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數位內容學程 黃心健老師的故事

作者: HannahArendt (漢娜)   2016-02-19 11:17:27
數位內容學程黃心健老師的故事
看了覺得很酷!分享給大家~~
http://life.tw/?app=view&no=390764
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走出一條不一樣的生命之路,
原來成功的背後,竟有著這麼刻苦銘心的成長過程...
【台北訊】新媒體藝術家黃心健,運用藝術與科技的結合,創造出各種令人目眩神迷的
科技藝術作品。鮮少為人知的是他年幼時曾因感染,右眼一度失去視力,直到十四歲時
一個機緣下,得到一位斯里蘭卡角膜捐贈者的捐贈,才因此重新有了「立體視覺」。他
說,後來非常喜歡「看」這件事情,而迷上3D技術,開啟他科技藝術創作之路。
「我常常會覺得說,其實我這一半的世界是斯里蘭卡的世界」,黃心健說,這影響他
之後的滿多作品與思考,關注在繼承或傳承這件事上。例如,回溯個人歷史與世代記憶
的「繼承之物」,將他父母那一代經歷白色恐怖事件的故事,轉化成一場實體的展覽表
演。而當年他到美國留學、考上駕照的第一件事,就是登記成為一位器官捐贈者。
「因為我有一個很浪漫的想法,就是說,萬一有一天我去世了,其實這個角膜說不定
還可以到下一個人的身體裡面」,黃心健說。
對於人文藝術關懷,讓黃心健走出一條不一樣的生命之路。從小生長在藝術家庭,台
大機械系畢業的他,在赴美取得藝術學士與伊利諾理工學院的設計碩士之後,進入電玩
遊戲產業擔任藝術總監。在工作如日中天時,他卻因為發生科倫拜校園槍擊事件,開始
省思電玩的負面影響力,而毅然決然放棄一般人眼中炙手可熱的高薪工作。
「我覺得身邊所有的人,應該都覺得說『你怎麼那麼傻啊!』」,黃心健說,他能可
理解那個感覺,但是「你沒有辦法做一件你自己都不相信,或者是說,你覺得對這世界
沒有幫助的事情」。
黃心健的作品,不論是演繹霧峰林家幻滅重生的「蜃樓」,或公共藝術的互動裝置如
花博夢想館、迴龍捷運站「傾聽」、南港展覽館「我們的私房公共藝術」、捷運101世
貿站「相遇時刻」等,都在科技的酷炫之外,展現了藝術家深厚的人文關懷。
主持人曾寶儀問他,進入新媒體創作時最在乎的是什麼?黃心健說,應該是可以去真
正感動大家,「不過最重要的是,我自己要先能夠被感動」。該集「公視藝文大道」節
目將於二月十八日晚間十一點(本週公視藝文大道因播出特別節目暫停一次)。
第178集 搶先看:https://www.youtube.com/watch?v=Yyexzv5Sv5g。
作者: love91041 (檸檬綠)   2016-02-19 13:24:00
推個
作者: hsiaorao (LuLu)   2016-02-19 21:23: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