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題] 103上 呂紹理 台灣歷史與文化 期末考

作者: peris089 (瑪吱吱)   2015-01-19 16:22:09
課程名稱︰台灣歷史與文化
課程性質︰A2通識兼台灣研究學程
課程教師︰呂紹理
開課學院:文學院
開課系所︰歷史系
考試日期(年月日)︰104/1/14
考試時限(分鐘):10:20~12:10 (共120min)
是否需發放獎勵金:是
(如未明確表示,則不予發放)
試題 :
第一類題:史實認知與分析(請就以下六題中,1-3擇一題;4-6擇一題,每題35分)
一、 我們對於過往的事蹟,常常要透過「歷史想像」來重建,以進一步了解歷史發展
   的過程。請想像你是十八世紀上半葉(約1700~1760)年間由大陸到台
   灣開墾的漢人,請問你需要經過哪些程序才有可能合法來臺拓墾?在拓墾過程中
你會看到哪些台灣社會現象?清朝政府對這些現象的態度和政策是甚麼?你認為
   這些政策的成效及影響為何?
二、 過去大家習以「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描述清廷統治下臺灣社會械鬥頻繁,
   然而,為何會有如此頻繁的械鬥?械鬥都是以「反政府」為目標的武裝活動嗎?
   還是有其他不同的性質及原因?你覺得清代的械鬥和日本統治初期的反對日本殖
   民政府的武裝對抗,在性質上有何異同?
三、 日本統治台灣的五十年間,台灣人曾前仆後繼發起抗日運動。早期以武裝行動抗
   爭,後期則採非武裝手段。請問促使他們起而抗爭的因素為何?由武裝轉向非武
   裝抗爭的島內及國際因素何在?非武裝抗爭的途徑與方法為何?你對武力或非武
   力的評價為何?
四、 請解釋「同化主義」、「內地延長主義」、「皇民化運動」等名詞,並申述此名
   詞與日本殖民時代之總督統治權力和教育制度變遷的關係。
五、 1936年台灣總督小林躋造宣布要在台灣實施「皇民化運動」。請問這個運動形成
   的背景為何?想要達成何種目標?有何具體的政策與運動內容?並評析此一運動
   對於台灣歷史的影響及臺人對此運動的反應。
六、 日本統治的五十年間,台灣經濟環境改變最為劇烈,論者常以為這段時期是台灣
   進入現代化的啟始階段。請問日治時期哪些經濟政策對台灣的發展最具影響?
第二類題:閱讀反饋(以下兩題二擇一,每題30分)
甲、 請於本學期20個小組報告中,選擇與你自己所屬小組之主題最相關的另一組,
   簡述其報告主旨與內容,並試說明該小組報告內容與自己小組主題相關連處
乙、 這學期所選的專書閱讀中,有相當大比例的專書都涉及日本殖民統治所引發的「
   認同」問題。請就自己所屬小組閱讀內容及聽聞其他相關小組的口頭報告內容,
   回答以下問題?(A)何謂認同?(B)你閱讀的專書的論點中,他們對於形構
   認同需要何種資源(如思想、文化、政策、制度、社會身分、生物特徵等)有什
   麼樣的分析及權重(即何種資源最具影響力)?(C)對你而言,日治時期造成
   認同困境的主因為何?
丙、 第一套書(歐陽泰的兩部書)及第四套書(作者為柯志明及涂照彥)不適用甲、
   乙兩題。
  
   選第一套書同學(第12,13,16組)請回答以下問題:
   (丙1)歐陽泰(Tonio Andre)曾以「共構殖民」的概念指稱十七世紀前期的
台灣是「中荷混和殖民地」。請簡述「共構殖民」的內涵,並請討論「共構殖民
」能在台灣出現和運作,需要什麼樣的歷史現實條件的配合?你覺得歐陽泰的「
   共構殖民」概念可以扣緊這些歷史現實條件嗎?(30分)
   
選第四套書同學(第14組)請回答以下問題:
   (丙2)如各位報告書中所言:「涂照彥認為,在日本統治下的台灣經濟結構主
   要受到兩個因素影響,一為乙日本企業家為中心的「資本主義化」,二是台灣地
   主制的「傳統社會」(頁10)。那麼請問柯志明對於涂照彥的這個論點,有何
   評論?柯志明認為應該如何理解日治下臺灣的經濟結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