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天蠍之鉤:第14屆台推決選作品集心得

作者: alwaysbevery (利井)   2016-08-07 00:26:10
網誌圖文版請見部落格「尤柯哈瑪旅社」:
http://tokyotechexchange.blogspot.tw/2016/08/14.html#more
與PTT版本相較,多了筆者對五位入圍者的聲明、編輯勘誤照片、全書完整詳細心得。
分篇評論之前先講一下編輯問題。「台灣推理作家協會徵文獎」已堂堂邁入第14屆,稿件
素質的進步有目共睹,但本屆的出版卻風波不斷,讓我一度懷疑是否該慶幸自己今年沒有
入圍決選(笑)。首先是電子封面將作者之一的「弋蘭」誤植為「戈蘭」,導致實體書籍延
後發售。這嚴重影響到協會後續的規劃,例如每年慣例的「猜首獎得主」活動變得毫無意
義、而頒獎典禮時大家也因此對作品一知半解。這也就算了,我在閱讀時卻看到大量錯字
,看到後來真的受不了,拍下幾個比較難以忍受的地方(照片請見部落格本篇http://tokyotechexchange.blogspot.tw/2016/08/14.html#more)

接下來進入各篇的無雷短評:
第一篇:踏雪無痕
作者:霞月
官方簡介:
「掌門......死了!」一句驚天動地的呼喊,帶出一場江湖上不為人知的祕辛。雪地裡的
密室命案,仇家究竟是誰?當黃金時代的古典本格風推理遇上華人文化獨有的武林美學,
令人激賞的創意與筆法賦予故事絕佳的魅力。
附帶一提,上段簡介還是我自己參考實體書的封底打上去的,網路上的文案(幾乎)都缺漏
了本篇的簡介,只從第二篇開始。希望不要是出版社的疏漏,否則宋杰會對他們的執行力
更添一絲遺憾。
本篇作者霞月已經連續三次入圍,但坦白說,他過去的《推理遊戲》和《夏燕芙蓉》都不
是我的菜。前者與日劇《古畑任三郎》的「紐約出差之旅」那集架構太過相似、缺少新意
;後者純屬武俠小說,推理成分極為薄弱且文字難讀,去年入圍決選始終難以令人信服。
但今年的這篇《踏雪無痕》,雖算是《夏燕芙蓉》的系列作,卻是本屆宋杰認為「兩好三
壞」的其中「一好」。「夏歷言」和「五毒教主」這對拍檔的塑造更為立體,互動也益發
自然,不像前作僅是功能性角色。作者細緻編排、把武俠跟推理熔為一爐的企圖至為明顯
。首先「推理」到「武俠」方面,本作將密室殺人、筆跡鑑定、暴風雨山莊等推理小說經
典概念做了手腳、使其融進武俠小說的脈絡而不顯突兀;而「武俠」到「推理」部分,作
者又能謹守分際、對於角色特質和各自擅長的武功做了面面俱到的限制,巧妙避開「魔法
」(武俠)會突破物理限制的推理小說戒律,形成能自成一格的正統推理小說佳作。
對話方面,本作也比其前作更加易讀,古文的靈活運用並不會造成累贅之感,反而因題材
的特殊性推進了讀者的好奇心。若要說有缺點,可能就是對真兇的描寫過多,使得結局太
好預測,閱讀經驗豐富的讀者應能很快從老派的架構中猜出兇手的身份。但對於「踏雪無
痕」的謎團講解有條有理,雖然稍嫌簡單、不過考量到背景是在限制頗多的古代,能從此
一微小枝節發展成整個故事,這方面應給予作者肯定。
第二篇:進化的引信
作者:舟動
官方簡介:
「啊,好燙!——手心觸及顆粒狀的物質,又像是粉末,溫度頗高。熱度宛如轉化成一股
強烈電流,刺激腦部」看似意外的事件,串聯著人體自燃、杜松引信等種種謎團。細膩糾
葛的人物刻畫,讓本篇故事更添可讀性!
此篇已確定獲頒為本屆徵文獎的首獎作品,亦是宋杰認為「兩好三壞」中的第二個「好」
。作者舟動去年的投稿作品《透納提烏的焰石》與筆者的拙作《芬里爾的鎖鏈》,因為同
樣都用古文明的神話角色作為篇名、同樣筆法細緻、同樣以切換視角製造懸念,一度被作
家李柏青誤認為兩篇出自同個作者,也算是一番緣分。
閱讀本作時,有點類似《偵探伽利略》系列和京極夏彥作品的混合版,雖然我對兩者都不
甚喜愛。本作對角色的著墨並不深入,而是以大量歷史文化、科學及人類學知識快速推進
人物對話、且事件發展的節奏明快、文字可讀性在決選作品中算是較高的。同時也是本屆
唯一附上示意圖說明場景的作品,作者對原住民知識應小有研究,用心程度值得稱許。
前段雖說對角色著墨不深,可能僅是筆者對「宋劍軒」這位居於偵探地位的主角無甚好感
而已。他的所作所為在我看來有點不似常人的反應,卻又不是如福爾摩斯那般令人感到有
趣或新鮮的反應,令本作在我心中扣了點分。故事中「其他重要角色」的描寫反而更深得
我心,其中某些人物情感上的交錯連結、環環相扣的鋪排縝密有理,層層堆高至結局令人
隱然動心,但可能作者的文字功力火侯未到、也或許短篇的格局無法盡情揮灑,直至掩卷
之後仍無法讓我達到嘆服的境界,稍嫌可惜。在這方面,第八屆徵文獎中東默農的作品《
刑》就做得很好,我多年來屢屢閱讀、仍為其字裡行間營造的文學氣氛拍案叫絕。
第三篇:法律與淑女
作者:弋蘭
官方簡介:
「孟正平行事低調,給人的感覺就像一杯溫開水,完全看不出是個連續殺人犯。女童案件
發生後他成為重大嫌疑犯,鄰人難以置信,甚至疑惑警方是不是抓錯人」舞台劇一般層層
堆疊謎團,卻又不失優雅精緻的故事,讀來目眩神迷!
「兩好三壞」中的三壞之一。
首先是篇名「法律與淑女」,與人稱推理小說鼻祖之一的柯林斯某部知名小說同名,這點
已然令人疑惑;而與作品實際內容又無甚關係,僅是因為三個破案角色之一的女性就讀法
律系且綽號叫「淑女」而得此篇名,若非未來可能發展成系列作品,單獨看這篇名算是取
得相當不合常理。
本作兩個最令筆者欣賞的點,其一在於兇手動機的描繪。這個構思的骨架相當出色,功力
高的作者應可發展出優秀的長篇。但可能光是想出這樣的結尾就已令作者耗盡心神,使其
無力對配套的劇情深入發想;其二是作者對細節考究的執著,有些資訊雖不全然精確但不
影響作品內在邏輯,比較清晰的例如法律制度、人物生活背景、物品和場景的相對位置等
,讓閱讀時畫面就如投影片般一張張浮現淡出,
明顯的缺點是浪費過多筆墨在無關的人物描寫。其中檢察官、法學教授、女學生三人周旋
於兩個場景、一同合作破案的安排在初讀時感到新鮮,越至尾聲越令人疲乏。描述殺人魔
角色的段落在筆者讀來亦嫌冗贅,且與一般電影的殺人魔刻板形象並無太大差別。字裡行
間能感到或許作者本身很鍾愛以上角色、希望增加他們的篇幅。這在創作上固然是好事,
但角色做作的對話和行為,對於心煩氣躁的讀者來說只是雪上加霜而已。
「推理小說」是由「推理」跟「小說」兩大元素組成。推理方面,本作破案解釋的過程有
點跳躍,彷彿繞了一大圈又沒什麼精彩論述(結尾卻突然砰一聲冒出奇怪的東西);「小說
」部分,本篇的文字略為生澀、文學性也相當稚嫩,有點像在看一個自己沒興趣的對象寫
的流水帳日記,很多段落感覺只是在堆砌冗言贅句,絲毫無助於劇情推展。以檢察官和教
授的身份來說,角色的對話內容有時過於幼稚、有時稍嫌做作,例如穿插故弄玄虛的專有
名詞,讓這篇可讀性大大扣分。
如前所述,對於被綁架女孩的家庭背景有詳盡描述,但某些文字幾乎相同的段落甚至重複
了兩三次,令人懷疑作者是否按到複製貼上。一般來說為了讓讀者不至於忘記某些重要資
訊,偶爾點到說過的資訊是推理作家慣用的手法。但技巧成熟者會將資訊融入對話、或看
似不相干的描述中,使讀者無形間複習了重點。雖然寫作風格各異、技巧不可強求,但本
作身為決選入圍作品,寫作手法相形之下仍較為薄弱。
第四篇:天蠍之鉤
作者:沙棠
官方簡介:
「她有著讓我無法轉移注意力的完美馬尾,走路時馬尾自然地擺動,像鋼琴節拍器似的幾
乎將我催眠。我就時不時幻想要是我能揪起她的馬尾,親吻那欲拒還迎的嘴唇」由愛而生
的謎團戴著敘詭面貌,乍看是尋常套路,然而......
「兩好三壞」又一壞。
本作從星座主題帶入,每個角色似乎都有各自星座專屬的性格,初讀時令人耳目一新,以
為有什麼跟星座相關的推理過程;但繼續讀下去、筆觸就越顯單薄,足見作者對星座的研
究似乎意興闌珊、見皮不見骨。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現在一堆網站每天都有免費星座運勢
的資訊,放在網路上自由點閱都還未必有讀者,主角竟會因沉迷星座花錢參加付費網站,
這個草率的設定最讓我難以入戲。並非說是完全不可能發生,但作者的設計也太便宜行事
了點。
其實這篇乍讀之下還挺有意思的,主角輕盈幽默的自嘲語調,令人想起第十三屆徵文獎決
選中呂仁的那篇《重返竊案現場》,但兩者的發展天差地遠。本作前段成功營造出《愛的
成人式》一般的詭異氛圍,主角東拉西扯單戀心情之餘,令人懷疑是否在平凡文字之下暗
潮洶湧,起初還算略感興奮。
但正如官方簡介中所言,「……戴著敘詭面貌,乍看是尋常套路……」,既然封底簡介都
這樣說了,下面這句應該也不算是爆雷:筆者讀完還真覺得純屬敘詭的尋常套路,而且是
簡單到不行的那種。對一般讀者可能有某種程度的意外性,但正因結局簡單輕巧,本作必
須大量運用額外元素支撐整體骨架,而主角的推理過程就成為後半部的主題了,這也是讓
本作迅速扣分的部分。因為謎團並不大,偵查過程就顯得太過膨脹而故弄玄虛;好幾個重
要角色讀起來像是同一個人的語氣,代入感很低;主角自己一開始輕盈的語調也變成無限
迴圈,許多段落透出沉悶的重複感。這些缺點都讓本作在我心中的分數如直落峭壁般陡降

然而最後的最後,角色簡單的幾句對話,氣氛上營造出詭異的綿延感,這點值得欣賞。
第五篇:廢墟惡靈
作者:克拉珊
官方簡介:
「我以前常做一個廢墟場景的夢,它並不恐怖,反而讓我覺得像回到家一樣,或許那是我
前世的記憶」被遺忘的記憶,被遺棄的事物,都有一種神秘的美感;懸疑與驚悚的巧妙結
合,多層次的推展讓人不可自拔的渴望知道結局!
非常金田一風格的龐大骨架設定,但本作卻沒長出相應的血肉,讓它成為宋杰心中「兩好
三壞」的第三壞。
台灣推理圈子不知為何,似乎對華美文筆有著莫名排斥,有段時間我一直不能理解。隨著
閱讀量日增,我似乎慢慢體會到,文筆的華麗在推理小說中經常只是藏污納垢、或是膨脹
原本輕薄的謎團而已。島田莊司的文筆也很華麗,但他的詭計經常更華麗,因此也廣受歡
迎;像東野圭吾那樣、在洗鍊的筆觸中將推理過程描述的清晰易懂,簡單卻又不失溫度,
可能才是通往大師的修練之道吧!
雖說如此,本作格局宏大、字裡行間的文學筆觸也有一定水準,初讀之際其實是我喜歡的
類型,例如「他的髮絲在陽光下透出咖啡色暖暖的光澤,與秋天寂寥的枯黃草地融為一體
」、「我當時所恐懼的告白失敗的痛楚,遠遠不及它闔上眼所品嘗的苦澀」,一時間頗有
連城三紀彥之感,但讀到最後闔上書、我也只品嘗到苦澀。
本作的真相一層包著一層有如俄羅斯娃娃,且走的是強硬的本格派路線,在短篇小說的有
限篇幅下、作者為了設計如此龐雜的劇情想必煞費苦心,努力值得肯定。但我有很大的信
心,初讀的讀者想必會認為「我到底看了什麼」,因為完整劇本似乎只存在作者的抽屜裡
,而不是反映在成品的清楚易讀之上;作者濃烈的文學筆觸,又讓本就複雜的謎團更顯撲
朔迷離;角色的互動機械而不自然、一些人物檯面下的互動也不合常理(例如警察和精神
科醫師),確實有點像作者喜愛的密室逃脫劇本,但這次徵文的是小說;推理過程幾乎像
是自說自話,一開始的推論讀者都捉襟見肘了,導致結論的多次翻轉參與感很低。
閱讀本屆決選作品的過程中,這篇最是令筆者感到痛苦。中間好幾次其實都不想讀下去了
,無關緊要的內容多次重複,而應該詳盡描述的重點卻只用「微物跡證證實」輕筆帶過,
令人感覺像在看「五分鐘推理」之類的遊戲書。讀完餘味非常不佳,無法帶來任何劇情上
的驚訝、知識上的喜悅、情感上的滿足;雖說是推理小說的比賽,但推理小說能帶來的感
動或樂趣一樣都沒有,簡直不忍卒睹。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