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課] 如果必需再走向台北市政府─康樂里心得

作者: imaydayaa123 (阿蔥)   2011-12-29 00:09:35
  整部片讓我最想掉淚的地方大概是居民以及學生在台
北市政府前面差點和警察打起來的短短那幾秒。
  我不想去猜測坐在流水席間的馬英九,或者市政府中
的陳水扁當時正想著什麼。相反地,整部片給我最大的啟
示應該是他們想著什麼一點也不重要。
  陳水扁、馬英九、郝龍斌,十七年來台北市政府也換
了三個主人了,但社運團體好像都一直在做著差不多的事,
想要(或者其實也不想)進到市政府卻不得其門而入,然
後和擋在門前的警察大打出手。
  之所以想哭就在於這十七年來好像什麼都沒有改變,
一樣的情景在不一樣的議題、不一樣的人們與警察身上不
斷重複上演。但也正是之所以在幽微之間查覺到,其實誰
在市政府裡好像差別也不大,就算放一顆西瓜在市長辦公
室,差別可能也不過就是西瓜不會開口講出白目到令聽者
高血壓發作的蠢話。
  這半年來,包含看了上次社課的超級大國民,越來越
覺得台北是個沒有記憶的城市,一個無情的、機械的、沒
有任何文化或者感性的城市。消失的警備總部、軍法處也
好,消失的眷村也好,消失的松菸也好,所有與它自身內
在邏輯不相容的一切,無論看得見的或看不見的,都無可
避免的消失。
  相較於台灣的其他地區,這件個很恐怖的事,除了空
洞的國際化、商業化、資本主義化,差不多一點也看不到
除了新自由主義發展邏輯之外的事物。建築物爭相戳破所
有看得見的天際線,閃耀霓虹的百貨與公園誇耀著城市的
自己富麗堂皇,就連所謂的文化都毫無保留地劃分成不同
階級的不同商品與資本待價而沽。
  而人就在這樣的城市裡異化成客體中的客體,連市政
府或市議會裡的政客與掮客都是。
  所以才說無論誰在市政府中都沒有差別。因為城市自
己的運作邏輯會將所有在這之外的人、事、物徹徹底底的
排除。而應曉薇不過就是在這個看不見的邏輯下運作而生
的,這個城市的邏輯不喜歡無法確切掌握、納入系統之中
的遊民,就像不需要老舊違章無序的眷村一樣,所以透過
表面上權力的擁有者,在眷村而言是陳水扁,到了遊民就
是應曉薇,實踐它的意志。
  這不是說那些位居廟堂的政客們不可憎,或者試圖為
他們脫罪,而是我們必須去發現這個社會的內在邏輯,不
能將行動上針對(表面上的)掌權者的吶喊任意等同於運
動,甚至是革命,最終的目標。
  康樂里表面上面對的是陳水扁,實際上卻是當時正在
台灣逐漸抬頭的新自由主義的發展邏輯。當試圖推動也在
體制(這邊指的是社會的體制內而非政治上的體制內)之
內的在位者作出極為有限的改變的同時,更要做的是有意
識的讓市民們去發現這個內在邏輯的存在,進而去發現它
的荒謬、矛盾之處。
  民主政治帶來的都後果往往是人們多半將整個社會的
發展方向以及一切問題歸因於領導者,並且在問題發生時
譴責領導者,乃至在下一次選舉時試圖換上另外一個領導
者。也就是個人主義的思維反而在現代民主政治中被極大
化,特別是在面對許多看似因為政府錯誤施政而產生的問
題時。
  當然,社運團體也很常犯下這個錯誤。所以很多人不
小心很快就會跳到藍綠都很爛,政客不可信,乃至無政府
理論等論述,反而忘記當自己在說服他人支持議題時常常
提到的「結構性因素」,政府會長成那個樣子、會作出那
些鳥事也是在結構下啊!
  這樣講起來好像很悲觀,但我個人還是相信任何社會
的結構必有其內部矛盾之處,而且慶幸的是我們多半已經
面對過現在台灣社會的矛盾之處了。最終我們還是必須相
信體制之下人的能動性,哪怕只有一點點,無論是社運者、
從政者或者一個個在路上擦肩而過的路人。
  改變的可能決不僅在於一張選票、一次行動、一個強
而有力的社運團體,真正重要的是一次一次的溝通,並將
那些那些結構的矛盾暴露出來的機會。
作者: paulpaul23 (名不見經傳)   2011-12-29 13:13:00
戰神 回一篇郭冠均大大的文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