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 坪林1度℃ 氣候變遷議題實作(一)

作者: shenerica (一朵小花兒)   2015-01-17 22:55:59
重溫上學期坪林一度C
坪林一度C 氣候變遷議題實作 完整版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w1Mnk5g3sk
微電影-坪林一度C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sysL9W6Gik&feature=youtu.be
修課同學心得:
http://goo.gl/TZz9UR
http://goo.gl/gk4mrZ
http://goo.gl/tWuUFz
氣候變遷議題實作(一)-坪林1度℃
Workshop on Climate Change(I)-
Climate Change and Ecological Planning:One Degree Celsius
任課教師
大氣系 陳正平、林博雄、陳維婷、羅敏輝
地理系 簡旭伸
師大科教所 許瑛玿
園藝系 陳右人
城鄉所 張聖琳、吳金鏞(課群專案教師)
一、課程目標
規劃為二學期的課程,氣候變遷議題實作(一)與(二),採用雙足(biped)或雙槳(
bi-paddle)模式,實作(二)主要聚焦在生態議題,實作(一)則將焦點放在茶產業體系
,兩堂課內容互補,可由舊生協助新生,嘗試創造新的行動導向與問題解決教學方案。
上學期氣候變遷議題實作(二)「坪林自然酷」聚焦在「三生」:生態、生活與生計
(livelihood)。 主要實作目標是從廣義的氣候變遷升溫現象來設想如何採取實際行動與
規劃為坪林地區「自然降溫(natural cooling)」。
本學期氣候變遷議題實作(一)「坪林1度℃」課程以坪林地區在地議題為主要方向,探
討設想未來氣溫上升1℃的情景下,坪林的居民與主要產業(如茶農、茶場)的衝擊是甚
麼?將面對哪些問題?地方政府與產業應如何規劃調適方案,以及各種可能因應策略的情
境規劃。
二、課程主軸結構
1.建立跨領域對話與合作的能力。
2.學習思考和討論議題中可能涉及的科學、倫理、社會、經濟、文化、社會等事物或觀點
3.實作課程核心是如何因應氣候變遷所帶來的環境與人文影響,迫切需要面對與回應氣
候變遷的挑戰。藉由此堂課運用學過的專業知識,以不同面向切入此議題,將不同視角與
思維整合,達到跨領域學習之目的。以坪林為長時間觀察實作田野,長期與地方社區互動
配合,累積各種學科資料與調查成果,作為學生實際應用知識與創新的基地。
課程進度請上:
http://goo.gl/mqhL8l
四、課程內容
在師資團隊方面本課程由大氣、地理、園藝、科學教育、建築與城鄉等八位老師共時授課
,師資的組成就已具備了跨領域的基本條件。
在教學方法方面,本課程採取問題解決導向學習為教學模式,學生們將從課程內容中選定
特定主題進行研究訓練,包括背景資訊、文獻回顧、問題探討與解決方法等,以問題導向
的情境方式配合電腦與網路科技等工具,深入了解氣候變遷議題,針對各領域所碰到的自
然資源、環境、社會、法律等選定之相關議題為範疇,進行較深入之探索、分析、評估與
解決,以增進學生對環境議題的實作能力。
實作項目以氣候變遷議題連結坪林在地經濟、文化、社會、環境倫理等,分享如何縮短科
學研究與現實生活的差距,達到跨科際教育之目的。以坪林為跨領域實驗室,定點長期與
地方社區互動配合,多次調查累積各種學科資料與成果,作為學生實際應用跨領域知識與
創新的基地。
期末發表會將邀請跨領域專家與當地茶農一同參與,以了解學生作品是否符合真實世界的
期待,並且有機會於7或8月的本計畫成果發表會中展示成果。除此之外,結合前二學期成
果,學生歷經研究,其中所蒐集到的資料應可建立相關資料庫,並與媒體製作團隊合作建
立相關的互動教學平台。
五、作業設計
情境設定: 坪林區公所為因應未來50年(近期)或甚至未來100年(長期)間的氣候變遷,擬
徵求企劃提案協助他們輔導當地茶農進行栽種與技術的改良或轉型。其企劃書應盡可能以
跨領域的探討對在未來氣候變遷下,坪林地區若溫度上升1℃的因應方案。
作業形式:學生須根據實際調查,提出坪林地區茶農與茶產業因應未來氣候變遷的調適方
案,並以企劃書方式呈現。坪林區公所聘請的委員(開課老師們)將依各企劃書的可行性與
貢獻度決定是否採用此企劃案(評分)。
除了在本課程發展全新的實作方案之外,也鼓勵同學延續先前實作課程中曾發展過的方案
,無論是持續修課或是新生採用舊生的方案,都鼓勵進一步深化進行實作,以強化實作能
力與實際問題解決能力。
在本學期發展全新實作方案的小組,需就計劃書內容與需求,執行一小型實作計劃,實際
執行一部分方案,或稱為先驅計劃(pilot project),用以測試原有計劃書的可行性,
並回饋修正原有計劃書想法,以驗證方案的可行性。接續原先計劃書的小組,則需就計劃
書提出必要修改或增補後,於本學期內提出實際操作執行計劃內容,將之實現。
六、成績考核(學生學習成效評估及學習評量之方式與評分標準)
1. 平時表現-上課討論參與程度 30%
2. 人文資料與觀測資料之疊合 30%
3. 企劃書 40%
4. 加分 10%
這門課是台灣大學全球遷研究中心「氣候變遷與人類永續發展課程群組」之一部分,並且
獲得其教學資源的補助,相關課程訊息請至官方網站查詢http://ccsd.gcrc.ntu.edu.tw
或臉書之粉絲頁 https://www.facebook.com/ntuGCHFDCG
作者: darren8221 (鯰魚)   2015-01-20 23:02:00
對不起容我問一下以前不是說2度,現在剩1度? 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