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108-1 張瑞林 世界史一

作者: aoc9889 (aoc9889)   2020-09-09 10:21:35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是/否/其他條件?
哪一學年度修課:108-1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歷史系 張瑞林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歷史系大一上必帶
δ 課程大概內容
表定是從兩河、埃及的古文明到西元1500年,實際上是看老師安排,而且老師上課並不是按照時序,時代跟主題都跳來跳去(他的理由是從前面上,上到後面時學生已經忘了前面;反之亦然,所以從中間。但中間一小段完就又跳來跳去了)。內容跟高中歷史(108課綱前的舊版課綱)沒差太多,只是把高中課本的內容換成英文。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高中歷史課本沒有丟掉的人★★★★★★★★★★★★★★★
想要把維基百科背起來的人★★★★★★★★★★★★★★★
想思考的人★
想混學分★
不想熬夜、不想寫作業★
要求課堂有明確規則與良好管理★
認為跟教授反應問題,問題會得到解決的人★
想走歐洲史學術路線的人★★★★★★★★★★(沒有思考,但能得到一點工具)
想學拉丁文的人★★★★★★★★★★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上課內容主要是老師的投影片。課本是Western Civilization(全英文),但這本其實只跟作業有關,考試跟上課都是以老師投影片的內容為主。若討論課有指定文本,會再上傳至ceiba。109-1有換新課本,一樣是英文。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原則上每週是先由教授上兩堂講演,再由助教帶一堂討論課。上課時就是教授在台上講,學生在下面查維基、查google,還有查維基、滑手機,接著查維基,雙方趨近零互動。不過教授想要回應,有回應他會很興奮,所以建議安排班上的一、兩個人回應老師,這樣你就能做前面提到的事情。
老師的口語表達在系上相當有名,大概是當你遇到某個老外,想知道他的中文程度時,老師的中文口語可作為與外國人對照的參考(老師的口頭禪:這個你們中文都怎麼說)。因為老師過去大部分待在國外,使用的語言多是歐語(英、法、德、義、拉丁),所以想聽流暢的中文表達的人請退掉。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不吝於給分。考試佔比高(40%,僅期末一次),所以考試分數高的話這堂大概就高分通過了,剩下的作業、討論課表現其實還好,沒太大影響。作業成績隔很久才公布。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考題是選擇題(對,全部選擇),但是全英文,而且單複選不固定也不提示(不會像高中一樣,說明哪些是單選、哪些複選,也不會先單選再複選,會穿插亂跳),得從總分判斷單複選各有幾題。然後教授遇到什麼都先說會考,但可能根本沒出,例如他說要考摩西五經是哪五經,最後一題都沒問。
作業是摘要課本的章節,每週都有,篇幅是半頁以上,兩頁以內。摘要範圍由教授決定,約15~25頁的課文。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討論課會點名。
老師讀了很多書,頭銜也多,讓人感覺跩跩的,不時會炫耀一下自己的經歷(論文不用修改就通過、大一就把經濟系研究所的論文看完、一個暑假搞懂拉丁文)。
雖然他會說對課堂的安排有任何問題或意見都能反應,但你反應過後會得到的回覆大概是:「怎麼有這麼多意見。」而且雖然大家反應過摘要範圍太大,但他問了兩次,第一次大家已經說太多,下一週他又問了一次;學期末時發現他仍然是按照自己的安排指定摘要範圍,並沒有因為學生意見而調整什麼(簡單來說,就是我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問;不是說事事都要聽學生的,但總會參考吧,可是我感覺不出他有參考)。摘要範圍太大是因為課本就是摘要過的東西,要摘要「已經摘要過的東西」其實很麻煩,實際上是把20頁左右的英文濃縮在兩頁左右的中文,根本不是在寫摘要,
是在寫翻譯跟大意。(參考值,《台大歷史學報》的提要不超過500字,word用12號新細明體一頁將近1000字)而且,這本課本是「教授嫌他廢話太多,助教覺得內容有誤」。
還有一次是校內拔河,教授說為系爭光很棒,但因為用到討論課時間,所以要補交一份作業,內容是訪問討論課的討論成果。看起來好像很合理,但對去拔河的人而言根本就是被處罰,不如不要去,留討論課輕鬆得多。而且教授自己說過:「(討論課)其實也不是什麼真的在進行什麼學術研究的討論。」表示他知道討論課其實不重要,但還是要出一份作業給去拔河的人,對此我十分不解(他說寫得好可以加分,但怎樣是寫得好,還有最後到底有沒有採計也不知道,而且讓人覺得是想用一點點的分數摸個頭,我很不喜歡這樣)。
此外,教授不喜歡「學生跟助教反映事情,再由助教向教授傳達」(我不知道那助教要做什麼),讓助教幫忙傳達的話會害助教被罵,因此有問題建議直接找教授(當然,你可能會得到前幾段提到的回覆)。
上課內容的部分,主要是把高中的內容換成英文,再加上一點教授的補充,然後一直背。例如考題會問:亞歷山大大帝死於西元前幾年?選項是:323、324、322、325(之類的);或者是教授會說明羅馬人的三姓制還有羅馬是七丘之城。古羅馬的姓氏不多,從姓可以推斷、分析一個人的親屬關係等等。你以為知道這樣就可以嗎?不,你必須把有哪些姓全部背起來,七丘之城的那七座山丘也要背起來(是拉丁文,最好到會拼的程度)。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不再舉出。剩下的就是語言,例如說拉丁文的各式變格(要考)、古法文、阿拉伯文轉音等等。
老師的專長是希羅時期跟古埃及,只是因為時間關係,老師沒有講太多(時間分配又是一個故事,簡單來說就是大家不想一直拉丁文,所以中世紀完想上伊斯蘭文明,結果就開始上阿拉伯文轉音,上到後來又壓縮後面單元的時間)。根據這次的經驗,這堂課的內容若把高中課程有的東西扣掉之後就很空白(相信我,上段提到的那些變格跟轉音你根本不可能記起來,而且除非將來要走學術,否則也不會再碰到),像文藝復興、中世紀等,其實教授都沒有講太多(1204年十字軍洗劫君士坦丁堡很重要;禿子查理、日耳曼人路易還有洛泰爾…但大概就這樣,中世紀有超多君主跟戰
役,不太明白為什麼在那麼多君主中特別講這一組跟這一場戰役。難道其他戰役不重要嗎?難道其他戰役高中都有嗎),教授的理由是想補充大家可能比較不熟的,但他補充的大部分高中跟維基都有,又非常瑣碎,所以,嗯。
老師會英、法、德、義、古希臘文、拉丁文等語言,上課時也會教一點(這堂課主要是拉丁文,然後說這會考),若對語文有興趣或是要走歐洲史學術路線(畢竟語言是個重要工具)的人在這堂會有一點點收穫。
Ψ 總結
看完這份你還不退掉的話,就只有三種可能:第一種,你對語言非常有興趣或想走學術路線;第二種,你有極強烈的M屬性;第三種,你覺得生無可戀,不如死去。(x)
作者: mista1203 (mugen)   2020-09-10 00:17:00
救命 想退了 嚇爛
作者: johnny1300 (阿嘎)   2020-09-11 21:55:00
必修啥時換老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