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歷年的老八傳奇是怎麼發生的

作者: spurs2120 (Fundamental)   2013-08-23 19:49:02
雖然此篇標題猶如太公垂釣用意不明,不過願者上鉤,藉此分享一篇舊作:
本文寫於2011/04/30,馬刺灰熊第五戰後,也就是馬刺被淘汰的前一晚
反正暑假沒什麼焦點,看看舊聞回顧一下也無妨
由此可以看出馬刺在系列賽中是如何被灰熊擊倒的
(延伸閱讀:系列賽前分析http://lorimer.pixnet.net/blog/post/26821980)
上面這篇文章有當時季後賽開打前兩隊的近況和優劣勢分析
老大與老八的戰爭
http://lorimer.pixnet.net/blog/post/26895464
[特別報導] 2011年西區季後賽日前開打,其中西區第一種子和第八種子的組合
,曼菲斯灰熊隊完全發揮經驗優勢,在主場連贏兩場,作客聖安東尼奧輸掉一場
之後,也順利拿下一場客場勝取得聽牌優勢,第五場馬刺隊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
,靠著終場前連續兩波神奇進球驚險打進延長賽,最終總算扳回一城。第六戰將
回到曼菲斯,灰熊準備在主場晉級。
OK,看完上面這段敘述,看得出來哪邊是第八種子嗎?
看完前面五場,系列賽會發展成這樣,其實相當令人意外。雖然全世界都知道灰
熊是一支強勁的第八種子,但是沒有想到可以威脅馬刺到這種程度,這其中馬刺
自己要負一些責任。回頭來看賽前預測和現實的差異,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首先,灰熊的禁區被認為可以完爆馬刺,的確在比賽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Zach
Randolph和Marc Gasol強攻籃下和跟進抓進攻籃板的畫面,甚至馬刺後衛在突破
之後,面對Gasol一柱擎天的補防,也經常無所適從。不過如果以實際的統計數
字來看,好像馬刺的失血沒有想像中大。
Randolph Gasol total
G1 25分14籃板 24分9籃板 49分23籃板
G2 11分 5籃板 12分17籃板 23分22籃板
G3 25分 5籃板 17分 9籃板 42分14籃板
G4 11分 9籃板 9分 9籃板 20分18籃板
G5 26分11籃板 11分17籃板 37分28籃板
在第二、第四兩戰,馬刺已經證明了能夠把灰熊雙塔的命中率和得分壓低(籃板
就不要想了,灰熊整隊也只有他們兩個能抓籃板而已..),而Randolph三場得分
在25分的比賽,馬刺分別也只輸了兩次三分,第五場甚至還贏球。其實在已經預
設禁區會被得到一定的分數之下,馬刺會陷入再敗就淘汰的窘境,問題很明顯是
出在其它方面。事實上,第四戰開始馬刺啟用了從季末開始冰在冷凍庫的Tiago
Splitter,這大大紓解了內線的壓力。不管是Matt Bonner或是DeJuan Blair,
在身體強度或是防守技巧上完全不是灰熊雙塔的對手,甚至連替補的 Darrell
Arthur上來都可以很愉快地蹂躪這兩個人,這實在是太悲慘的狀況。Splitter上
來除了身高之外,進攻籃板的拼搶也可以給灰熊一些壓力(第四戰21分鐘內搶了
6個進攻籃板!),如果可以的話,這系列別再看到Blair了。
在筆者的賽前分析中,有以下這麼一段話:「另外一個灰熊劣勢的地方是外線火
力,這支球隊從內到外的攻擊點不虞匱乏,可是偏偏就是少了專職的三分射手。
灰熊是本季全NBA最不喜歡投三分球的球隊。(中略)無獨有偶,馬刺在三分線
外的防守偏偏是全聯盟的後段班,對手命中率在季後賽球隊中倒數第三,灰熊不
擅長投三分的特性等於是幫馬刺解決了一個大問題。」當時筆者的看法是「灰熊
不擅長投三分的特性幫助馬刺掩蓋了外線防守不彰的缺陷」,但結果正好相反,
變成「馬刺不擅長防守三分的問題讓灰熊得以發揮原本並非長處的外線火力。」
以下是灰熊逐場的三分出手數和投進數。
投進 出手
G1 6 10
G2 3 14
G3 4 11
G4 5 12
G5 3 10
total 21 57
整體的命中率是0.368,看似沒有特別出色,但在灰熊贏球的三場比賽中命 中率
高達0.455,由此可見,馬刺如果不能夠封鎖灰熊的三分火力,要成功打回聖安
東尼奧十分困難。灰熊的三分空檔哪裡來?你知我知一定是從內線的威脅來。不
過灰熊並不是一支打傳統inside-out的球隊(看看Zach那精美的助攻數就知道…
)多半是由Conley找到外線的空檔,或是早期進攻Early Offense之下,在側翼
或底線拔了就投,也就是說,會露出空檔多半還是和馬刺外圍球員自己露出的防
守漏洞關係比較大。由於太過關注內線雙塔,讓馬刺經常陷入包夾與否的猶豫當
中,要包不包的結果反而內外都失守。
另外一點值得關注的是原本被視為馬刺優勢,甚至是馬刺賴以為生的攻擊起點
Tony Parker,在前五戰中並沒有發揮預期的功效。這讓馬刺非常頭大,灰熊的
防守內縮非常明顯,禁區堆疊了一票肌肉棒子,包括雙塔、Shane Battier、Sam
Young、Tony Allen等對於切入的傢伙都不會客氣,因此除了外線火力必須支援
之外,Parker的中距離也是能夠撕裂防線的關鍵之一。但是他前五戰的出手和進
球數分別如下:
  投進 出手
G1 4 16
G2 6 14
G3 5 14
G4 9 12
G5 9 20
total 33 76
總命中率0.43,要是扣掉第四戰,更是只有悲慘的0.375。灰熊的策略就是不讓
你輕易地在禁區拿分,切進去就是毀掉,反正他們的二三號人手充足,犯規讓你
找不到手感之後,馬刺的進攻就廢掉一半了。因此Parker能不能夠在中距離投進
球,會是除了三分火力之外的最重要問題。好消息是,在第四戰的上半場跟第五
戰的延長賽,Parker看似找到了一些手感。壞消息則是看起來沒有連貫的跡象…
回頭看看賽前分析的另一段話:「另外一個馬刺明顯的優點就是三分火力,馬刺
的三分命中率是全聯盟第一,更令射手群興奮的是,雖然馬刺的外線防守倒數第
三,但灰熊是更糟的倒數第二。」話不多說,直接來看看馬刺的射手群們在這五
場比賽中表現如何:
  投進 出手
G1 6 15
G2 7 17
G3 2 15
G4 5 18
G5 7 22
total 27 87
命中率0.31。更悲劇的是,如果我們把Manu Ginobili的20投7中拿掉的話,其餘
射手們的命中率是探底的0.298,這是一支季賽三分球命中率第一的球隊啊…三
巨頭以外的球員如George Hill、Richard Jefferson、Bonner和Gary Neal沒有
辦法跳出來幫助球隊的話,除了讓灰熊更能集中重點防守,也會讓彼此的出手意
識和決心更加薄弱,有空檔也只會假晃一下殺進禁區最後以失誤或者慌亂出手告
終,我是在看2002年的馬刺嗎?
灰熊是一支防守非常有侵略性的球隊,非常敢於下手撈球(因為他們也不怕犯規
),殺入禁區之後前有Marc Gasol,旁邊是可怕的Battier、Allen和Young三人
組,一不小心就是失誤然後攻守轉換。因此馬刺的射手們一定要勇於出手,包括
Jefferson和Hill、Bonner都太猶豫了,Hill的切入還可以期待一下,RJ跟Bonner
你沒事暴露自己弱點幹甚麼?至於Neal,我只能希望第五戰的 saving-season
shot可以讓你找回出手的自信。不然留你在場上也只是多一個防守大洞而已。
除了場上表現以及隊形的缺陷之外,筆者認為馬刺會淪落背水一戰,其實還有一
些球技以外的因素:很明顯地一開始並不是所有人都明白季後賽是怎樣的狀況,
面對灰熊強勢而積極的打法反而顯得被動而退縮。每一場比賽幾乎都是灰熊掌握
了大半場的節奏。原因很簡單,灰熊年輕氣盛,打得是碰撞激烈的physical game
,馬刺養尊處優的射手們一被干擾就失去了投籃的節奏和信心,接著只能看著三
巨頭無力地在禁區賣老命,偏偏Parker手感不好、Manu傷癒復出,而Duncan每每
令人想到「拳怕少壯」這句話。馬刺還能夠贏兩場球,實際上就是後場雙衛燃燒
的成果。
季後賽是戰場,不是玩家家酒。灰熊這一點做得很好,切進來就一擁而上,要得
分請去罰球線。相對地,馬刺在Marc Gasol和Sam Young、Tony Allen身上賠了
太多的摸毛犯規,甚至造成and 1的機會,還沒有做好打季後賽的準備就乖乖坐
在底下看球。不管場上角色為何,上場就是要拼命的,球技不如人氣勢可不能輸
,除了三巨頭、McDyess和半個Splitter之外,其他人這點恐怕都不及格。也因
為如此,才讓兩隊的板凳戰力逆轉。灰熊的Mayo和Arthur兩個人空檔怎麼投怎麼
有,馬刺引以為傲的火力完全沒有發揮,曾幾何時,希爾尼爾布萊爾的「三爾之
亂」,變成亂自己人了。
更糟的是,除了積極度不如年輕的灰熊之外,在處理球的經驗上老經驗的馬刺竟
看似也不如人。除了第四場之外每一場都是拉鋸戰,可是在關鍵時刻,不論進攻
的把握度或防守的侵略性,馬刺都沒有佔到便宜,讓人不禁有「到底誰是老江湖
」的疑問。以第五場來說,馬刺在終場前38秒靠著Hill的快攻挑籃追成一分落後
,之後連續三波進攻得手,包括 Manu 的空手切和史上最遠距離的兩分球,加上
Neal的三分入網,總共得了七分,但灰熊在這段時間內也毫不留情地連得六分,
包括犯規戰術的四罰四中。今天如果兩隊攻守易位,馬刺在客場守得住一分領先
嗎?筆者持保留態度。
不管怎麼說,五個小時之後關鍵的第六戰就要開始了。對於可能是馬刺最後一次
挑戰冠軍的機會。雖然靠著Manu Ginobili和Gary Neal兩度神蹟,讓球隊還能夠
開拔到曼菲斯,但基本面沒有做好,是不可能完成1-3的逆轉的。不過畢竟球季
還沒有結束,要感傷這十年的王朝結束,或是哀嘆三巨頭時代的告一段落之前,
且看在當了五場的老八之後,馬刺能不能想起來他們是怎麼拿到第一種子的。
不信禁區盡成灰,不信三分喚不回。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