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 倒帶 2021:新冠二年的 10 個串流關鍵字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1-12-31 20:50:11
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6215-2021-rewind
【葉郎串流筆記】倒帶 2021:新冠二年的 10 個串流關鍵字
如果以 Disney+ 加入戰局的 2019 年作為串流元年,即將結束的一年可以稱做串流三年
;如果以 COVID-19 開始在世界各地散播的 2020 年作為新冠元年,那麼現在新冠二年正
要進入尾聲。
串流和 COVID-19 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激烈地改組好萊塢,使得 2021 年從人、產品到組織
都是動盪最厲害的一年。為了集結戰力和軍火,整個行業從年頭到年尾都在忙著買內容、
買公司、買攝影棚。連穩坐串流龍頭寶座的 Netflix 都在 2021 年調整內容生產策略甚
至推出令人狐疑的新產品。那些暫時一時半刻還無法看清脈絡的新產品或新併購案,可能
都要到下一集或下下一集才能分曉真正企圖或是效益所在。
新冠三年、串流四年即將開演,以下 10 個關鍵字是前情提要:
諾蘭 Nolan
第一個關鍵字就是還沒有被串流產業的手掌心收服的電影導演 Christopher Nolan。2021
年是他跟 Warner 長達20年合作關係的終點。而關係破裂的起點就是去年底
WarnerMedia 宣佈將對2021年一整年的大片採取激進的「同步上架串流」發行策略。
WanerMedia 此舉最終確實如願刺激了 HBO Max 用戶成長,卻也惹惱了許多對串流保持懷
疑態度或是純粹覺得沒先被諮詢而不開心的創作者。
Nolan 沒有發表萬言書,只憑一年前的一句重話「HBO Max 是世上最爛的串流服務」為這
場漫長的分手戲碼揭開序幕。2021 年 1 月好萊塢開始沸沸揚揚地傳聞 Nolan 要轉台。
不過一直拖到 9 月 Nolan 才正式宣佈他的下一部新片《Oppenheimer》將花落
Universal Pictures。值得注意的是這 9 個月到處兜售製作案的期間,串流巨頭
Netflix 其實也默默排在競標隊伍之中。
Netflix 後來的說法是「Nolan 提出的條件我們給不起」。我們大概都猜得出來那個條件
並不是錢 (Netflix 顯然不缺錢),而是要求該片必須採用違背 Netflix 商業模式的傳
統空窗期方式發行,比如上映 90 天或 120 天候才能上架串流。Nolan 的新東家
Universal Pictures 最近也宣佈了 2022 年將開始採用 45 天空窗期的方式發行電影。
和過去 2021 年的空窗期大混戰比起來 45 天算是滿長的,但和過去的 90 天或 120 天
比起來仍然非常短促。外界預估 Christopher Nolan 的新片合約很可能有排除條款,將
不會比照其他 Universal 電影辦理。
串流繼續大口吞食電影院市場的 2021 年, Christopher Nolan 也貢獻了整個產業最令
人揪心的年度新聞照片:他在美國電影院重啟營業的第一天,被路人拍到坐在電影院裡孤
獨而堅定地挺這個命運多舛的百年發行通路。
蜘蛛人 Spider-man
《Spider-Man: No Way Home 蜘蛛人:無家日》毫無意外地在短短 10 天內就超越《長津
湖》成為 2021 年全球票房冠軍,並使電影院業者開始大聲慶祝電影市場終於走出
COVID-19 陰影,完全復原。值得注意的是《蜘蛛人:無家日》接下來從電影院下檔之後
,並不會像他的其他 Marvel 好朋友們那樣直接上 Disney 的串流服務 Disney+,而是被
Sony 優先賣給了另一家好萊塢片廠 Lionsgate 所經營的付費電視頻道 Starz。 讓
Disney+ 平台上的 Marvel 粉絲必須再多等一些時日才有機會在一個平台上三集連播。
唯一沒有自營綜合性串流平台的 Sony Pictures 已經成為唯一可以買到主流片廠等級製
作的地方,因為 Disney(含 Fox)、Warner、Universal、Paramount 等好萊塢片廠都已
經以供給自家串流服務為優先。Sony 最大的買家包含買下 2022 年所有 Sony 電影 「
pay one window」(即電影下片之後的第一次上架)的 Netflix,以及買下 「pay two
window」 (即 pay 1 到期之後)的 Disney+。光這兩個 2021 年簽下的授權合約金額加
起來 Sony 就輕鬆入袋 30 億美元。
此外其他平台如 Apple TV+、Hulu、HBO Max 也都會提著菜籃來買 Sony 電影的串流授權
。所以當別人忙著往串流業務裡燒錢,只有 Sony Pictures 拚命賺錢。事實上,那些同
業的錢就是「燒」給他們的。最後一家投入串流業務的 Paramount 在 2021 年啟動
Paramount+ 服務之後,Sony 已經成為僅此一家別無分號的好萊塢串流軍火供應商。
這就是為什麼當有人質疑 Sony 為何不投入串流產業(streaming business),他們堅定
的答案是: “We are in the profit business.”
攝影棚 Soundstage
除了原創內容之外,串流大戰另一個搶手的軍需品是攝影棚。串流大戰催生了有史以來對
於攝影棚最強烈的需求。已經一腳踏入串流產業的 Warner Bros.、 HBO、Sony 和
NBCUniversal 分別傳出正在洛杉磯週邊尋找可以租用的攝影棚。而 Netflix 和
Disney 還相繼用長租的方式搶下幾個國際重要拍攝基地(如倫敦週邊著名的 Pinewood
Studios),免得劇組要用的時候想租都租不到。
而許多房地產投資者和私募基金聞風而至,到處收購或是投資興建攝影棚。起步最早、動
作最大的是長期投資不動產的 Hackman Capital Partners。 Hackman 從 2019 年開始在
加州和紐約這兩個影視重鎮收購攝影棚。光 2021 年最後兩個月,他們就一口氣成交了三
個大案子:包含收購 ViacomCBS 的 Studio City 攝影棚(兩年前已經先買了 ViacomCBS
的 Television City)、收購紐約皇后區的百年攝影棚 Kaufman Astoria Studios (
Paramount 的起家厝但後來並非 Pramount 所有)以及投資 2.5 億美元在多倫多興建新
的攝影棚 Basin Media Studios 。
坐擁 60 億美元攝影棚不動產的 Hackman 搖身一變成為世界最大的影視拍攝設施提供者
。他們的邏輯基本上跟 Sony Pictures 賣片給串流的邏輯非常類似:一旦成為最大供應
商,不論串流大戰誰勝誰負,最終都無法避免必須跟我做生意。
鋒迴路轉 Knives Out
2021 年 4 月 Netflix 傳出以令人咋舌的 4.65 億美元天價,向導演 Rian Johnson 買
走他籌備中的 2 部《Knives Out 鋒迴路轉》續集電影。 和第 1 集成本僅只 4 千萬美
元相比,這兩部續集的價格讓業界跌破眼鏡。不過 4.65 億中導演、製片和男主角各拿了
1 億美元的報酬,剩下 1.65 億才是兩部電影的造價。為了說服 Rian Johnson 上車,
Netflix 還在合約中開了一張好萊塢人人夢寐以求的「空白支票」——讓導演 Rian
Johnson 將保有整部電影完整的創意控制權。
《鋒迴路轉》的天價交易並不是個案,2021 年的眼鏡被跌破的次數已經難以細數。稍後
Universal 與同集團的串流服務 Peacock 聯手以 4 億美元的價格搶下《The Exorcist
大法師》的重啟電影三部曲製作案。Netflix 則又以 6.86 億美元直接買下原本就有合作
關係的童書作家 Roald Dahl 的遺產管理公司,成為所有 Roald Dahl 著作的唯一主人。
最晚進入串流市場的 Paramount 則是搶在與當家節目《Star Trek 星際爭霸戰系列》系
列製作人 Alex Kurtzman 合約到期之前,就提早以 1.6 億美元續約至 2026 年。最後的
高潮則是 Paramount 為了確保另一個當家節目《South Park 南方四賤客》不會轉台,與
兩位創作者 Trey Parker 和 Matt Stone 的公司簽下了 14 個節目共 9 億美元的製作合
約。
串流業者頻繁出手是基於先搶先贏的心態,以免資源落入他人手中變成擊敗自己的致命武
器。而這種「直接向產地買」2021 年新趨勢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創作者,因為他們不必像
過去一樣透過製作人、製片公司等等中間人去兜售提案或是透過片廠投資製作完成之後再
向串流平台叫賣。
黑石 Blackstone
另一家私募股權公司 Blackstone Group 黑石集團同樣也嗅到風向,開始進場投資攝影棚
地產。然而他們的野心似乎不僅於此。
兩位來自 Disney 集團的畢業生 Kevin Mayer 和 Thomas Staggs 在 2021 年組了一個
SPAC 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並獲得黑石大手筆的 20 億美元資金挹注,下半年開始到處收
購影視製作相關的公司。他們先拿下估值高達 8、9 億美元之多的 《The Morning Show
晨間直播秀》製片公司 Hello Sunshine ,並讓該公司創辦人 Reese Witherspoon 成為
好萊塢身價最高的女明星。後來還以 30 億美元收購以製作 Netflix 兒童節目《
CoComelon》而著稱的製作公司 Moonbug。這兩天的最新消息是他們可能會在明年初宣佈
買下 Netflix 驚悚劇《Hit&Run 意外真相》的製作公司(規模則是相對較小的 5000 萬
美元)。而早先傳出導演 Ron Howard 的製作公司 Imagine Entertainment 也在他們的
購物清單上,只是目前尚未有進一步消息。
Disney 出身的 Kevin Mayer 原本會是剛剛退休的 Disney 董事長、前執行長 Bob Iger
呼聲最高的接班人選。Disney 多年來的重大併購案從 Miramax、Lucasfilm、Pixar、
Marvel 到 Fox 都有 Mayer 在背後穿針引線的身影,更別提如今整個 Disney 命脈所在
的串流服務 Disney+ 正是 Mayer 一手主導開發。然而去年初 Bob Iger 在一片錯愕聲中
將 Disney 執行長的位置交給了主管主題樂園業務的 Bob Chapek,逼使 Kevin Mayer 黯
然離開 Disney(後來曾短暫擔任 TikTok 執行長3個月)。
業界仍在觀察黑石和 Kevin Mayer 這一年來的大動作併購是否別有所圖。 比如:Kevin
Mayer 是否會成立另一家純正串流血統的片廠來跟轉型中的 Disney 來一場王子復仇記?
扎斯拉夫 Zaslav
2021 年好萊塢最大的震撼彈是入主 Time Warner 媒體集團不到三年的 AT&T 令人措手不
及地宣佈要將才剛剛改名的 WarnerMedia 獨立出去。與 Discovery 頻道合併為一家新公
司,並再度更名為 Warner Bros. Discovery。 或許老天爺或是什麼人默默地在幫不開心
的 Christopher Nolan 出氣,主導 2021 年同步上架發行策略的 WarnerMedia 執行長
Jason Kilar 從頭到尾都被蒙在鼓裡,直到消息發佈前沒多久才被告知有這回事(以及
合併完成之後他將會「被請辭」)。
在疫情期間秘密推動合併案的 Discovery Inc.的總裁兼執行長 David Zaslav 因此被
Bloomberg 選為 2021 年度最具影響力的50人,並稱其為 「Hollywood’s Hottest
Power Player 好萊塢最熱門的權力玩家」,理由是他發動了非常罕見的「小吃大」併購
案。
雖然 Zaslav 目前為止仍未正面回答兩家公司合併之後會不會整併成一個大一統的串流品
牌,但兩家聯合起來的優勢是確實存在的:運動、新聞和紀實節目都是 Netflix 比較容
易攻打的要害。Discovery 集團的紀實節目和運動賽事內容(來自旗下的 Eurosport 頻
道)因此將替 HBO Max 大大增加競爭力,而且未來還會有 CNN+ 的新聞串流來助陣。出
自類似的動機,好萊塢另外兩家片廠 ViacomCBS(Paramount Pictures 的母公司) 和
NBCUniversal(Universal Pictures 的母公司)也曾在 2021 年傳出密會洽談合作。
串流是片庫數量的戰爭。因此串流大戰第一法則是:如果一家片廠的片庫不夠打仗,那就
兩家。
猩猩 Ape
串流產業因疫情大好的同時,電影院卻還沒有倒下。2021 年 6 月的 Reddit 迷因股事件
之後,原本低迷的 AMC 股價就被蜂擁而至的散戶股東一路推高,以致於該公司目前有高
達 80% 的股份由散戶持有。這些迷因股民經常自稱銀背猩猩,並且使用電影《Planet
of the Apes 浩劫餘生/決戰猩球》的劇照當顯示圖片。在華爾街專業投資人或是嚴肅的
財經媒體眼中,他們就像電影中的猩猩大軍一樣毫無理智地湧入市場,違背任何基本面資
訊地瘋狂拉高股價。
令人著迷的發展是,親眼見證 AMC 被疫情完全擊倒又被猩猩們救起(真正的「猩球崛起
」)的 AMC 執行長 Adam Aron 開始跟他的新股東發展出一種詭譎的互動關係。原本就很
常在演說時引用電影台詞或劇情比喻的 Aron 一邊推買股票免費吃爆米花、接受加密貨幣
支付以及發行 NFT 等等充滿迷因味的新經營方針,而他領導的猩猩們則在財報會議 Q&A
中一邊興奮地提出更瘋狂的點子,比如:AMC 要不要投資拍片?發行自己的加密貨幣?進
軍電競事業?
跟猩猩對話是一回事。AMC 執行長 Adam Aron 在答覆不友善的專業媒體提問時馬上變了
一張臉,並說出了這段總結映演業撞上串流冰山後處境的經典獨白:
「開車的時候,你並不會倚仰賴小小的後照鏡視野來決定自己開到哪裡了。你會看向視野
遼闊的前車窗,看向你正大步前進的方向。有些人錯誤地以 AMC 在疫情中的處境來決定
AMC 現在的位置。他們甚至完全不考量已經有熱情的新股東剛剛替我們奉上的 18 億美
元作戰資源。我們打算妥善地運用這 18 億現金來挺進到疫情真正結束的那一天。在此同
時,這些資源也讓我們得以更大膽地思考要將公司從單純地放映電影轉型成為什麼樣新的
態樣。」
韓國 Korea
2021年 Netflix 和主要競爭對手 Disney+ 都進入用戶成長放緩的階段,而《Squid
Game 魷魚遊戲》的爆紅則替 Netflix 帶來了非常迫切的用戶增長。Netflix 這個階段的
發展重心原本就是亞太地區的用戶增長,這也是他們搬了鉅額資金去韓國投資製作案和攝
影棚的理由。然而該劇瞬間飛出亞洲、襲捲全球的跨國界實力,更向 Netflix 投資人驗
證了該公司過去一年推動的「去美國中心化」策略果然是正確的道路。
《魷魚遊戲》同時刺激了韓國娛樂產業股價。韓國創業板 Kosdaq 的娛樂文化指數在KOR
韓國綜合指數一路下滑的趨勢中逆勢上漲,尤其影視製作、經紀和音樂相關的公司獲益最
多。比如另一個 Netflix 韓劇《 My Name 以吾之名》的製作公司 Studio Santa Claus
Entertainment 的股價甚至衝出單日 30% 漲幅。
投資人顯然認為韓國娛樂產業已經跨過另一個里程碑。雖然 K-Pop 和 K-Drama 早已在亞
洲市場普遍被認可,但西方世界最熟悉的韓國產品仍然是三星手機和現代汽車。2021 年
的《魷魚遊戲》之後西方人正式加入「韓粉」俱樂部, K-Pop 和 K-Drama 也終於這一年
成為真正世界性的文化娛樂產品。
喬韓森 Johansson
2021 年女星 Scarlett Johansson 除了演出千呼萬喚始出來的 Marvel 電影《Black
Widow 黑寡婦》之外,也演了一場廣受世界矚目的司法大戲。她控告 Disney 並未遵守合
約規定讓《黑寡婦》在電影院大規模獨家上映,而採取了損及票房可能性的同步上架串流
Disney+ 的發行方式。根據媒體估計 Johansson 因此損失的分紅數字可能超過 5000 萬
美元。
本案最大的驚奇是 Disney 當機立斷採取非常強悍的口吻批評 Scarlett Johansson 的指
控並非事實,甚至還主動抖出她已經拿到 2000 萬片酬,以便塑造她貪婪的公關形象。
第二驚奇是訴訟文件中稱當事人多次要求 Disney 提出補償措施卻始終被米老鼠帝國已讀
不回,打算裝死到底。相比之下,把 2021 全年大片都拿去同步上架串流的 Warner 則是
乖乖支付了超過 2 億美元的補償金給劇組人員如《Wonder Woman 1984 神力女超人 1984
》的導演 Patty Jenkins 和女主角 Gal Gadot。
本案最後趕在年底以未公開的條件和解收場。但已經使許多業界人士感受到強烈的危機感
。比如好萊塢超級經紀公司 CAA 隨後與長年的競爭對手 ICM 宣佈合併,背後的動機就是
源自他們家藝人 Johansson 的訴訟事件。串流使片廠秩序瓦解,因此即便像 CAA 這樣呼
風喚雨的經紀公司都都必須集結更多力量,才能替他們旗下的藝人和創作者繼續創造最大
利益。
反壟斷 Antitrust
2021 年上任的美國總統拜登組成了一個對四大科技巨頭較具敵意的新政府,而這種不友
善氣氛也使好萊塢被牽連。FTC 聯邦貿易委員會新主席 Lina Khan 不只上任前就對
Amazon 的壟斷地位很有意見,而且曾大力批判川普政府批准 Amazon 併購 Whole
Foods 超市。Amazon 正在併購的好萊塢片廠 MGM 不算大型片廠,不過顯然 FTC 仍認為
有可能擴大 Amazon 在其他業務上的市場影響力,因此確定必須耗費半年到一年時間對該
案進行反壟斷審查。
另一個倍受矚目的案子是 AT&T 準備將 WarnerMedia 剝離出來與 Discovery 合併。30名
美國國會議員幾個星期前才發表公開信給主管該案反壟斷審查的美國司法部表達對於該案
的擔憂。併購案的幕後推手 Discovery 總裁兼執行長 David Zaslav 先前曾力陳
Discovery 規模遠比 WarnerMedia 小,而且旗下還沒有電影片廠,只有製作低成本非戲
劇類節目。他主張兩家公司合併並沒有減少好萊塢片廠總數,而不會減少產業內的競爭。
不過上一次 Warner 被 AT&T 併購時還必須與美國政府鬧到在法院互告,這次片廠再度轉
手恐怕也不會這麼容易就被放行。預計該併購案最快也要 2022 年中才有機會完成。
好萊塢迫切需要透過整併片庫、脫手次要業務、提高經營效率來跟串流巨頭 Netflix 對
抗,而主管反壟斷審查業務的兩個主管機關司法部、聯邦貿易委員會正在拖累他們的進程
。這很可能就是阻礙曾在 2021 年秘密約會的 ViacomCBS 和 NBCUniversal 繼續以婚姻
為前提交往的理由之一。
評審團特別獎:
Tu-Dum:Netflix 第一次舉辦線上版的節目發表會 Tu-Dum,試圖取代 Comic-Con 那樣的
實體粉絲聚會活動。Tu-Dum 同時也是一個長期維運、提供節目資訊的線上平台。
Paramount+:最晚加入戰局的 Paramount+ 2021年接連下猛藥投資多個重量級創作者,年
底更無預警從 Netflix 撤走合作多年的節目《Star Trek: Discovery 星際爭霸戰:發現
號》來確保獨家內容。
查普爾 Chappelle:脫口秀演員 Dave Chappelle 的 Netflix 喜劇特輯《The Closer 華
麗最終回》中的跨性別笑話爭議,引發了 Netflix 成立以來最嚴重的內部勞資衝突。
艾格 Iger:好萊塢最成功的片廠經理人 Bob Iger 繼去年初交出 Disney 執行長的職務
專任董事長之後,2021年底也正式從董事長職務中退下陣來。Disney 的串流轉型大業接
下來就是其他人的工作了。
好萊塢外國記者協會 HFPA:在 Netflix 完全統治 2021 年金球獎得獎名單之後,主辦單
位 HFPA 的內部醜聞迅速擴大,使 Netflix 成為最早宣佈與該組織(和隸屬該組織的外
國記者)暫停往來的片廠之一。
史奈德 Snyder:Zack Snyder 版《Justice League 正義聯盟》在 HBO Max 演出了死而
復生的神奇戲碼,證明串流也可以是電影的第二次機會。另一方面 Snyder 也以新片《
Army of the Dead 活屍大軍》登入 Netflix 宇宙。
喬治亞州 Georgia:美國喬治亞州繼續以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美國影視劇組從加州遷移過去
。但該州的各種保守立法(例如墮胎禁令)也持續成為與好萊塢左派思想的衝突點,使包
含串流劇組在內的抵制案例仍然不時發生。
Roku:掌握美國超過半數家庭電視入口的機上盒業者 Roku 接手 Quibi 倒閉後的所有串
流節目,一度儼然將成為串流要角。但接著又因晶片缺貨以及平台的內容杯葛而陷入股價
低迷。
Netflix Games:Netflix 挖角遊戲業要角的秘密行動終於在下半年水落石出。該平台正
式推出不需額外付費的會員專屬服務 Netflix Games,企圖延長用戶體驗、加深品牌忠誠
度。
NFT:2021年電影業使用 NFT 非同質化代幣的案例雖然不如音樂產業多。然而 Quentin
Tarantino 拍賣劇本 NFT 的訴訟爭議也使「到底誰真正擁有作品」成為熱門議題。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