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淺談NBA球員身材

作者: kerkerson (高處不勝寒)   2014-05-17 18:23:21
※ 引述《dan2312 (小豬的呣呣)》之銘言:
: ※ 引述《kerkerson (高處不勝寒)》之銘言:
:
原文淺綠 小豬淺黃 完全依照原文 無刪減 只上色
部分文章恕刪
: : 前言(文長慎入)
: : 本篇文章用來使板友理解NBA球員的身材以及突破既有的刻板印象(如已非常了解請退出)
: : 本篇文章的數據主要來自 http://www.draftexpress.com (03年之後數據非常準確)
: : http://www.nba.com (官方身高)
: : 本篇文章的觀點主要來自kerkerson的主觀思考
: : 本篇文章著重在NBA球員的 裸足 展臂 站立摸高
: : 本篇文章並不會探討球員之球技 勿引戰
: : 正文開始
: : 1.如何使用 http://www.draftexpress.com
: : 2.資料的準確性
: : 3.概念
: : I.請不要一直有毫無根據的思考
:
基本上長高是可能的,以幾乎年年測量的MLB為例,
這是我原文有的部分
確實不能排除長高之可能
但能在進NBA之後長高的球員屬於極少數 即便有 我相信差距頂多半吋到一吋
我不知道你幫我在講一次 是沒看到?還是?
許多高中生進入從Rookie到MLB有確實長高的案例,
特別是一些身高只有5-9、5-10的內野捕手、捕手和投手,
長高2吋是常見的,因此移動到外野或增加球速的例子所在多有。
這段我更難理解了 為什麼你的回應不是
許多高中生進入從Rookie到NBA有確實長高的案例,
特別是一些身高只有6-8、6-9的小前鋒
長高2吋是常見的,因此直接變成大前鋒的例子所在多有。
所以應該回應你邏輯上的錯誤 還是回應你錯誤的例子
所以NBA一堆打個5年10年長兩吋的例子嗎?
抱歉真的觀察不出來........
而且不同的運動訓練方法不一樣 NBA平均身高約6'9 跟你的5'9應該狀況差很多
: : II.裸足是什麼(Height Without Shoes)
有點重要又不是那樣重要,鞋子確實普遍落在0.75-1.5吋之間,
NBA為了簡潔有力,會請球員報穿鞋後四捨五入或自動進位的身高。
為了還原真相,裸足就有其意義了。
這是我文章的某兩段
裸足唯一的作用就是去看一個球員在身高上謊報了還是謙虛了
穿鞋身高=實際身高+(低於0.5吋) →謙虛
穿鞋身高=實際身高+(0.5吋~1.5吋) →常態
穿鞋身高=實際身高+(超過1.5吋) →謊報
感覺跟你的說法非常相似 為什你又忽略在講一遍
: 另一個很重要的意義是,對球員來說,身體本身是個圓柱體,
: 裸足高度影響此圓柱體的大小,也就是對位上的身材優勢能力。
這段不予置評
只是普遍穿鞋的數字就大約是增加0.75-1.5,
所以多半球團會直接看穿鞋數字。
這段不是跟上上段幾乎一樣嗎
你怎麼重複我的文章 又重複自己的文章....
: : III.展臂與站立摸高(Wingspan And Standing Reach)
: : 展臂─球員雙手展開包含身體的總長度去測量
: : 通常展臂對於一個球員的防守區域大小有極大的影響
: : 進攻端的要位接球也有實際影響
畢展很重要,影響球員防守範圍的大小和抄球等的能力,
我原文的某段
通常展臂對於一個球員的防守區域大小有極大的影響
為何又重複我文章的某段而且就在正下方 你直接刪掉
又打一樣的東西出來幹嘛
投籃的時候,臂展長可以增高出手點,減少被封蓋的機會,
這是我文章的重點之一 展臂長未必摸高高
我舉了K.Durant和D.Howard來做比較 還有D.Granger超短的摸高
不知為何你沒看到? 而且還錯誤舉例
但是對後場球員來說,長臂展除灌籃會比較容易外,
對於運球來說卻不見得好,運球時距離身體會比較遠,
Crossover的距離會增加,掉球的風險會提高。
沒有研究 其實我有點看不懂 就板友們各自解讀吧
: : 站立摸高─球員站立舉手的最高位置測量
: : 屬於球員在場上的真正身高
: : 跟球員的封阻能力也是有一定關係
所以下面這整段跟上面那一行的差別在哪裡??
這個數字對於內線球員非常重要,越高封蓋的機會越大,
可以讓球員跳不那麼高也可以蓋封阻到球,
也影響到內線防守時,球員不動可以造成的視野阻礙程度。
非常重要的數字。
例如︰8呎11對到一個光摸高就有9呎4的,
對手就算不跳也可以毫無窒礙的出手拋投。
Hand Length (手掌長度) & Hand Width (手掌寬度)
越大對球本身的掌握度越好,但與球技本身無關,
但最好不要低於8.25、9.00,會影響到單手抓球的能力,
單手灌籃時很容易失敗。
文章的前言↓
本篇文章著重在NBA球員的 裸足 展臂 站立摸高
當然手掌大小我也有興趣 不過你有可靠的數據可以用嗎??
No Step Vert (無助跑起跳高度) & No Step Vert Reach (無助跑起跳摸高)
很重要,特別是內線球員,進攻籃板、二波籃板、籃下接球進攻,
都屬於無助跑起跳,所以假如無助跑起跳很低,
會大幅影響到內線球員本身的進攻能力跟效率,
普遍來說跳30-32吋是基本,超過算非常好。
摸高則是起跳後在加上手的最大高度,越高越好,
比單純的跳高更重要,越高越不會被影響。
Max Vert (助跑起跳高度) & Max Vert Reach (助跑起跳摸高)
很重要,尤其是後場球員,多半攻擊都是在運動中,
跨步上籃或其他都是看這個,影響就跟上面的差不多,
不過老大和Wade都只有36左右,所以並不是一個絕對值,
會影響球員在空中戰的能力,但不是絕對值。
NBA球員能不能出色,純身體條件很重要,但是籃球技巧和靈活度、反應能力、
對抗力、傳球視野、運球推進速度和能力…etc都是測不出來的,
所以試訓就變得非常重要,像TD即使整體體能下降,在場上還是有絕對的影響力。
但在球員尚未證明自己之前,體能絕對是判斷的一個重要依據,
以下舉幾個例子︰
J. Randle (2014) 不穿鞋6-7.75 穿鞋6-9 摸高8-9.5
立定跳29吋 助跑跳35.5吋
超級慘烈的,身材矮就不說,這樣的整體摸高,
讓人非常懷疑他可以在禁區討生活阿,
他又是個完全禁區攻擊型的球員。
A. Gordon (2014) 立定跳32吋 助跑跳39吋
去年麥當勞灌籃冠軍,這數字說明他非常適合運動戰,
在陣地上單純要用立定跳高度是非常沒有優勢的,
但是助跑後的高度大幅提升,能挑戰更高的對手。
MKG (2012) 不穿鞋6-5.75 穿鞋6-7.5 摸高8-8.5
立定跳32吋 助跑跳35.5吋
當初說體能很好,數值實際顯示真的很普通,
果然進入NBA之後,真的看不出來體能的優勢。
我前文有兩句話....
本篇文章用來使板友理解NBA球員的身材以及突破既有的刻板印象
本篇文章著重在NBA球員的 裸足 展臂 站立摸高
我不反對你在發一篇文章討論體能 不過應該不是回應我這篇
還有..
如果你找到"近期"正確的體測數據 請通知我
因為我不相信 M.Ellis的 No Step Vert 26.5
Max Vert 31.5
http://www.draftexpress.com/profile/Monta-Ellis-289
如果你有正確的資料 非選秀時期的 請通知我
最後我比較想問的是
你是否被盜帳號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