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 Gordon Hayward頂薪不頂薪?(1)

作者: monmo (Gentleman monmo)   2014-10-11 11:44:37
國慶圖文影音吐槽版: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1994
暑假成果-先看看昨天熱騰騰,登上每日5大好球榜首的Hayward魄力灌籃!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hayward&lclk=today&filters=today
今年自由市場最終雷聲大雨點小,除了LBJ鳳還巢外,幾個重磅自由球員大多續留母隊,
而堪稱最大贏家之一,也引起熱議者,當數爵士搖擺人Gordon Hayward,以63M/4Y他隊頂
薪開價,被母隊簽回,轉瞬間成為聯盟高薪球員。
這份合約引起Hayward到底值不值得的廣泛討論,反對者多以Hayward上季平庸的命中率為
由,認為他並不值得這個價格,爵士是盼仔;更有甚者拿出今年自由市場其他搖擺人:
Parson/Deng/Ariza的合約與數據相比較,認為Hayward不堪大任,在爛隊洗數據還只是如
此,看衰爵士的這份合約。
不過基本上,大多數這樣的評論想必不了解去年的爵士,沒能看過多少比賽,這亦理所當
然,一支原本就是小市場、球迷基礎淺薄,季初被K教練質疑擺爛搶壯元,季末還真的拿
下西區爐主的球隊,電視轉播也沒幾場,除非忠實球迷,會想追看比賽的肯定稀少。但也
因為如此,對Hayward的基本了解是有明顯謬誤的,因為不看比賽無法了解,去年爵士的
陣容是如何的生嫩?季初T.Burke缺陣對球隊又有多大影響?而Hayward在這樣一支重建球
隊中,扮演的角色有多吃重?既要擔任頭號得分手,又得兼任Playmaker,還往往得防守
對方後場最強球員—要知道去年他還只是Big Al、Millsap後的第三號得分手,球隊也還
有許多中生代球員壓陣,今年他所承擔的任務與防守針對性,是球隊頭號球星的等級,斷
不能拿不同角色定位球員的數據,輕易下結論。
本篇目的,就是期望從一個專職爵士迷的角度出發,從球隊立場來剖析,這份合約開下去
究竟是不是傻事,亦或者其實是正確的抉擇?
我可以先公佈答案:雖不滿意但可接受。
有沒有溢價問題?坦白說,我也覺得爵士確實簽高了。去年暑假就曾傳言爵士提出
50+M/4Y的續約價給Hayward,但彼時在季後賽打出光彩,10梯順位還在他後面、又是在原
本有意選入Hayward的溜馬隊,被球迷戲稱他『永遠宿敵』的Paul George甫簽下90M/5Y的
頂約,因此Hayward團隊並未接受。若真要說爵士隊沒盤算好or運氣不佳的點,大概就是
今年在Burke季初缺陣、中生代球員近乎清空情況下,Hayward成為球隊老大,造成的數據
上揚、重要性提高溢價效應。
去年在Favors佛心續約後,許多爵士球迷還盼望著能以12~13M續約Hayward的美夢,讓球
隊未來可以有充裕薪資將現有新秀盡數續約。但1年過去,這價格只會更難接受;筆者本
來的合理價約莫58M/4Y,約莫14.5M均薪,最後還是硬超過這個價碼5M,不過考量所有因
素,我還是認為球團多吞這些錢,雖然微感苦澀,仍不失是一筆合理且正向的投資。
(1)爵士小市場球隊的現實與殘酷:
爵士自鹽湖城以來的歷史,包括橫跨20年的馬史時代,以及21世紀後AK、Deron領銜接班
,主要核心幾乎都是由自家選秀培養,要從自由市場挖角難上加難,以前一個世代的
Deron/Boozer/Okur鐵三角來說,Deron是自己養成,Boozer跟Okur都是靠著簽約當時高於
市場價格才得手,之後才證明身價;即使是馬史時代,Malone的招聘也很不順利,更別說
Deron在連續被湖人阻擋後的招聘不順遂,更成為日後他越漸失去耐心,出走傳聞甚囂塵
上,最終與爵士分道揚鑣的遠因。
在這種先天條件下,加上爵士去年才送走Big Al,陣中雖堆滿新秀,卻都還不成氣候,仍
處重建狀態,培養率先打出點苗頭、且長相俊俏的Hayward為首,對於穩住缺乏明星的球
隊現況、持續吸引尤其偏愛白人的爵士球迷入場(去年是全隊週邊銷售之冠),都將是最佳
甚至不得不的選項。光從這點商業考量來看,4年多花5M給Hayward,可能就已經只是賺多
或賺少的問題。
(2)Hayward的身價究竟在哪裡:
雖然很多球迷認為他不值這個價,但我們讓數據說話,聯盟中去年能拿下「16分、5籃板
、5助攻、1抄截」的球員僅5位,分別是LBJ、KD、Westbrook與新人王MCW,就可以知道要
有這樣全方位貢獻,也不是那麼簡單。
質疑者會提出爛隊洗數據疑慮,這點毫無疑問,但至少Hayward證明了他確實是全能型球
員,這點即使未來他未必繼續位居爵士王牌、數據會下滑,也不會改變,而且當他不用身
兼頭號得分手,誰說其他數據會否反而增長?
這又要帶到另外一個Hayward此次簽約,最常受到的一種評價:『頂多球隊2/3號人物,不
是當老大的料』。關於這點我是贊同的,一般球隊認定的王牌,多半要有關鍵時無法阻擋
的得分能力,這可能是Hayward終其生涯都無法登峰造極的環節。But…人生就是這個But
,在現在NBA的生態中,30隊或許各有一個搶分王牌,卻無法靠一人成為強隊;相形之下
,極品輔佐二哥/三哥卻可能更為稀有,價值甚至不遜色於弱隊中的一哥,只因有多才多
藝、能串起團隊的副手,往往才能拱一級球星走上爭冠之路,環顧過去20年的爭冠勁旅,
你都能找到這類球員的身影。
而Hayward剛好就是這樣典型的球員,這也是他跟AK當初簽下頂薪情況不能相提並論的原
因;很多爵士球迷也不盡贊成Hayward這份合約,深怕導致當年AK頂薪卻造成後續薪資空
間動彈不得的窘境。但一者AK的合約還比Hayward大的多、影響更鉅,二者當年的狀況並
非AK不值這身價(或他遜色於Hayward),而是當其他位置補齊後,反而顯現出他的外線罩
門,從而讓他難以跟核心搭配,才打出不符身價的表現;相對地,Hayward何以會被我認
為是極品二哥/三哥人選,只要你有跟看他這些年的比賽,會發現他最大的優點大概就是
:沒有缺點。這不是說他好棒棒樣樣強,而是說他並沒有特別的弱項可以成為致命弱點-
進攻三脅切傳投都有一定威脅,能得分、組織,持球/無球進攻都沒問題,防守也高於水
平,你能批評他某些點還有加強空間,卻不會認為他某個項目糟糕透頂,這將確保他在任
何隊型或組合中,都能找到一席之地,這也是為什麼即使飽受貶低,這個暑假陸續還是有
包括騎士、太陽、塞爾提克、黃蜂等隊在內,都傳出有意頂薪追逐Hayward消息,他們都
看到了Hayward在這方面的價值。
回過頭來,正視爵士問題,或許該如此解讀,真正的癥結是球隊還沒有找到下一位王牌,
但已經搶先入手極品二哥,只是被迫先頂一哥(並非Hayward不夠好,而是還沒有在正確的
定位上),但只要找到次世代王牌,球隊馬上就有了極具競爭力的核心陣容,大有機會迅
速攀升!
看看東西區16支季後賽球隊的球員薪資,當爵士重返榮耀,就算Hayward已非王牌,一支
季後賽球隊的二哥均薪15.75M,會很離譜嗎?
答案盡在不言中。
Gordon Hayward頂薪不頂薪?(2),待續...
延伸閱讀:
猶他爵士內部對抗賽花絮/一日球員JP's Day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029
五少齊發-爵士首場季前賽VS拓荒者
http://www.sportsv.net/articles/2092
作者: AlHarrington (哈寶寶。)   2014-10-11 13:15:00
出手更多只會讓他本來就很慘的FG%更慘而已。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