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絕跡52年 台灣狂犬病再現! ( 2013 )

作者: frinklau (劉天倫)   2013-07-26 20:09:47
農委會確認了// 狂犬病重現 我非疫區除名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13/new/jul/17/today-t2.htm
2013-7-17〔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本報上週獨家報導台灣野外的
鼬獾感染狂犬病,農委會昨天召開專家會議確診,最慢今天就會通報
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這是狂犬病在台灣消失半世紀後發現
本土首例,台灣將從全球僅十個非狂犬病疫區除名。不過,衛生署疾
管局官員呼籲民眾不必恐慌,目前並沒有人或其他動物發現感染。
絕跡52年 台灣狂犬病再現!
http://news.cts.com.tw/cts/general/201307/201307171278680.html
在台絕跡五十二年的狂犬病又出現了,去年中到今年初,在南投和雲林
發現三隻病死的鼬獾,檢驗後開會討論判定是染上狂犬病而死,人如果
被狂犬病的動物咬到,死亡率接近百分之百,提醒家中有養寵物的一定
要帶去施打疫苗。
布萊德彼特主演的《末日之戰》,故事一開始,就提到了「狂犬病源自
台灣」,沒想到這樣的背景竟然真實出現,國內學者證實在3隻死亡的
鼬獾身上,居然發現了狂犬病的病毒。
52年不曾出現狂犬病的台灣,防疫破功被除名在非狂犬病疫區,消失在
台灣半世紀的狂犬病,捲土重來,防檢局將準備至少六十萬劑,狂犬病
疫苗給貓狗等動物施打,就怕人被狂犬病動物咬上一口,死亡率逼近百
分百。
鼬獾小檔案 (臺灣特有亞種)
http://www.zoo.taipei.gov.tw/ct.asp?xItem=1378536&ctNode=22735&mp=104031
英名:Formosan Ferret-badge
學名:Melogale moschata subaurantiaca
分類:哺乳綱 食肉目 貂科
保育等級:非保育類
體型:頭體長35-40公分、尾長14-20公分、體重1~1.75公斤
形態:四肢短,腳寬大,爪長而強壯利於挖掘。尾呈叢狀,具白色長毛。
臉部尖如鼠,鼻子為粉紅色。耳圓,四肢短,爪細長而尖銳。背部色調
一般為灰棕色到棕黑色,腹部顏色較淺。頭頂經後頸至背中央有一白色
縱帶條紋,額頂有黃白斑,臉頰至前頸以及腹部中央亦為黃白色。
分布:低、中海拔山區,原始闊葉林、灌叢區及開墾地均可見其蹤跡。
食性:雜食性。食物包括小型脊椎動物、昆蟲、蚯蚓、果實、動物屍體。
生殖:全年都可繁殖,懷孕期由 60 到 90 日,一胎生4至5隻仔。
習性:
1.夜行性動物;白天躲藏於自行挖掘之樹洞、土洞或岩洞內休息,黃昏
或夜晚始外出覓食。
2.頭上明顯的標識可以表達警戒的訊號,排遺呈黑色細長螺旋狀。受驚嚇
或被逼迫時會由肛門腺分泌具惡臭之氣味以驅敵。
3.鼬獾的臉部看起來和白鼻心很像,所以常被人誤認。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