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 給好孩子的一些話

作者: Imbufo ( )   2017-08-21 15:28:53
最近剛好跟幾位朋友談到這件事,想把一些東西放上來。
親愛的,如果你對標題所打的「好孩子」三個字有一些特別的感覺,可能是反感、不
安、遲疑、焦慮、緊張、擔心、煩悶、心裡突地一下,或者是我沒打出來,可是你感
覺到的那些感覺,那麼,希望這篇文章對你有一些幫助。
或許從一個問題開始,會比較容易進入文章的脈絡:什麼是好孩子?
好孩子(good child),泛指在生理年齡或心理狀態上,有一些不得不遵守的規範,
這種規範可能來自於社會、文化、教育,但更多的是來自於主要照顧者。特別的是,
這種規範不健康的、不合理的、不能被辯駁的、會自我驗證的。這種規範通常潛藏在
我們的意識範圍之外,因而難以被覺察到。通常來講,這種規範對人會有一些不好且
長期的影響,包含低自尊、低自信、難以表達自己的意見、對情緒的覺察能力受阻、
在人群中容易疲累、敏感於他人的感覺或欲求等等。
我們也可以找到一些字眼來描述這樣子的現象,像是親職化(parentified)、共依存
(codependency)、內在小孩(inner child)、好父母-壞孩子(good parents-bad
child),以及更多。
舉個例子,之前曾經跟一個孩子談到後來,他提到自己要保護爸媽這件事。我好奇他
會怎麼保護,才發現這孩子會告訴自己「如果我對媽媽生氣,媽媽會死掉,會消失」
。所以,這孩子表面上看起來很順從、很聽話、很溫順、很體貼,然而,這些讓人稱
讚的特質,卻是他把自己大部分的感受跟情緒關起來換來的。
再進一步談,發現這孩子的媽媽情緒比較不穩定,或許接近輕躁症的臨床診斷標準。
。在父親沒有介入(也有可能是無法介入,在此無法一概而論)、親戚往來也淡薄的
情況下,孩子被迫要面對自己母親的不穩定情緒。這是連前額葉(理性區)已經發展
成熟的大人都不一定能夠面對的困難情況,一個六歲的孩子卻必須獨自面對。
當聽到這孩子表達出「我不要生氣...我怕媽媽會死掉」的時候,或許最令人心痛的,
是這孩子在詢問一道沒有人可以回答他的問題:
「媽媽,我做得夠不夠好?我有沒有做到妳想要的那個樣子?如果有,那妳可以不要
再生氣了嗎?我好害怕。」
孩子,你夠好,這不是你的責任。
有一些人,一輩子帶著這個問題在行動,他們很難覺察自己行動背後的動機是什麼。
我們可以假設,這些親和需求沒有被滿足的人,他們內在有一種懵懂的感覺,空了一
塊的感受,或者覺得自己好像哪裡不對、哪裡不好,甚至覺得自己有缺陷,沒有存活
的必要性或價值。
親愛的,如果我上面打到的這些假設,有一字一句刺到你什麼地方的話,我想讓你知
道一件事:你很辛苦,你那些不夠努力的面向,其實與你所認知的可能截然不同。你
可能不是不夠努力,而是太過努力了。
我想跟你分享一件事:我那在憂鬱中徘徊的經驗。那段期間,我越告訴自己,一定是
我自己還不夠努力,是我自己太脆弱,不然我怎麼可能這麼難受?我真沒用,一定是
我太沒用了。
這裡或許有一個練習可以做: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安慰我?我相信你的體貼與善解人
意,會引導你寫下適切的話語。然後,把你寫下的這些話語裡面的主詞,全部從「你
」改成「我」,再對自己念一遍。
親愛的,你很有愛人的力量,唯獨你自己以外。這樣是很令人心疼的。
不,請不要因此怪罪自己的父母、怪罪那些讓你這樣的人。這很難,我可以體會,我
自己做不到這一點。但我還是希望點出來:他們會這樣對我們,是因為他們不知道有
其他更好的方法,也不知道什麼叫作愛,更不知道這種試著表達愛的行為,其實是不
適切的。
他們是自己上一輩的受害者,然後他們盡自己的努力,不想讓你受到那些以往受過的
遭遇。或者,他們試著給我們他們所知道的,最好的對待或教養方式。他們不是有心
,常常只是他們也痛苦著,或者只是單純的不知道。
我們需要的是被理解,需要的是有人幫我們弄清楚,我到底怎麼了?我發生了什麼事
?我們需要的是被愛,而不是努力地付出愛。我們常常給予他人關愛,但那比較傾向
匱乏式的愛:我覺得我需要給,我應該要對人家好,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
而且這樣做讓我好累。
愛就像水庫一樣,一個沒有被愛夠的人,很難給出健康而有品質的愛。
很抱歉的是,我不能給予太多治療上的建議。如果願意的話,這裡是我曾經嘗試過的
方法,僅供參考。
觀察自己的呼吸:天台宗的六妙門是一個很好的參考標的,他們路程的第一步,是把
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然後專注在呼氣。每呼一次,就數一,數到十後再往回數
。當被干擾而脫離呼吸,就重新來過。
回溯過往:親職化的孩子常常伴隨著PTSD的臨床衡鑑徵狀,其中一項是記憶能力降低
,回溯過往的意思是,重新描述自己過去的經驗。這裡納入兩件事會有幫助:
1. 用「他」或「你」當主詞
2. 盡量把E(情緒)、A(行動)、T(想法)寫清楚
專心在感受上:如字面意,我們常常會因為自己批判自己「我怎麼可以有這種感覺」
,而從某種感覺中抽離。要生氣、要難過、要憤怒是一件困難的事。這裡強調的,是
有意識地去做感受這件事。
良好品質的性愛:要注意的是良好品質這四個字,找到一個願意平等對待、對性與性
別有反思,不會刻意要求性別刻板印象與性的方式的人,這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性包含大量身體上的接觸,良好品質的性愛帶有特別大量的接觸,以及近乎無條件的
被接納。赤裸(naked)同時具有實質的意義及隱喻,這很奇妙,當我赤裸時被對方接
受,那會在比較深層的層面填滿一些東西。
或許這之中真正重要的,是大量接觸與擁抱,是我們的親和需求真正被滿足:原來我
不用做什麼,也可以被接受,原來愛可能是這種感覺。
要小心,不要濫交,那對自己與對方都是一種傷害。
關係與閱讀資訊的抉擇:文字與聲光影片都帶有製作者的情緒狀態,選擇閱讀什麼、
接觸多久,都對自己有或多或少的影響。會造成創傷的,常常與一般人的認知相反,
創傷是累積的、一點一點緩慢而微小的東西累積而成。單一而強力的事件雖然也會造
成不良的後續影響,在定義上,這些事件比較常被定義成危機事件(crisis),復原
的時程也往往較創傷事件為短。
關係、文字、歌曲,以及日常生活的一切一切,我們其實是對自己的環境有一定的掌
控程度的。
任何具有療癒性的相會:諮商、身體經驗創傷治療、修正性情緒經驗、依附關係修附
內在小孩、接受與承諾療法、人際歷程、認知行為治療、家族治療,以及任何具有療
癒性的溝通方式。
祝安好。
作者: scl707 (黑曜哥哥)   2017-08-22 23:21:00
很棒的文章!推推
作者: h10874 (千年)   2017-08-22 23:54:00
:)
作者: chaos0807 (Simon in Love)   2017-08-23 08:22:00
d(뒑龤ꬩ
作者: keraku (厚子)   2017-08-23 12:26:00
看到哭QQ
作者: wn588 (fulfilled)   2017-08-25 12:36:00
作者: Lkko504   2017-08-25 13:21:00
很推!
作者: haol (琳)   2017-08-30 01:22:00
推,感動,很溫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