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動員與網絡!科技、性別與南方的亞際流行文化」學術研討會

作者: betsy314314 (老毛 廖)   2010-05-15 23:45:54
■□■□■□■□■□■□■□■□■□■□■□■□■□■□■□■□■□■□■□■□
□ ■
■ 「動員與網絡!科技、性別與南方的亞際流行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 □
□ ■
■        Becoming Mobilized and Networked! □
□ Technology, Gender, and Inter-Asia Popular Culture in the South ■
■ □
□■□■□■□■□■□■□■□■□■□■□■□■□■□■□■□■□■□■□■□■
●徵稿啟示●
● 會議日期:2010年10月29、30日(五、六)
● 地點: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 主辦單位: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科學學院
● 研討會網頁:http://mobnet2010.blogspot.com/
(將陸續公告國際學者簡介、讀書會、議程等資料)
● 連絡電話:02-7734-542
動員(to mobilize)除了組織、資源調度之外,還有採取行動的意思。雖然習慣上「動員
」經常指稱軍事或傳統政治的組織過程,但是新社會運動和流行文化的實踐也涉及了物質、
符號及集體資源的調動重組(mobilization),諸如勞力,產品,甚至是組織與產業。在此
條件之下,行動科技與媒體(mobile technology and media)適時的啟動我們重新認識「
流動」(mobility),它除了是一種社會結構中身份、階級流動的權力之外,還是一種在文
化地理及經濟位置間移動的權利。在複雜的在地情境中,各種認同主體開始面對鬆動、游移
(become mobilized)的可能,特別是在自我定義和跨在地經驗比較的過程裡。最後,無論
是動員、調動重組、流動、移動還是行動,這些詞彙都承接了某種群眾(mob)的社會想像
,其「烏合之眾」之焦慮更是提醒著我們流行文化中排擠、污名化他者的歷史,以及眾生重
組的火花。
我們邀請到印度、泰國、澳洲三位充滿研究能量的學者參與(S.V. Srinivas, Centre for
the Study of Culture and Society; Ubonrat Siriyuvasak, Chulalongkorn University;
Larissa Hjorth, RMIT University),也邀請這三地的碩博士生加入,期望在亞際(Inte
r-Asia)的脈絡裡做區域內的學習與對話。我們期待能看到各種「南方」定義中的文化與社
會,並促進年輕人、研究生、藝術人、文化行動者、學術人之間的學、教、做、活。本研討
會誠摯的邀請您參與!
●研討會議題規劃●
(一)迷群、名人、明星相關的文化與政治議題
(二)亞際間多地文化主體、組織的互動與參照
(三)文化參與、文化權利的民主政治
(四)流動的科技與性/別
(五)歡迎其他開放議題
●論文徵稿內容●
● 徵稿對象:全國大專院校碩、博士生
● 論文發表形式:本次論文發表形式為「一般論文發表」
● 投稿形式及相關說明:
1. 投稿論文請寄中文或英文摘要(800字以內),並請附上作者簡歷(包含學經歷、現職、
著作簡目、通訊處、電話、傳真、電子信箱)。
2. 論文摘要投稿截止日期:2010年6月20日。
3. 本次研討會發表論文及摘要均無稿酬,格式請依照學術論文格式撰寫。
4. 論文摘要及全文請以中文或英文撰寫,請於投稿信件中註明是否可用/願意英文發表論
文。
5. 審查結果公告日期:2010年7月10日。
6. 論文全文截稿日期:2010年9月30日。
7. 投稿請以e-mail寄至「Becoming Mobilized and Networked!」國際學術研討會投稿專
用信箱: [email protected] ,主旨請註明 「投稿Becoming Mobilized and
Networked!國際學術研討會」。其他會議相關問題,也都歡迎來信詢問。
■□■□■□■□■□■□■□■□■□■□■□■□■□■□■□■□■□■□■□■□
□ ■
■ 本研討會誠摯的邀請您參與! □
□ ■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