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識] 103-1 A4 陳平坤 中華禪:安心之道的探索

作者: Lrouvbey9653 (L~)   2015-01-27 23:39:20
※ 本文是否可提供臺大同學轉作其他非營利用途?(須保留原作者 ID)
(是/否/其他條件):Y
哪一學年度修課:
ψ 授課教師 (若為多人合授請寫開課教師,以方便收錄)
陳平坤
δ 課程大概內容
禪學
Ω 私心推薦指數(以五分計)
可以習慣教授跟高僧一樣的講課速度與聲調 ★★★★★
無法接受上面的條件但仍然對禪學深具興趣 ★★★★
對禪學沒興趣但可以接受每週交心得和點名 ★★★
對禪學沒興趣,只想悠閒拿學分 ★
η 上課用書(影印講義或是指定教科書)

μ 上課方式(投影片、團體討論、老師教學風格)
前兩節正課 投影片
開學後會由助教進行分組,共分為十組,每一組約八人
第三節討論課須按組別入座,發簽名單簽名(必點)
討論課包含小組報告和課堂討論。這部分後面會詳述。
σ 評分方式(給分甜嗎?是紮實分?)
我認為評分方式不太清楚。
根據CEIBA:期中+期末40%、課堂問答討論40%、出席聽講情況40%
實際上期中考(期中討論)因為教授請假所以取消。
作業分數助教另外來信,說每次作業4%共20%。
課堂問答討論,助教說以加分方式處理,最高+5。
討論課每次發言都可以+1分,若在CEIBA討論區發言則每次+0.5分。
後來助教也沒有說明期中取消後評分會如何調整。
ρ 考題型式、作業方式
每一周由各組針對特定主題以投影片輔助報告,助教二週前會給參考文獻資料
如:中華禪教裡有所謂「道不用修」的看法,它是什麼意思?
它是一種合理可信的禪思想嗎?
報告時間為35分鐘,剩餘時間為課堂討論。
每次報告後必須交心得報告上傳至CEIBA,時限為隔週週三。
剛開始是規定要交10次心得作業,在群情激憤之下調整為五次。
期末考會提前一週給題目,據說題目和上學期的一樣。
型式是每一個大題50分共四大題,選擇其中兩個大題作答。
另外比較靠北的是,10/30助教來信說因為期中考時間調整(11/12→11/19)
所以我這組被迫提前在11/12報告(本來是11/19),剛好碰到期中考週= =
然後11/12當天助教又寄信說期中直接取消,課程&報告全部提前一週。
至於我後面那組的同學們有沒有被提前告知我就不知道了。
ω 其它(是否注重出席率?如果為外系選修,需先有什麼基礎較好嗎?老師個性?
加簽習慣?嚴禁遲到等…)
討論課必發簽到單。
期中考前有一次戶外教學活動是到某個佛教場所聽講,要坐捷運去。
這學期有一個法師來演講三節課,也要簽到。
我在法師演講那三節課全程在場,課間簽到時間沒去簽到(想說上完課再去簽)
結果本來6:20該下課 等到六點半我真的等不下去了
我後面還有課 所以就和助教報告後離開了
結果當晚和助教說簽到的事情 助教跟我說我"提前"離開是我自己的問題
而且我自己應該要在中間下課的時候簽到 並且勸我不要記掛沒有簽到的事情。
實際上助教自己都說有好幾個同學都發了類似的email給他
然後要我自己提出證明(我怎麼提出我有聽完三節課的證明?)
Ψ 總結
除非對禪學真的有興趣,否則非常不推。
下課時間很不穩定,如果你三789後還有課or有事情千萬不要選。
延後下課是家常便飯,好幾次我都因而飆車趕時間
我的出席狀況是一次未簽到,一次事前請假,一次被吃掉(如前所述)
戶外教學那次我因為789後還有課不能去,也和助教說明了。
作業我不怎麼寫,20%拿了3%吧,完全無法對禪學內容產生共鳴。
討論的部分有在CEIBA發言過。小組報告是擔任組長。
期末考有照教授說的寫了兩題,寫到考卷背面。
我最後拿了C,不知道點名分數是怎麼算的。
我覺得一個學期下來,先不提成績,實際上完全沒學到東西。
老師正課的全班出席率大概一半,其中有七成的人都沒在聽。
剛開始我都待在那裏試著聽課,可是教授的語氣實在平淡到令人毫無動力。
法師演講時我是這麼想的:如果教授上課也是這個節奏那該有多好。
可能我對待這門課的態度有問題,不過我實在無法接受教授的上課型態。
建議如果真的想修,可以開學後去旁聽,再決定要不要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