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哈拉] 看少年pi後的思緒

作者: BRIANERIC2 (灰色軌跡)   2016-02-10 04:58:59
※ 引述《psyche (做生命的孩子)》之銘言:
: 久久以前看過小說,剛看完的是李安的電影版。
: 沒有要探討其中的隱喻或真假,因為網路現有的分析已經夠精彩了,我讀都讀不完。
: 我只是在思考這兩段台詞:
: 第一段,是少年pi終於抵達了人間仙境版的島嶼。
: 那裏有飲水、有野菜、還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狐檬"肉"~
: 可是有天他發現那是個食人島,因為他在樹開出的花裡發現人的牙齒,
: 顯然之前有一個人在這個島嶼,然後死在這裡後被島嶼吃掉。
: Pi跟訪問他的作家說:
: 「某個漂流的可憐蟲比我早登上這可怕的海岸。
: 他抑或是她在這裡過了多久?幾個禮拜?幾個月?還是幾年?
: 他究竟在那座空中城市度過了多少孤寂的時光,除了狐獴之外沒有人作伴?
: 他有多少美好的夢想破滅?有多少希望成空?
: 有多少憋在心頭的話沒能說出口?他忍受了多少寂寞?面對了多少無助?
: 而在這一切之後,得到了什麼?又有什麼值得?」
: 這是pi對「可以安養餘生的人間仙境」的看法。
: 他把這詮釋作暫時的安逸、藉以迴避真實的人生。
: 但.....我卻有不同的想法.......我覺得,與其說他重新迎向挑戰,
: 不如說他在逃避「一個人」的「孤獨」所帶來的種種內在挑戰而已。
: (李安把那個島的側影拍成一個人的平躺於漂泊大海的身形)
: 另一段台詞在最後:
: 後來Pi的妻子返家,作家意外地說:「我不知道你結婚了。」
: Pi表示他有個心愛的妻子和兩個可愛的孩子。
: 作家笑著說:「所以你有個圓滿的結局。」
: Pi說:「這已經是你的故事了,所以結局要由你來決定。」
: 我覺得作者(原著小說也有這段)丟了一個其實是問號的東西給讀者:
: 成家、繁衍子孫、與人建立連結,是pi選擇的結局,
: 但究竟那是不是所謂的圓滿結局?讀者得自己決定。
: 在這個故事裡,討論到「信仰」(或者宗教?)。
: 其實原著小說用三分之一的篇幅在寫這個部分─
: 在我看來,動物園是宗教(而非真理)的隱喻。
: 小說裡,作者在說明,動物其實「比較喜歡(建設良好的)動物園圈地」勝過自然環境。
: 因為圈地會做最好的安排,也提供必要生活所需的食物與水,確保他的居住舒適,
: 動物寧可待在圈地,也不願投奔大自然,在那裏要拼命謀生。
: 我忘了故事裡是怎麼隱喻的,它藉此隱喻說,人其實並不是真的想要真理,
: 而是想要躲在宗教的框架裡,感覺到安全舒適有控制性的靈性。
: 真理是甚麼.......?
: 或許真理就是那片毫無理由時而平靜無波送上飛魚、時而奔驣吞沒你的大海,
: 或許真理就是「天若有情天亦老」、它的無情不是沒血沒淚、它的無情是無差別,
: 或許真理就是...自詡為萬物之靈的人類,在宇宙或小小的地球大自然裡,
: 頂多就是個繼恐龍之後,在地球占的面積比較大、影響範圍也比較廣的另一代生物吧了?
: 而在這浩瀚裡,渺小的人類,與恐龍一樣,跟隨生物本能,也想要生生不息。
: 成家、繁衍子孫、與人建立關係──
: 唯有人聽見、看見自己了,有時限會消失的自己,才能以另種形式存在於永恆裡──
: 以血脈、以記憶、以情感、以...(以ppt文)。
: 選擇留在「一人孤島天堂」,是一種逃避?
: 或者選擇「成家、繁衍」是一種逃避?
: 我們不想,就這樣悄悄地來到地球,又悄悄地消逝,
: 然後塵歸塵土歸土,不存在於任何人記憶中,好似未曾來過?
: 又或者人的心靈天生就無法承擔一個人而不崩潰的世界──
: 所以海難求生指南才會警告:保持忙碌!
: 至於選擇哪一個...其實對這人類只是一時存在的大千世界裡並無差別。
:
作者: a03135 (Y)   2016-02-11 10:17:00
推!
作者: lamda (鋼琴加吉他)   2016-02-13 13:56:00
推,說的真好
作者: WEAREONE11 (MO.G)   2016-02-24 09:40: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