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論]「性侵幼童案」判決爭議-保護兒童 不在 …

作者: photoair (Baliyoho)   2010-09-19 15:39:30
中國時報 2010.09.06
最近由於法官對於性侵兒童案例的判決被視為「輕判」,從而引起某些團體的抗議,甚至
揚言動員群眾示威。但是如果對判決理由沒有正反俱陳的深入辯論,只能鼓動民粹的情感
反應,無利於公眾理性討論。
目前討論這些案例時都強調幼兒的「意願」表達,似乎致力維護幼兒的主體性。然而未成
年者的意願和主體性一向被選擇性地理解,例如未成年「自願」與他人發生性關係時,其
意願的有效性通常不被承認。因此「意願」應該不適合作為此類案件的核心。
一些團體強調幼兒所受的性侵「傷害」,要求重判。然而對性事懵懂無知的幼兒其實缺乏
性自主能力與意識,遭受性侵時因此並非侵害其性自主,就其犯罪性質和後果而言,比較
接近偷竊,而非搶劫。所謂「輕判」也有其成立的理由。
-
或說,性侵對年幼兒童會造成比成人還大的傷害,然而這不一定成立。身體傷害或因個案
實際情況而造成不同程度和性質的傷害(端視其犯罪手段);心理傷害則可大致分為自主
人格尊嚴的創傷,以及驚嚇等類似的情感傷害。這些身心傷害若同時存在便會彼此強化,
否則個別傷害就只有單一影響。法律上無行為能力的年幼兒童談不上法律上的自主人格傷
害,驚嚇類傷害對於非常年幼的兒童是短暫與淺層的,但是半大不小的兒童因為缺乏理性
控制,反而有可能影響較大,可是這類情感傷害在法律考量中並非壓倒性的嚴重。
有人聲稱兒童性侵會造成一生的嚴重心理傷害,這種因果的推測並不嚴謹,相反的,往往
是社會的性觀念才使得兒時遭到性侵的成人感覺傷害,而非性侵行為本身的因果。換句話
說,社會的性觀念反而會強化兒時的傷害,使兒時傷害復甦。
在目前的案例中,由於社會性觀念中的生殖取向認為性只能在某些適當發生的年齡出現,
所以讓人覺得最可惡的是性侵非常年幼或非常年老者。此外,由於兒童是純真的代表,性
則是玷污的源頭,所以性侵兒童會嚴重地冒犯旁觀成人的情感,引發公憤。所謂要求重刑
,其實是為了平息旁觀者的義憤,而不見得符合兒童實質受傷害的程度。但是越是以重刑
懲罰性侵幼兒,就反而越會強化那些兒時遭到性侵者的傷害,因為這些加碼的情感更建構
了兒時性侵的嚴重性。可是,我們真的要將性侵的嚴重性建構為無限巨大擴張嗎?
-
這樣說來,社會的性觀念與旁觀者的情感也應該被反省。例如,許多被稱為陰陽人的幼兒
就是因為社會截然二元的性別區分觀念和旁觀者的性別焦慮,在未能自主的幼時就被動了
手術,往往造成終生性快感的喪失,這樣的傷害卻很少被提及。這種雙重標準提醒我們,
不能照單全收目前關於兒童與性的簡單義憤情感話語。
在目前民意壓力下產生了準備修法加重刑期的動作,其理由不外乎保護兒童。保護兒童當
然不能無限上綱,然而加重刑期是否真能保護兒童?還是加深兒童危險,或者使得重判更
難達成?保護兒童不應建立在簡單的報復正義之上,即使為了滿足公眾義憤,刑期修法仍
必須建立在合理基礎上。特別是,看似絕對正義的立場,往往容易被政客或媚俗者利用來
美化自己的道德光環,錯誤立法遺害更大。當年為嚇阻未成年援交而成立的兒少29條惡法
殷鑑不遠啊。
作者: th11yh23 (腦沙拉手術)   2010-09-19 23:17:00
法律系對這篇哲學家講的話有意見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