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after the reading of「沉睡的娃娃」by Jeffery Deaver

作者: TSUBASANO (Sat. 14th)   2007-12-05 07:00:36
可見外國版封面:http://www.wretch.cc/blog/tsubasano&article_id=10705833
甫開場,傑佛瑞‧迪佛一向專擅的、有如電影精確分鏡一般的描寫,就以驚人
的引力將我們一把拖入劇情當中……;襯上底色的關鍵詞彙與字句則有影片倒帶的
效果,將我們推回時間帶上的轉戾點─「從A跳到B,然後大幅躍進到X……」─情
境與緣由全都在一瞬間點亮思緒──於是你得以通盤理解。
然而,傑佛瑞同樣擅長的「一次又一次逆轉」照常擺了不光是單純信任作者
的乖乖牌讀者們、還有整群擅讀老手「好幾道」。明 明頁數早已超過一半、緊湊
的劇情章節已經逆轉大爆料數回,腦袋裡正不斷反思「還有什麼為了佈局非演不可
的?」之時,總會再次曝露一道危險蹤跡,促使你再次無法克制地讀下去、 想知
道所有錯綜複雜的因因原由究竟會合構出一幅甚麼樣的驚人拼圖……
多產的作家每每能讓過去筆下的角色出來露個臉、串串場,同時教讀者們無
限懷念那些曾經擁有的共同經歷。不過這回由凱瑟琳‧丹斯為首引領的表意學可
是大出風頭。過去屢屢建功的刑事鑑定學─教人懷念的萊姆─此次退居一步,以
真實案件為基座發展出的罪犯「曼森之子」丹尼爾‧培爾與凱瑟琳的鬥智過程之
凶每每造成隙僅容髮的追緝情形,除了捏把冷汗同時也教人忍不住大呼過癮!
迪佛一向擅長呈現強烈視覺想像的描寫,同時加重心理層面的推演與探究,
犯罪心理也能讓讀者從他循序不突兀的專有名詞穿插解說中得以一窺小說作品縝
密的研究部分。針對性格微小部份的描摹,無一不造就他筆下故事的真實感 ─
我們讀到有血有肉展現固有思維的一個個角色發聲演出。文字替加州陽光燦爛的
景致再添幾筆:新的海灘風光、物產豐隆的種種因為槍響與飛車衝擊我們的記憶
而更加鮮明起來。有了故事加持,沒有事物不能常駐人們內心。生活的各面層次
也由作者表現得多采多姿,角色形象更加清晰,讓人難以忘懷。
稍稍渲染過度的諷刺法讓情節的流暢之下暗藏玄機,唯有在下下下下下一頁
的之後,你能得到解答(或暗示。沒辦法,迪佛就是這樣教人又愛又恨!) 不明說
的餘韻也成為腦中影像的原材料,化做迪佛千百遍設下樁腳的物語情懷實體的彰
顯。一逕鋪路竟也成欲罷不能的教條,推進我們走向告一段落(而非正統結局)的
步伐。
不是在屍體與現場裡無數的微物證據,而是在言語與肢體上無窮的微末細節,
成就這本名稱就隱含無盡意義的獨特小說。藉由人物細緻的心思與迷離的關係性整
合的案情淵源也達成任務,在劇情關鍵處給讀者們驚駭的意外,一併寫入人性的多
面。
一個又一個難以覺察的伏筆,精妙得讓人自然投入故事中,接著全身而退,卻
不住回想當中追查與被緝雙方的心理變化……傑佛瑞‧迪佛再次獻給書迷們一部傲
人之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