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報] On/Off值解讀攻守貢獻:西區前四強

作者: Tendywang (..)   2014-04-09 00:08:19
消息來源:http://stats.nba.com/
圖文部落格(附詳細圖片和表格):http://leelou.pixnet.net/blog/post/32173022
利用球員分別在進攻端效率(OffRtg)以及防守端效率(DefRtg)的On/Off差異,可以比較出
球員在場上時和他在休息時的球隊體質變化。圖中橫軸代表的是進攻差異,越往右邊代表
對球隊的進攻貢獻越大,而縱軸的部份是防守差異,越往上代表在防守端有比較大的影響
力,因此透過圖表可以判斷出誰是攻守兩端最具關鍵性的傢伙。另外沿著45度角畫線,位
於右上角紅色區域表示出賽時的淨得分是正值,離這條斜線越遠貢獻就越大,反之在左下
角藍色區域則代表淨得分是負值。同時依照圖中四個象限的區分,也可以簡單歸納出球員
在球隊中的屬性:(1) 能攻擅守,(2) 守優於攻,(3) 貧攻弱守,(4) 攻優於守。不過這
只限於該球員在球隊中的定位,並不表示他在聯盟中也是這樣的球員,畢竟On/Off這類數
據和隊友強弱有很大的相關性。(表中只列出上場至少1000分鐘的球員。)
除了分析球員在隊中的屬性之外,每支隊伍的球員分佈情形也透露出各隊的特性,分佈比
較集中的隊伍,顯示他們的攻守較為均衡,相反地越分散則代表特別倚賴某些球員或是搭
配組合。若是在進攻端有顯著的強弱之分,就會有左右散開的特徵,如果隊上有防守組存
在,則會有上下散開的情形。以下就針對西區的前四強做一些簡單的分析。
(註:這邊的數據統計至4/7為止。)
聖安東尼奧馬刺
馬刺除了Manu Ginobili在淨得分的部份有大幅的正值(+10.6分)外,其他人都落在±3分
以內,顯然Ginobili正是他們拉開比數的關鍵。而其他隊友並非集中在原點附近,反而是
沿著45度角的線散佈開來,反映出馬刺球員的功能性極強,當中有屬於偏重防守的Tiago
Splitter、Danny Green、Kawhi Leonard,也有攻擊取向的Marco Belinelli和Boris
Diaw。還有一點值得注意,Tim Duncan(-2.2分)和Tony Parker(-2.4分)居然是陣中
On/Off數據最差的兩位,這可能是因為馬刺擁有全聯盟最強勢的替補陣容,所以當他們下
場時反而是拉開比數的最佳時機。
奧克拉荷馬雷霆
雷霆所有人的防守差異都在±4分以內,他們主要的落差是來自於進攻端,Kevin Durant
毫無疑問是攻擊的火車頭,但是出乎意料地Nick Collison才是擁有最大淨得分的球員,
難怪雷霆的球迷這麼愛他。而Kendrick Perkins、Thabo Sefolosha和Steven Adams這些
號稱防守組的傢伙,其實在防守效率的數據上沒有顯著效益,反倒是在進攻效率上拖累了
雷霆。
洛杉磯快艇
幫助快艇建立領先優勢的鐵三角正是Chris Paul、Blake Griffin和DeAndre Jordan,其
他人則是稱職地維持差距。另外要特別強調一點,快艇防守端最重要的人物是後場的Paul
,而不是平均13.8籃板、2.4阻攻的Jordan。
休士頓火箭
James Harden當仁不讓地佔住了球隊一哥的地位,除了進攻端突出的貢獻外,他為人所詬
病的防守從On/Off數據來看其實也沒那麼糟糕,反倒是Terrence Jones以及Chandler
Parsons才是失分擴大的癥結。而林書豪和Patrick Beverley之間的差異其實不在防守,
反倒是進攻方面有很顯著的影響,或許這正是教練比較傾向使用Beverley的原因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