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史蒂芬索德柏 串流無法將「點閱率」兌現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3-08-11 10:45:16
https://tinyurl.com/mppz79tt FILM CLUb
《瞞天過海》導演 史蒂芬索德柏 坦言:好萊塢在中國市場沒大家想像中賺錢,
Netflix 等串流無法將「點閱率」兌現,是個很大的漏洞
近年全力轉往串流界發展的索德柏,已經陸續和 HBO Max(現改名:Max)、Netflix 合
作推出多部影集和長片作品,上個月甚至還在自己成立的網站 Extension 765 獨家發行
了時間旅行題材的喜劇迷你影集《Command Z》。
https://extension765.com/
如此深耕串流的他,固然也明白串流向來不透明的點閱數據、直接付清片酬而不給後續分
潤(或指重播費,residuals)的做法,為何最終會引爆好萊塢近期的演員、編劇大罷工
,抗議薪資不公。而最近索德柏在接受《Defector》《滾石》採訪時,也分享了他對這些
議題的觀察:
「我們之所以看不到串流平台的點閱數據,有以下兩種可能;一:他們賺得比所有人知道
的還要多,而他們不打算告訴我們。二:他們賺得比所有人知道的還要少,而他們不希望
華爾街完全看清這幕後的真相,否則他們將會遇上場面不太好看的大清算。肯定就這兩種
原因的其中一個。」
「 事實是,我們不知道這些公司在這特定的環境之下是如何運作的,這是個大規模的訂
閱制串流媒體平台,他們才不會把一切公諸於世,所以如果你不知道背後的運作,那你該
怎麼知道什麼才叫公平呢? 而且很明顯他們不想跟我們『坦誠相見』,這是個極其複雜
且令人沮喪的情況。」
「我們早就說了好幾年了,這種狀況無法變成常態,約翰蘭德格拉夫(FX Networks 董事
長)六七年前就講過了,他說:『各位,我們不能讓這情況一直持續下去,這個方向不能
再走下去!』問題是:如果要進行某種清算,就必須要有確定的訊息,我們必須先知道什
麼是正確無誤的數據。」
「假如 Netflix 付錢請你拍個東西,你會拿到你的薪水,這是正常的程序,然後他們同
時還會附上直接一口買斷的價碼。但現在碰到的問題是:你如何確定買斷的價碼,是否有
超過你原本會在未來拿到的 residuals 正常酬勞? 這取決於作品有多成功,但我們又該
如何劃分出這所謂成功的定義呢?
打個比方:《瞞天過海》是我在 2001 年的時候拍的,如果你考量到我當時的片酬價碼,
然後再加上買斷的價碼,我現在就可以告訴你,我拿到的 residuals 會遠遠高過買斷的
價碼,因為《瞞天過海》系列電影在世界各地的媒體平台不斷流動,而這並不常見。我的
電影在很多地方都有發行 — 有時它們的市場表現出色,有時則很糟糕。
對於像《柏林迷宮》這樣的電影,接受買斷價碼會對我更有益處,但對於替電影支付成本
的人來說則相反。問題就在於,我們現在無法獲得這些訊息,他們只是不斷在訂閱制度之
下追加支付給藝人的買斷價碼,和正常制度之下人們本來會獲得的 residuals 相比較,
實在很難釐清頭緒,因為同樣地,在串流媒體的世界裡,也存在某些難以做出的假設,他
們必須建立出專屬於串流媒體的觀看價值判定規則。
假設我為串流平台拍了一部電影,成本是 3000 萬美元,而一年之後的數據顯示:有
3000 萬人觀看了這部片,這依然不代表有任何盈利,所以他們必須有能力去判斷說:『
這個點閱是有價值的嗎?』然後,還有其它附加的判定標準,例如電影的文化影響力、獎
項的肯定。我們已經脫離牛頓的經濟世界,並進入了一個可以隨意給出判定的量子世界,
而麻煩的地方就在這裡:如果我不知道、也沒有人告訴我平台如何衡量觀看成本的比率,
就很難判定什麼才叫做成功。」
「從文化角度來看,我當然認為人們會一起出門看電影是件好事,這對大家都有益,一起
出外感受藝術,絕對是好事,而且它還提供了串流世界中不存在的產值,那就是拍出像《
芭比》《奧本海默》一樣大賣的電影。
《怪奇物語》引起觀看熱潮也是好事,這代表人們是駐足在 Netflix 而不是其它平台,
並可能也會吸引新的一些訂閱戶進來,但它不會像一部賺進 10 億美元的電影那樣賺進純
粹的實質現金。
這就是問題所在,如果你是串流業者,平台裡也有一部熱播節目,然而一旦每個人都看過
之後,它就只會被晾在那裡,它不會因為你不再將它販售給其他人(意指:授權給其它串
流或電視台播出、數位版本、線上租借、或是影碟發行)而增加更多收入,這是串流經濟
模式中的一種數學缺陷,熱門的電視節目也有類似情形。無法實質將巨大的成功給貨幣化
,我認為是個大問題。」
除了串流之外,索德柏也談到好萊塢在中國院線遭遇的棘手阻礙。多數觀眾都認為,近代
十分重視中國市場的好萊塢,在中國取得了極高的獲利,但索德柏表示,這其實是個很大
的誤解:
「人們有一種迷思,就是你拍的電影愈是具有特定的文化元素,它在海外的市場就愈難賣
錢,但有趣的是,某部分的數據其實被誇大了。院線國際發行業務的一大不堪秘密就是:
你無法把賺到的錢帶出中國。如果有人說:『這部電影在中國賺了多少錢。』我就這麼跟
你說吧,中國才不會把那些錢全部交給你呢。
我有認識一個人,他監製的一部電影在中國賣得不錯,而當他去收取還沒付清的欠款時,
中國那邊丟給了他一個數字,而這個數字只是欠款中的一小部分。他跟他們說:『這不是
當初說好的, 我賺的不是這個數字。』但他們還是一再重複,他賺到的就是他們給他的
那個數字。
最後他明白,中國那邊真正想表達的是:『不然你能奈我何? 你想告政府嗎?』」
=====
索德柏的《Defector》專訪: https://tinyurl.com/yeyvyt3x
索德柏的《滾石》雜誌專訪: https://tinyurl.com/5n86xney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