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題性社團論學生自治

作者: perlenpo (perlenpo)   2007-05-25 04:43:29
※ [本文轉錄自 NCCU_SEED 看板]
作者: iraq1986 (小噗瑪,也是ㄏㄏ妹) 看板: NCCU_SEED
標題: 議題性社團論學生自治 (黃姿華)
時間: Fri May 25 01:56:31 2007
議題性社團論校園政治與學生自治
【記者黃姿華報導】學生會及學生代表選舉近日在各大學展開,十九日台灣大學大學新聞
社發起跨校討論會,由議題性社團的角度討論校園政治與學生自治,並由兩位台大學生運
動前輩杜光宇和丁允恭,以經歷校園民主化時代的經驗,分析學生參政可行的做法。
議題性社團目前在校內形象多為關心社會議題、對現有體制不滿,並積極抗衡的團體,會
中包括台大大新社、政治大學種子社、台北大學青年社、輔仁大學黑水溝社、台灣師範大
學人文學社、東吳大學、文化大學等七校議題性社團。
議題性社團在早期爭取學生自治權時扮演重要角色,也催生了確立校園自主的「大學法」
,後來發展路線分歧,有些選擇進入體制內改革,有些則走入基層,深化草根民主。討論
會主辦人台大大新社社員粘凱琪表示,近年來各校社團也有參與校園政治的行動,此次討
論會就是希望透過經驗的整理和分享,突破校園內政治參與的困境。
輔大黑水溝社社員邱崇偉說,學生投完票就對公眾事務保持距離,置身事外於政治的表現
,反映出台灣人民主素質不佳,過度依賴少數菁英的現象。他以黑水溝社在校內操作反漲
學費為例,學生雖熱烈討論正反意見,卻不願站出來對學生代表及校方施壓,而學生代表
也表示「基於權限問題」希望黑水溝社出面抗議,卻在會議裡與校方妥協,也點出學生自
治組織自我設限的問題。
對此,台師大人文學社以其參政經驗進一步指出,學生自治組織在校園內理想的定位應為
「學生工會」,即教育學生認識並爭取及維護自己的權利,免於被校方政策剝削。目前各
校學生會普遍將娛樂活動如演唱會、電影節等視為要務,對學生權利事務的推動較不積極

台大人類所博士生杜光宇,於野百合學運時期參與宿舍自治,畢業後長期投入工運。他以
「第三勢力的參政」為題,談起學運、社會運動人士進入政壇,始終無法突破買票的樁腳
文化,提醒在場學生,理念傳達有賴平時行動的累積,也可從較小的自治單位著手。
杜光宇表示,觀察廿年來學運的發展,只從行政官僚和教官治校過渡到教授治校,學生反
而受制於體制,未有真正的自治。他分析現在學生對政治冷漠的原因有二:一為外在政治
壓迫不如戒嚴時代,有顯而易見的來源;第二,學生習慣坐在電腦前發文抱怨,不認為必
須身體力行捍衛權利,而多樣化的娛樂也減低了公共參與的心力。
在各校的討論中,學生自治普遍面臨無力面對冷漠的群眾、內部組織互相限制、定位不明
等問題。有時校方政策通過後,就將學生代表出席會議,等同於已徵得學生意見代表,擁
有民意基礎的正當性反而被校方利用。曾任台大學生會副會長的丁允恭表示,學生自治至
少要能爭取獎懲權自主,並合理介入資源分配、工程承包等校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