30位兄姐接受耶路撒冷聖墓騎士之
冊封。台北總教區13人、新竹教區3人、台中教區7人、嘉義教區6人、花蓮教區1人。另有
教廷駐華代辦陸思道蒙席和靈醫會士李智神父。今年9月廖修三分團長將名單送至梵蒂岡
總會獲全數支持。據悉梵蒂岡當局看到台灣教會近兩年來全心投入天災後的社會重整成就
,都全力配合此次冊封大典的進行。當詢及受邀的兄姐時,「不堪當」成了大家的開頭語
,但如同聖經中所教導的,已點的燈必需放在燈檯上,以讓進來的人看見光,所以受冊封
的兄姐都是在許多祝福和祈禱中。
負責此事的台灣分團長廖修三強調,在150前後一整年的時間,以及在多次天災的救難行
列裡,都看到許多兄姐不辭辛勞的為人忙碌,驚訝感佩之餘,總覺得是到該鼓勵教友的時
刻,加上騎上是由本堂神父和主教推舉的,對「新150」的推展必大有幫助。他自己回顧
受冊封後,無論在家庭生活及事主的事工上都更受激勵,且更慎思謹行,以求無愧於自己
佩帶的「紅十字」騎士標記。經多次祈禱後,連廖修三分團長都驚訝於天主對此事的成全

在即將受冊封的新騎士中,最特別的當屬陸思道蒙席。常常在台灣地區天主教會各活動中
看到陸思道蒙席的身影,有時甚至一天內台灣南北舟車勞頓的連趕幾個活動,帶著優雅忙
碌的他也總帶著令人安定靜的微笑。尤其是上任不到一個月,就勇敢的以他最不熟悉的國
語和大家對話,即使是現在陸思道蒙席仍持續不輟的每周二次的到外交部學中文,雖他認
為中文是世界上最難的語言,但他總是期以勤克難。由於是教廷與台灣間的橋梁,因此代
辦要經常將有關台灣政經情勢的變化回報給教廷,莫拉克颱風後,教宗是世界各國最早捐
款的元首,教廷還派了樞機主教來台關心台灣的災情,正得力於陸代辦的努力。那種平和
的態度、耐心與善心的展現,總讓教友在忙碌又緊湊的各種教會活動中,找到一股安定力
。青年有為正是教友喜愛陸代辦的主因。
當著手請各方舉薦新騎士時,恰巧廖修三在一次活動中與陸代辦碰面,看到他一如往昔的
優雅行事,廖修三興起邀陸代辦接受冊封的念頭,陸代辦在了解後表示,得由他所屬地區
─波士頓主教的同意,廖修三原不敢抱太大希望,但天主願成就者自會成就,好消息傳來
,當地的主教極為認同,就這樣陸代辦成為極可貴的外交人員在出使地受封為騎士的先例

原本在神職人員中有兩位神父受邀接受冊封,但其中一位神父表示,自己未作好準備,因
此只有一位靈醫會的李智神父在會士們的祝福下受冊封。
在台灣醫療資源短缺的1950年間,得知台灣社會正處困苦之境,身在義大利的李智神父25
歲發願成為神父後,26歲旋即赴上來台之路,1954年李智神父被派至澎湖馬公進行醫療傳
教工作,和當地民眾一起胼手胝足,更大量將外來物資接應到當地給貧苦的離島住戶。其
後李智神父調至宜蘭羅東聖母醫院,在無健保時代,協助大量結核病人就醫,設立全台第
一所專為肺結核病人所創立的羅東聖母醫院丸山分院。李智神父總是無時無刻接受病患的
傾吐心聲,愈來愈多有能力的台灣民眾在接受了神父的安慰後,常常都能怡然自得,也因
此多所奉獻紅包給教會,這些紅包成了李智神父救助貧病的基金,因此李智神父身上經常
是身無分文,他說:錢對我而言本來就沒什麼用途,但對需要的人卻像是甘露一般。這樣
的神父廖修三早已銘記在心,此次有幸在靈醫會大力推薦受封,廖修三說,是全體騎士的
光榮。
在三十位教友中,最受祝福的該是范一鵬和高豫生,他們是一對令人稱羡的夫妻,雖都已
離開職場,但如今的生活卻更見忙碌。夫婦倆是一起攜手為社會、為教會奉獻全部的好志
工,最讓人津津樂道的是兩人都是監獄牧靈的志工,看著監所的人因耶穌而獲恩佑,夫婦
倆都異口同聲的說「一切都值得了」。
在台北教區推舉的名單中,我們看到許多的熟悉的全國傳協成員。尤其是全傳協主席鄭萊
頤姐妹,以及同為傳協成員的黃金瑜、李國強(其父李連庚也是騎士,現今仍在教會工作
中活躍著,是騎士家庭一門雙傑的榜樣之一)、饒璋等,他們的身影總出現在各種全國教
會慶典(如林口天主教來台150)中,只要教會有需要,他們都是出錢出力的種子。
陳建仁弟兄是政府官員中,無諱勇於明說自己是天主教徒者,甚至每當有重要的職務調整
時,陳建仁也總說「要問天主」,他經常因能如此宣教而感謝天主。年輕的姜震弟兄是教
會音樂家,將感恩禮中的答唱詠編曲錄製感動了許許多多的教友,出身天主教家庭的他謙
和的說,這是天主賞賜的恩澤。此外,台北教區還有不吝奉獻的修莉薇、姚凌森、胡次讀
等人。
台中教區的新騎士中有前台灣地區主教團秘書長陳琨鎮神父的父親陳飛鶯,以及在中部地
區傳播福音超過五十年的中聲廣播電台成員黃鴻恩等人。另外台中各鐸區重要的福傳成員
也都在新騎士之列。同樣嘉義也有相同的新騎士,經常在福傳中利用新創意的廖文通,每
周都至民營電台以免費製作節目的方式,傳播天主的好消息。最特別的是嘉義教區有六位
各堂區的教友,因著生活不忘福傳,樂當天主的勇兵而受冊封。花蓮教區的李義成總奔走
在偏遠的部落堂。
在承擔天主護衛之職後,台灣耶路撒冷聖墓騎士團將在明年前往聖地耶路撒冷朝聖,因為
他們將在聖地的浸透中,完全地融入天主內。有著這批新血,可以預見台灣天主教會已蘊
涵了豐厚的福傳力。
作者: Pietro (☞金肅πετροσ)   2009-01-09 23:02: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