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喬‧希爾《心形盒》

作者: Pets (寵物先生)   2008-06-26 00:07:19
本文同時發表於網誌:http://nostalgiabyrinth.blog110.fc2.com/
聲音與回憶的衝擊──讀《心形盒》
我想,作者喬‧希爾應該會很喜歡我這個讀者吧,畢竟我對其父史蒂
芬‧金的風格完全不熟,完全沒有可供比較的材料。嗯,那就別提他
老爸吧。
《心形盒》由於在氣氛營造、場景白描、人物情境與夢境處理上的細
膩,使得劇情相對地簡單:一位過氣的搖滾樂團吉他手裘德,某日接
受他助理的提議,買下拍賣網站上的一件黑色西裝,而賣家還危言聳
聽地說,買了西裝,也等於買下她父親的鬼魂。
結果西裝包在一個黑色的心形盒裡送來,鬼魂也開始纏上他們作祟。
鬼的真實身分是裘德曾經交往過的哥德女郎的繼父,賣家則是姐姐,
她宣稱妹妹被裘德甩了之後就割腕自殺,而過世的繼父正是要找他復
仇。於是,裘德和他現任的哥德女友便與鬼魂展開一場「浴血」之戰

一部恐怖小說是否令人感到害怕,往往取決於讀者的想像力,是故很
難以此作為評判恐怖小說的標準,不過《心形盒》用了許多恐怖小說
的元素,倒是無庸置疑的。除了神通廣大的惡靈與血流成河的攻勢/
公式/工事之外,還有兩項題材被特別放大,那就是「聲音」與「回
憶」。
主角被設定是一位七○年代後期的搖滾樂手,因此作中會讀到許多關
於音樂界的描述與比喻,在一般人眼中,主角演奏的是一種「鬼吼鬼
叫」的瘋音樂,然而當主角在深陷危機時,能解救他的,往往也是他
自己作的音樂。
如此的對比,也可以擴大到整個故事對於「聲音」的定位。鬼魂的主
要武器,來自於他具催眠暗示效果的「話語」,與透過收音機、電視
機傳達的「威脅廣播」。聲音是本作塑造恐怖情境、陷主角於險境的
手段,然而作者卻又藉由讓主角傾聽其他的聲音──「音樂」與本作
那兩隻忠實狗朋友的「吠叫」──得到拯救。人話、鬼話、廣播、音
樂與狗吠,這些經常出現的聲音片段,透過對比式的呈現,構成一種
獨特的氛圍塑造,儼然是另一種「有聲書」。
另一項在劇情推演上佔相當份量的,則是不時出現的回憶場景。光是
主角裘德、前女友安娜與現任女友瑪莉貝絲三人,就可以在劇情的橫
軸上,拉出許多條交錯的縱線了。這些縱線有些代表人物關係,大者
如安娜的繼父柯雷達克、瑪莉貝絲的祖母芭咪,小者如裘德的前妻、
瑪莉貝絲見過的少女鬼魂;有些則代表難以檢視、不堪回首的過往,
如裘德的樂團好友之死、瑪莉貝絲被父親好友強迫發生關係等。有時
,他人的回憶還會以夢境或幻覺的形式,侵入到主角的腦海,讓他─
─同時,也讓讀者──有一種身歷其境的體驗。
重點是,這些回憶並不是在腦海湧現過後就算了。短促的劇情線要放
入如此多的回憶場景,目的並不是為了充篇幅,重點是,這些「回憶
」都會對後面的劇情產生影響,甚至有些「恐怖」的氛圍,還得靠這
些深具保存年份的「回憶」才得以成立。
思及至此,我不禁思考「恐怖小說不恐怖」的某些原因了。或許人們
對「聲音描述」的想像力,沒有「影像描述」那麼直觀,也或許需要
陳年回憶才能釀造的驚悚效果,卻因為過於短促的閱讀時光而無法體
會(那感覺就像剛釀好,需要擺上十年二十年的葡萄酒,才擺了兩三
天就開來喝一樣)。
然而,我卻不能否認,與其使用血腥與幽靈這種存在於「影像」上的
衝擊,還是「聲音」與「回憶」那種得以觸動心弦,痛擊到骨子裡的
東西,才更令我感到恐怖啊。不知史蒂芬‧金是否也常用這種手法呢
?(啊不妙……說好不提老爸的,嘖嘖)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