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淨慧長老與生活禪學術研討會於北大召開

作者: kkob5433 (kk)   2013-10-12 21:41:26
全面詮釋淨慧長老弘法理念
  本次會議收到的論文,大多涉及到淨慧長老的生活禪思想,並在中國佛教史的脈絡裏
探討這種富有時代氣息的禪法。四川大學陳兵教授與老和尚有着很深的法緣,他的文章《
永懷淨慧法師》以「繼承傳統、應時革新」八個字概括老和尚的功績。宋立道教授的《寄
寓現代,紮根傳統——淨慧長老「生活禪」的深厚宗教文化淵源》認為,「生活禪」的建
立,從根本上說,源出於複興中國佛教的使命感。南京大學洪修平教授的《淨慧長老與生
活禪懷感》回顧了與淨慧長老的交往、《禪》雜志對自己教學生涯的影響,提出了他對淨
慧長老「生活禪」理念的理解。江南大學鄧子美教授的《培元植厚、功在千秋:論淨慧法
師佛學思想與事業》,重在評述淨慧法師思想順應時代潮流與禪宗本身傳統的一面,對淨
慧法師一生思想事業分為青少年成長期、接受考驗與反思期、成熟期三階段,分析了其思
想特點,即從適應時代一面繼承了虛雲大師的禪學思想,緊緊把握佛教複興的時代要求與
政府宗教政策給予的發展空間,強調佛教的自主性,充分認識吸引與培養青年精英對佛教
未來的關鍵作用。
  武漢大學哲學係麻天祥教授的《禪與禪學:從淨慧大和尚的「三化說」談起》,追溯
了禪和瑜伽兩詞的詞源以及在中國的發展演變以及禪的大眾化,即中國化佛教的大眾化等
。北京師範大學徐文明教授的《古佛家風 禪者生涯:由淨慧長老<自讚>論其對當代中國
禪宗的貢獻》認為,淨慧長老的一生是覺悟眾生、奉獻眾生的一生,是將禪融入生活、從
生活中證悟禪的一生。
  清華大學聖凱法師的《禪宗現代轉型之路剖析——以當今漢傳佛教界所流行的禪法為
中心》一文,將淨慧長老的生活禪思想放在佛教發展的曆史發展脈絡中,以當今漢傳佛教
所流行的禪法為中心,剖析禪宗現代轉型之路。首先將各種禪法歸納成傳統型、改良型、
變革型、外來型四種,分析其特點及教化意義;其次,從禪宗自身的因素與力量、近代佛
教思潮的影響、印順導師的影響探討了禪宗現代轉型的內在原因;最後,對禪宗現代轉型
的未來發展方向提出幾點想法,以期更多人得到禪法的受用。
  中國人民大學張雪鬆教授《淨慧法師的辦刊思想探析》一文,介紹了淨慧法師曾長期
擔任《法音》雜志主編,並創辦、主辦了《禪》雜志等一批在中國佛教界頗有影響的期刊
,並主要通過淨慧法師主編《法音》雜志和創辦《禪》雜志的經曆,對淨慧法師的辦刊思
想進行初步的總結。
  淨慧長老的弟子明堯居士的《關於「生活禪」的定位問題》一文,試圖從佛法與曆史
的維度,再給「生活禪」作一個更準確的定位。台灣學者侯坤宏先生、香港中文大學學愚
教授、法國國立東方語言文化學院汲喆教授、韓國東國大學樸永煥教授等都從各自的角度
討論淨慧長老的貢獻及當代中國佛教的趨勢。
  本次會議由北京大學佛學教育研究中心、北京大學宗教文化研究院承辦,北京大學禪
學社、清華大學禪學社協辦,並由北京大學佛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李四龍教授、中國社會
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佛教研究中心主任魏道儒研究員、中國人民大學佛教與宗教學理論
研究所執行所長張風雷教授、中央民族大學哲學與宗教學院院長劉成有教授主持。
  《中國宗教》雜志社韓鬆社長、《法音》副主編陳星橋先生、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
教研究所王志遠研究員、中國政法大學俞學明教授、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紀華
傳副研究員等專家學者與會。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