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看網路新未來】台灣PChome詹宏志

作者: KillerJohnny (川川●川哥●川學長)   2009-06-15 20:47:38
http://www.bnext.com.tw/WeekPickView_74
【看網路新未來】台灣PChome詹宏志 報導時間:2009-06-08 19:15
網路是全球的,但服務是本地的,本地的力量來自對於地區獨特需求的了解,因此
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詹宏志認為還有許多服務的戰爭還沒開打,而既有服務則
等待更多的模式創新。他笑說他是專注在PChome Online的經營,沒有其他時間、力氣了
,但他認為台灣還能有100家網路上市公司的機會。
(口述/詹宏志 採訪/李欣岳 整理/羅之盈)
在台灣我看到還有許多可以發展的空間,這個生意還沒開始,那個投資也還來得及。本地
的力量、活躍的商業環境、優秀的工程師文化,台灣還能做一百家可以上市的網路公司。
以搜尋引擎來說,台灣市場看起來是兩個國際公司的競爭,但我觀察其他國家情形,會說
台灣本地的競爭者還沒出來,這個仗根本還沒打!例如Google和雅虎都存在中國和韓國市
場,但第一名分別是百度、Naver,原因是一定有一種本地的服務,是國際公司做不到的
,它們沒有力氣去專注每一個地區獨特的需求,並且進行了解。
所謂本地的服務,並不是指特定哪一種,而是即使「細節」都需要本地觀點,例如本地人
想到一個事情,想的是什麼?對這件事情,哪些資訊最感到急迫?對韓國來說,Naver推
出網友自行編輯內容的服務(編按:Knowledge In知識問答,如同雅虎奇摩的「知識+」
),為何Google不跟進?因為美國沒有必要,英文資料成熟的有很多,「搜尋比製造內容
更合理」,如何把最好內容找出來最為重要。
但對於其他語言,很有可能某些領域連個像樣的內容都沒有,所以維護每個基礎內容的底
層是重要的,Naver這個邏輯變得有道理,這個概念可能適用於越南、泰國,可能也適合
台灣。中國的中文內容雖然多得多,但品質也是個難題,找到好的、可信的內容對於這幾
個國家都很重要,從這個角度看,本地服務是很有力量的。
台灣獨到
三種電子商務模式均衡發展
至於台灣本地服務是有許多台灣特色的,特別是電子商務。全世界的電子商務有三個重要
模式,分別是B2C(企業對消費者)的亞馬遜大型零售商模式、C2C(消費者對消費
者)的eBay拍賣模式,以及亞洲開創出來的B2B2C(企業對企業對消費者)之日本樂
天市場開店平台模式。就我觀察,全世界就只有台灣是三種模式都很平均地發展。在美國
有亞馬遜、eBay,但沒有開店平台;在日本有樂天和Yahoo Japan的拍賣,但日本有人人
都信任、人人都適用的大型網路零售商嗎?沒有。而韓國就只有拍賣了。
至於在台灣,早期電子商務有PChome Online、興奇所做的標準轉單模式,這在國際上也
不多見。現在PChome Online做二十四小時保證到貨,這在全世界也不多見。網路下單、
到便利商店拿東西,全世界也只有台灣有成功的例子,連日本便利商店這麼普及的地方都
沒有做出來。所以即使台灣社會投入網路產業的資源和關注不多,但點點滴滴還是有許多
公司冒出來。
這當然有些原因,首先是台灣有一個長期、很紮實的資訊科技工程師文化,在網路基礎建
設開發之初,如同其他軟、硬體在開發時是一樣的嚴謹。而且台灣又是一個非常密集活躍
的商業社會,所以當網路企業一點一滴摸索了解之後,台灣的商業活力就被引進來了,此
時也成熟了,不論是基礎建設的宅配機制、金流等。這就是大型零售商也行得通,開店平
台也行得通的原因,因為開店平台是需要大量成熟的商業才能促成。
本地力量
跨國網路公司到台灣都會改變
即便資源不多,台灣環境依舊培育出很具體、完整、細膩的網路公司。例如ezTravel易遊
網、燦星旅遊網,都比中國攜程旅行網經營電子商務成熟,因為攜程還得在各地機場擺專
櫃,線上訂票後去專櫃領,機場還不知道有沒有櫃。這個模式已失去網路的便利特性,還
有電子票券的特性,當然中國有它實體的困難,所以得用人力網絡完成。
中國第一線網站十個有八個都是story(傳奇故事),實際工作內容都不切實。並不是它
們不好,而是中國社會還有太多條件沒辦法完成。所以台灣是從底層往上蓋,中國必須從
屋頂往下蓋,幸虧有很大的泡沫撐得住,不會破,只要能蓋到地上那就沒事了。
但台灣沒有那個大泡沫的資源環境,反倒有本土的基礎建設,所以沒有一個跨國網路公司
到台灣不會改變的。雅虎奇摩做的幾個成功服務,都是總公司沒有做的,它是在當地長出
的東西,是有獨特性的。對台灣網路的發展,我是很驕傲的!在電子商務領域可以發展出
這麼多的東西,這些模式、服務沒有一個是外來的,都是本地發展出來的。
至於其他國家為何無法三種模式平衡發展?那是因為時機。這三個模式要在其他模式還沒
有完全成熟時開始,才有機會。eBay、Amazon都是一九九五年開始,誰也不能搶走誰,現
在樂天市場要進美國,就變得難了,更何況eBay、亞馬遜經過消化之後,平台之中也都隱
藏了樂天模式。
所以台灣幾個模式中,開店平台最晚,也相對比較弱。日本樂天市場選擇在台灣當作跨出
海外的第一站,應該也是認為開店平台在台灣最成熟,已經有一個平台擁有超過三千家店
,這是它的benchmark(基準點)。日本樂天現在有幾萬個店家,它知道多少商家是它快
速成長的起點。根據我自己的經驗,三千家是關鍵店數,前面三千家都苦不堪言。新網站
除非是創新服務,像部落格、Twitter,才有機會顛覆原來的流量定義。
模式創新
右手打敗左手,終會打到別人的左手
總結來說,我認為電子商務市場還未大局底定,先前在摸索的二十四小時到貨服務破壞性
力量,這個改變帶來巨大的轉移力量。傳統產業的朋友問我,這樣做有意義嗎?不過是把
左手賺的錢換到右手拿,是新服務吞噬舊服務。我的看法不一樣,我不在乎我的右手打到
左手,打敗了左手,終會打敗和左手相同的模式。所以右手打完左手,終會打到別人的左
手,新模式證明優於舊模式。
但二十四小時到貨只是一個服務的概念,電子商務中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服務還很多,包括
支付方法、生活型態、買賣取得等,這其中變化太多了,每一個行動出現都有可能改寫現
況。
任何網站的經營,不管是電子商務或是其他領域,都還是回到競爭眼球的邏輯。曾經有房
仲業者問我,為何台灣做不出像中國那樣的搜房網?我認為是時機不對。搜房網開站的時
候,入口網站也才剛開始,它幾乎同時和入口網站在爭取流量,因此它不需要透過入口網
站才能出現。如果錯過那個時間點,在此刻入口網站已經搶去了大部分的眼球。
新服務不是沒有機會,但第一個問題是人要從哪裡來,最後只好先投靠入口網站,去下廣
告、買流量,在創業過程還沒完成前,造就的都是入口網站。譬如一○四人力銀行、
ezTravel、博客來網路書店起家都比入口網站的興起早,博客來流量雖然不能跟入口網站
比,但其「自主流量」構成主要生意的訂單七成,這是新網站最難做到的。
規模疑慮
說台灣太小,多半是一種想像
整體產業發展趨勢,我看其中還有一些精進式創新的可能,如實體企業運用成熟的網路作
為服務策力。這部分台灣企業已經開始做,但成效還不大,我的觀察是因為實體企業吸收
網路的知識途徑有限,而且太慢,時常要付出頭破血流的代價,有成果的還不太多。而更
深層的原因是,一個社會學習的代價,是一個社會進步的條件,高品質的大眾傳播媒介,
和高速反應社會變動的知識圈、學術界,是進步的關鍵,台灣這個地方弱了。
台灣市場規模小,到底是不是個問題?當然沒有一個市場沒有缺點,台灣的缺點就是小,
小的好處是容易開始,缺點是不易放大。
即使是統一超商在許多年以前,大概是營收超過四百億元時,總經理徐重仁還是說重心擺
在台灣。現在集團門市數達到四千八百家、總營收已經破千億,足以容納這樣成長的市場
有很小嗎?統一超商也是到了千億以上才覺得台灣太小,跨足海外。那我就要問了,在說
台灣太小的人,是因為生意已經做到千億了嗎?是因為開了四千多家店,然後覺得開店很
難嗎?
因此說台灣太小,多半是一種想像,我是不同意這個說法的。如果是一個新進創業者,反
正都是要從無到有,投入到一個有發展性的地方是不壞的,譬如中國。但若是在台灣有些
基礎的創業者想要出走,我就會建議不如在台灣做,因為你有一個知識是「最了解台灣」
,所以最有可能在這裡把成功模式做出來。
現在我常聽到創投公司在投放資金時,要求網路創業者拿出「China Story」(中國計畫
),一開始就建議或要求新創企業要同時做兩岸市場,這其實是一個傷害事業的決定。我
當然希望所有創業者可以抗拒這樣的誘惑,也要提醒所有投資者這是一個毀滅公司的方法
,不是創造公司的方法。劈腿不會是開公司的策略,專注才是!
詹宏志
出生:1956年
現職: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董事長
學歷:台大經濟系
經歷:電腦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出版集團創辦人、遠流出版總經理等。出版過12本著作,
包括小說評論、社會趨勢報告及散文等
本文來源:《數位時代》2009年6月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