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 Juan D’Arienzo (Dec 14, 1900-Apr 14, 1976)

作者: egeva (天真)   2011-01-31 03:50:12
整理:李則皞(Derrick Lee)
協力:周思齊(Stacy Jou)
著名tango指揮家、小提琴家,被人們尊為”節奏之王”(el rey del compás),屬於”
傳統派”,重視樂曲本身的節奏甚於和聲及旋律,是黃金時期(1920-50)後期重量級的音
樂家。當時tango剛從電影有聲化及外來音樂(ex. Jazz)的影響中復興,而D’Arienzo和
他的樂團是一個轉捩點。他們再度把tango的”聆聽者”變成了”舞者”,把人們從咖啡
座、音樂廳帶回了舞池。
雙親為義大利移民,與大部分tango音樂家不同的是他來自於上流社會,在12歲時他開始
學習小提琴,為日後成為音樂家的生涯埋下基礎(不過他的父母希望他從事有關法律的工
作)(由此可知,父母的期望不見得是最好的:p)[1]
D’Arienzo很早就開始他的表演生涯,首先是參加每週日下午在Zoological Gardens表演
的少年團,之後進入Teatro Avenida的表演團隊(戲院伴樂),此時他認識了一個很重要的
鋼琴家—Angel D’Agostino—,D’Agostino與D’Arienzo同屬”傳統派”的擁載者,這
個時候的D’Arienzo也曾演奏像Jazz等其他種類的音樂(~1925), 不過在1926年後重回
tango懷抱。[2]
1928年他組成了他的第一個樂團(Compadrón, 六人團),擔任團長兼小提琴首席,1929年
錄製了第一張專輯。1934年D’Arienzo決定完全放棄小提琴的演出而成為一位指揮家(拉
得不好嗎??第二專長是很重要的!!),自此以後有很多有名的音樂家與他合作,同時D’
Arienzo開始了他重要的成就。
1935年[3],D’Arienzo正式嶄露頭角的重要時刻,鋼琴家Rodolfo Biagi(曾與Gardel合
作哦!!)開始與D’Arienzo合作,一反當時主流的緩慢節奏(Decarean school),他將本身
的作品重新編曲,改變了拍號,從4-8拍子回到原始tango的2-4拍子[4],淘汰了原來已被
20世紀的移民所揚棄的編曲方式,改用快、強烈而熱鬧的節拍。
在1938年,Biagi離開自組樂團,D’Arienzo確認了自己的定位(2-4拍子)面對F.Canaro的
軍樂的節奏、街頭樂團式的F.Lomuto及De Caro嘗試的交響樂,D’Arienzo為Tango注入了
一股清新的活力,讓tango由困難的時期(電影有聲化、外來音樂的流行, Tango本身的音
樂性加重,…, etc,使得人們對跳tango失去了興趣)中復興,一大群新的舞者受吸引來到
了舞廳中。也因此,”節奏之王”也被稱之為”舞蹈之王”(同時也賺了不少錢:p),當
時的Chantecler舞者為他的音樂著迷,而El Mundo廣播電台將他的作品傳播到全國。
D’Arienzo的成功刺激了不少樂團又開始活躍了起來(30年代後期),重新去找尋自己在藝
術上的價值及新的旋律的結構,對於這些人來說,當時在Buenos Aires的音樂史上不僅是
”黑暗時期”,在音樂的演進上也是一種退步,因為他們認為這是腐敗、媚俗的創作方式
。然而若說D’Arienzo的風格對於藝術並未貢獻任何新元素,我們也不可否認他的創作受
到大眾空前的肯定。無疑地,D’Arienzo是個成就非凡的音樂家,他的音樂深深地打動人
心,也為40年代的黃金時期種下了種子。D’Arienzo也曾參與多部電影的製作。
在1949年,D'Arienzo說:“在我的觀點中,Tango最重要的是節奏、穩定、強度和特色,
早期的tango (guardia vieja)擁有上述一切,我們必須試著不失去它們,因為我們的遺
忘,Argentine tango在數年前形成了危機;容我自傲,我嘗試所有的可能去使它(早期的
tango)重現。以我看來,對tango的衰退大部分是因為”歌手”,有段時間,tango樂團淪
為歌手的附庸,演奏者、包括指揮家只不過是某個明星的伴奏。對我來說這絕不能發生,
如之前所提,tango也是音樂,我強調,它本來就是音樂。理論上來說,演奏它的樂團不
該被貶到幕後而獨留歌手為焦點,相反的,演出的焦點應該是樂團而非歌手,人的歌聲不
是也不該是外物,而該是屬於樂團的一種樂器,為了歌手、歌星而犧牲任何事是個錯誤。
我補救這種造成tango衰敗的錯誤,將樂團移到幕前,同時讓歌手站在他該站的位置。更
進一步,我試著營救tango因後來環境而失去的陽剛氣,我在我詮譯作品的方式中加入了
節奏、穩定、強度及特性,這些讓tango在音樂世界中獨樹一幟卻因上述原因所喪失的元
素。幸運的是,危機是短暫的,而今日的tango又再度復興,充滿了年輕的活力,我最大
的驕傲是能對我們的民俗音樂復興有所貢獻。”幾乎在那幾天Aníbal Troilo和Edmundo
Rivero錄製了El último organito.。雖然歌手是主要,音樂全是純tango,而在任何精
選輯中,這個版本都不容錯過。D’Arienzo自己有時也把歌手放在最重要的位置,但他有
時還是常發表一些令歌手、作詞家不快的言論。
若分析D’Arienzo的詮譯方式,在40年代他的節奏比較穩定,但到了60年代他開始尋求新
的鏗鏘有力的效果,組成更和諧、優美的樂團,也有極出色的效果。
1975年,死前一個月,D’Arienzo再度立論:“我的樂團是以鋼琴為基礎,我認為它無可
替代,當我的鋼琴師Polito生病時,我以Jorge Dragone取代他,如果有任何事發生在後
者身上我就虧了,第四小提琴也是個不可或缺的元素,它聽起來要像中提琴或大提琴,我
以鋼琴、低音大提琴、五把小提琴、五把手風琴及三位歌手,絕不低於這個數字,在一些
錄音中,我甚至用到十個小提琴手”“若音樂家全回到純粹的2-4拍子,我們的音樂的熱
情將再度回復,謝謝現代的傳播媒體,我們得到全球性的重要地位”,不過若否定40年代
非2-4拍子的音樂家,顯然不值得:p
晚期的D’Arienzo喜歡滑稽搞怪的風格,不過顯然不是在了解或思考過後的行為,人們看
到他在樂團和歌手前作鬼臉,人們以溺愛的心情看待他,也有部分的懷舊及嘲弄。然而,
樂團的節奏領導舞者,而舞者們仍然追隨D’Arienzo的錄音同時仍有人喜歡他的風格,他
在30年代中所作的努力使他贏得這一切。
在1976年1月14日,大師D’Arienzo在Buenos Aires辭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