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價] 105-2 廖文彬 材料科學導論二

作者: NTUFD5thpres   2018-01-27 10:44:02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是
哪一學年度修課: 105-2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廖文彬
λ 開課系所與授課對象 (是否為必修或通識課 / 內容是否與某些背景相關)
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系/必修
δ 課程大概內容
說真的細節忘了
看CEIBA也看不出個所以然
總之前1/3學期是廖文彬老師的高分子材料部分
中間1/3學期是陳學禮老師的電子材料部分
最後1/3學期是段維新老師的陶瓷材料部分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
想大略了解材料各領域的內容:★★★★★
想深入探討理論:★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William D. Callister and David G. Rethwisch,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9th Edition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三位老師都是以投影片上課
有需要時再以板書輔助
廖文彬老師教授的內容我認為滿適中的
不會太困難也不至於太簡單
老師講課的方式有點像長者在講人生道理
也許不到非常有趣啦
但也不致於到無趣
陳學禮老師前半在講Moore's Law和CMOS的時候還滿好懂的
但到後半開始講光電時我就開始懞了
不過整體而言我這個部分學得滿不錯的
段維新老師的部分就真的偏向科普了
內容有點接近生活小知識之類的
讓人不禁回憶起小時候看小牛頓科學雜誌的感覺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高分子、陶瓷、電子領域三位老師各佔1/3的分數
其中高分子有作業
但主要是加分用
主要還是以期中考成績為主
其他兩個老師就全看期中考和期末考了
因為內容不難
所以滿好拿分的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廖文彬老師的考試難度也是中等
每年考得題型差不多
可以去找以前的題目(但題目不會一樣)
大概都會考高分子的結構式之類的
陳學禮老師的內容稍難
但據說很多題目都找得到
愚蠢如我直到考完後才知道
(雖然考得也不算差就是了)
段維新老師的考題就跟上課一樣
跟其他老師的題目相比簡單許多
所以考試得時候會懷疑是不是有陷阱
明明三十分鐘就寫完了
但整個教室沒人有動靜
大家似乎都在等第一個交卷的勇士的樣子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應該跟上學期一樣不注重出席率
畢竟換老師的頻率又更高了
基礎一樣不需要
這學期因為每位老師的時間又更短了
所以深度和難度也沒有上學期高
加簽應該也都會簽
Ψ 總結
比起材料科學導論一
我認為材導二更貼近生活一些
對於外系的同學
一樣能當通識修
對於材料系的同學則能了解更多材料系不同的領域
以為未來選擇研究興趣做準備
作者: Nexvesk (幼貓)   2018-01-27 19:29:00
修完一了要修二謝謝分享
作者: a7220626 (米辰)   2018-01-27 23:20:00
原來今年陶瓷是老段QQ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