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西部沿海中華白海豚社會結構初探

作者: batboylin (batboylin)   2009-03-25 02:36:34
※ [本文轉錄自 Biology 看板]
作者: batboylin (batboylin) 看板: Biology
標題: 台灣西部沿海中華白海豚社會結構初探
時間: Wed Mar 25 02:16:48 2009
Lin, Chien-Chou*, Tzu-Hao Lin, Ming-Wen Huang, Shiang-Lin Huang, Lien-Siang
Chou,2007. The Primary Study in Social Organization of Sousa chinensis in West
Coastal Waters of Taiwan. In the 2008 Symposium on Animal Behavior and Ecology.
Chinese Bioscience, 50(1): 76.
2008年動物行為暨生態學術聯合年會
林健洲*、林子皓、黃明雯、黃祥麟、周蓮香
國立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
中華白海豚Sousa chinensis因活動海域與人類重疊,其棲地易遭受破壞,已被IUCN列入瀕
危物種紅色名錄中。根據東南亞海域的中華白海豚會隨年齡呈現不同體色與斑點之特性,
發現台灣的族群亦具有完整六齡期結構,然其社會結構仍尚未有具體研究。目前有關中華白
海豚群體動態方面,有fission-fusion與成員穩定等兩種假說。為進一步驗證該假說,並了
解台灣族群的特性,本研究於2005~2007年期間租船沿海岸線進行45趟海上調查,共目擊43群
次,總計175隻次。初步發現台灣的中華白海豚之社會結構同時具有上述兩種假說的特徵。
經比對重覆目擊個體所組成的群體,呈現fission-fusion結構,並且偶爾會有3~8群短暫聚
集達15~25隻的現象,聚集時間不超過60分鐘即又分裂成小群各自離開。然而根據連續跟蹤
中華白海豚結群游動的資料,在2~4小時期間,各群移動距離約5~10海浬,群內成員卻始終
無變動,結構穩定。此外,育幼群主要由嬰或幼年期的仔豚伴隨母豚,並與其他不同年齡
的成員共游組成。仔豚通常會緊鄰母豚形成母子對,偶爾也會接近其他成員。育幼群成員數
平均5.9隻顯著多於非育幼群成員數(平均2.6隻)。然而成熟個體在群內比例平均為53%,育
幼群與非育幼群並無顯著差異。當仔豚成長至少年期,有98%少年期個體不再緊隨母豚,甚
至於其中12%個體會獨自或兩隻結群活動,推測進入少年期後開始會有播遷行為。由於生殖
與育幼攸關該種之存亡,未來將持續研究育幼群的結構與動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