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下週二(5/24)社課 由施博仁主講 大 …

作者: nameofroses (玫瑰的名字)   2011-05-21 14:15:20
  這次我們很榮幸請到電機系的施博仁先生來為我們主講社課,
題目是:
  由馬丁路德與伊拉斯謨的宗教論爭文獻,淺談基督宗教哲學。
  這次社課會從馬丁路德和伊拉斯謨在「自由意志」上的爭論談
起。有一篇約四頁的文本呈現了兩人的不同看法,博仁希望大家先
看過,比較能進入狀況。文章我 PO 在下一篇,大意如下:
  伊拉斯謨認為,如果我們不承認自由意志,相信一切事情上帝
都事先決定好了,那我們怎能懲罰作惡的人,又怎能讚揚行義的人?
再者,如果上帝因為自己把某些人設定成惡人,就去懲罰這些人,
不是太殘忍了嗎?
  馬丁路德則援引使徒保羅的話說,既然上帝的意志(的形成)
不需要人間律法參與其中,又怎麼能說上帝意志的形成需要人的意
志參與其中?況且如果自由意志是我能否得救的要素,那我做再多
好事我都還會不安啊,因為我根本不知道上帝要求我做多少好事才
能得救嘛。相反地如果沒有自由意志,那就好辦了,我就可以安心
了,因為上帝都安排好了啊。
社課介紹:(by 博仁)
  一般我們所聽到的馬丁路德宗教改革,是歷史性的切入。我們
知道促成改革的時代脈絡、認識幾個重要的角色、理解對於大時代
的影響與定位,這樣就了事了。
  不過這次,我所帶來的是哲學性的切入,藉由歷史文獻的節選,
來瞭解那個時代遭遇的宗教哲學難題。由 16 世紀初馬丁路德和伊
拉斯謨對於「自由意志」的爭論,我們可以從旁剖析人、聖經、上
帝三者的關係;推論他們對於上帝是否全能、人該如何獲得救贖、
以及宗教規範的種種不同看法。有趣的是,這些討論的內容已經具
備當代宗教哲學問題的雛型,即使討論仍不夠深刻,但我們可以看
到他們在宗教思想史上的重要貢獻。因此,我也會將文獻中相關的
內容過渡到當代的議題,為古老的爭論賦予現代性。
  社課的最後,我要闡述經典詮釋與哲學批判兩者的關係作為總
結,並希望引發一些討論和迴響。
作者: nameofroses (玫瑰的名字)   2011-05-21 19:10:00
時間:5/24晚上七點 地點:綜合203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