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Yahoo歐玫瑛網路公關操作及社群行銷

作者: fishliker (奮力不懈)   2010-05-06 10:47:04
消費者主要購買東西都是看口碑
目前台灣上網的人數是1550萬人以上 約有75%的普及率
(也拜開心農場所賜)
TV 雜誌都已經成長有限
但是YAHOO GOOGLE FACEBOOK等都還在成長
比方說FACEBOOK雖然在2009 五月推出中文的版本 但是現在很多人在使用了
只是現在還一直是免費的
台灣人對網路有些東西是特別的偏好!
比方說Plurk的部份 在台灣就是特別的偏愛
因為台灣人愛分享 愛分數 成就感
有些網路的重度使用者就會使用plurk
及時的資訊
有時是正面或是負面 如果是負面的...企業要如何因應
就得利用公關媒體來運作了!
商品的推廣 朋友家人的推薦是很有效的
還有就是揪團 試吃 試用! 成立了"社群"
嗯...比方說無名吧!
每天約有900人分享 500萬張圖片
50萬的文章 以及5萬個短片
消費者的習慣: 一些男性的上班族
每天上班前 會先進無名 看今日的美女 心情就很好 (^^)
今日之最...(正妹牆)
也形成正妹為台灣的特色
另外 女生很喜歡寫blog 但是看的人多半是男生
消費者行為:
Youtube 為什麼有些短片會點閱多呢?
Top 10 不外乎是小孩 女生...這類的
台灣還有另一個特色 就是自拍
一進餐廳就會先拍照 而不是先吃東西
然後可能利用行動網路將圖片上傳到網路上
在網路上 社群媒體的力量是很大的
比方說 如果你的blog或是粉絲團做得好
就是一個媒體 是很有影響力的
舉個例子: 彎彎的瀏覽人數已經有一億次了
Yahoo有每日一物(是獨家 限時 限量)
有些顧客 在店裡 可能會去比較 所以購買的慾望可能因而變低
但是 利用這個服務 可能在2小時內賣出好幾百台的機車
目前網路已從Web 1.0(單向傳輸) 轉到 Web 2.0(互動)
UGC(使用者創造內容)
比方說 林育群的成名
一開始是在台灣的星光大道上一唱成名
但是這只是在台灣有名
等到出現在YAHOO美國的首頁與Youtube後
他才開始有名 被邀請到美國上節目
小人物 dream come ture!
美國也有這方面的例子
Colbie 也是利用社群的力量
本來是在自己的blog發表自己寫的歌 然後聲音也很甜美 外表也很正 (^^)
有2000萬人次的點閱率 (潛在的商機)
然後有6240個網路創作歌手在網路上聲援
在Myspace(美國很常使用的)相簿42萬人
iTune
bubbly付費下載200萬次(很厲害)
另外 台灣最近有位謝家璇也是個潛力的人
Yahoo有個暴紅排行榜
CNN現在也有全民報導的活動
擁報社群 像是新聞底下的跑馬燈....
叫做IReport
四川大地震時 與外界交通中斷也是利用網路將短片傳出
H1N1時 也是利用INTERNET將每天的事在HOTEL內報導
總結: 社群 是公開的
要有一個點 目標: 服務性
品牌: 可以用影音 BLOG來程現
BLOG與網站的比較
BLOG非正式 但是可以高度的互動 期待每天的更新 但是一定要每天更新
才可以留住客員
比方說...一些大公司的CEO也會將一些比較軟性的資訊寫在BLOG上
利用 理念 故事性
比方說...."我....今天看到某個可愛的三歲小弟....拿到我的產品 叫吵著叫他媽媽買...
故事寫得好 可以打動人心的
網路平台 可以當作小眾的試用 看看水溫
比方說1000份問卷 用人工方式
不太有效率
但是如果用網路 配小贈品
可能很短時間內就可以完成了....
也可以利用blog 吸引一些愛好者參與
然後請這些bloger在自己的日誌上寫心得
就是很好的宣傳了
爆紅關鍵字 熱門關鍵字
可以找到不錯的商機
這方面的東西 在yahoo或google都可以找到
然後在知識+的部份
選對正確社群網站
鎖定族群
抓住社群習性
運用議題操作
善用社群行銷工具
比方說....幾個人想點子
不如去找專門的討論版 廣徵這方面的專才提供意見
然後建議就會如雪花般地來
每個人的喜歡東西不同
比方說 中高階主管可能喜歡facebook的小遊戲
也容易製作
所以 可以做一些心理小遊戲 然後置入性行銷
行銷 可以搭時事 勤寫文章 音樂 和影像 是可以成為動態的資訊
比方說7-11的粉絲團雖然成立很晚 但是做得很好
約30萬粉絲
動畫 為主 文字很少
有產品資訊
將小遊戲置入 來換一些活動....
像是一個"鉤子"可以留住客人
Adidas 也是利用影音方式的來做
SKII是利用便宜的MODEL來做粉絲團
政治也是可以用網路社群來營運!
歐巴馬用社群 Twiter myspace flickr
不僅在實體做 網路也經營
雖然可能網路上都不是本人來回應的
可以獲得空前的捐款
味丹的多喝水廣告的 水超人
TV teaser 花的錢不多 但是可以製造話題
每個活動弄得不深 但是可以環環相扣
但是品牌形象卻有加強到
許多平台都有在地化...
比方說北美歐洲是google廣告的主要收入來源
但是google在亞洲其實做得不好
南韓方面 google頂多在第三....yahoo在第四....
可能文化 語言不同....
在大陸 YAHOO GOOGLE都沒了...只有大陸自有的"百度"
不過YAHOO的香港 台灣 日本 都做得不錯
那小朋友會不會上網呢....會!!!!!!!!!
"普爾莊園" (我不會拼)
大寶礁是最近的不錯的CASE!!!
花了約2000萬NT 但是創造了上億(UD)M 的觀光商機
剛好遇到金融風暴
徵工作人 先內部篩選
選到一些的候選大部份是網路使用者多的區
然後利用民族性投票 灌票 商機無限呀.....
作者: fishliker (奮力不懈)   2010-05-06 11:58:00
摩爾莊園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