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w: [新聞] 數學老師改行做配樂 人生急轉彎拿下金馬

作者: filmwalker (外面的世界)   2020-04-17 11:21:15
※ [本文轉錄自 Indie-Film 看板 #1UcI2RUe ]
文|陳立妍
數學老師改行做配樂 人生急轉彎拿下金馬獎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0insight003/
好萊塢名導史蒂芬史匹柏曾說:「我始終認為聲音比影像更能引領觀眾融入故事。」配樂
是電影不可或缺的一環,與故事情節、場景及角色情緒交融,為影像達到烘托氣氛之效。
從事配樂創作、樂曲編寫的台灣新銳配樂家盧律銘,去年以電影《返校》2度入圍金馬獎
「最佳原創電影音樂」「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並以《返校》主題曲〈光明之日〉斬獲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他形容電影配樂是極致的團體創作過程,巧妙地存在於電影中,猶
如其中一塊重要的拼圖,追求的是完整而非完美。
盧律銘大學就讀數學系,自認高中時期非常叛逆,因為數學特別好,選填大學志願時便選
擇了數學系。進入大學後,盧律銘自組樂團,樂團成了他生活的重心,雖然畢業退伍後曾
在補習班當老師,但依舊對音樂抱有熱情,希望從事音樂相關工作。
在父母提議下,盧律銘決定先取得音樂專業相關文憑,因為從小深受姊姊、導演盧謹明影
響,喜歡電影也熱愛音樂。雖然非相關科系畢業,但他以紀錄片《混口飯吃》成功申請進
入英國Kingston大學電影電視配樂研究所就讀,順利獲得碩士學位,而他的第一部電影配
樂作品,正是盧謹明執導的《接線員》。
盧律銘小檔案:
1982年6月23日生於屏東
義守大學數學系、英國Kingston大學電影電視配樂研究所畢業
作品暨得獎經歷:
2019 電影《返校》配樂,以〈光明之日〉與雷光夏共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
2018 電影《小美》配樂
2016 電影《接線員》配樂
2016 電視劇《天黑請閉眼》配樂,獲金鐘獎最佳音效獎
2016 單曲〈Enter Darkness〉,獲金音創作獎最佳電音單曲、最佳樂手獎
2012 專輯《Quarrel》,獲金音創作獎最佳電音專輯
案子做一半被換掉 他不死心組樂團練兵等機會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0insight004/
從英國學成歸國後,盧律銘接到的電影配樂工作來自導演侯孝賢、賈樟柯的御用配樂林強
。當時他詢問林強是否可以去當助理?沒想到林強直接將手上案子介紹給他,但還沒做完
就被換掉。盧律銘笑說:「對方覺得我做的東西太不商業,那時打擊很大。」
之後,盧律銘經歷一段長時間的等待,而在等待機會再度來臨時,他透過組樂團維持創作
能量,亦替廣告、舞台劇製作配樂。由他創立的電子樂團「棋盤上的空格」,更2度獲得
金音創作獎肯定。對盧律銘而言,這段時期猶如備戰練兵,等到2016年姊姊盧謹明執導的
電影《接線員》找上他,學習累積的經驗便成了養分,而在《接線員》上映同年,他也以
電視劇《天黑請閉眼》贏得金鐘獎最佳音效獎。
音樂創作是由內而外,創作者從內心發想、串連後完成整個架構。但配樂創作為由外而內
,須吻合影像與導演想要的曲風,有明顯的框架需遵守,配樂家得從中自行找到創作空間
,或往更深層挖掘音樂在情節、場景中扮演的角色。
而讓盧律銘第一次特別留心配樂的電影,是恐龍迷都很熟悉的《侏羅紀公園》。「有時候
看完電影,回想的不一定是劇情,可能是電影裡面的旋律,讓我對影像裡的音樂變得比較
敏感的就是《侏羅紀公園》,也因此注意到電影配樂這個行業。」
他分析廣告配樂講求快、狠、準,運作速度快速;舞台劇的配樂則需要和所有演員共同發
想,創作過程相對漫長,演員每次排練結束後,可能產生新想法,創作過程會不斷生長;
而電影配樂則是極致的團體創作過程,製作不同領域的配樂必須切換不同創作方式。
盧律銘指出,對配樂有熱情的人多數想從事電影配樂工作,但銜接產業最困難的一點則是
如何拿到第一份工作?「我認為做電影配樂最困難的是等待第一個機會.有時候必須花費
非常多時間等待,也看你願不願意堅持下去。」
小號吹太好被打槍 他學到:配樂追求完整非完美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0insight005/
台灣新銳配樂家盧律銘,接連以電影《小美》《返校》入圍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
「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致力為電影音樂注入不同的新風格,而與導演的溝通也是配樂
創作中最重要的一環。
盧律銘表示:「一開始的創作我會用我的角度來看,但導演的角度可能完全不一樣。第一
版的demo或是幾個比較重要段落完成後,我會先給導演聽,確認風格方向對不對?如果對
了就會很順利,不對的話就要想辦法磨合。」而在達到平衡的過程中,最重要的是不能失
去自己。
然而,實際上最常碰到的問題是某一段音樂他以男主角的心情進行創作,但導演希望從女
主角的視角出發。此時盧律銘通常會以導演的意見為主,進行調整,「畢竟真正看電影的
角度是導演,他想表達的東西只有他最清楚。」而判斷使用哪種樂器或旋律,甚至是演奏
、呈現方式,不僅仰賴直覺及對畫面的敏銳度,更像是做實驗,可能成功,也可能失敗。
他舉《天黑請閉眼》導演柯貞年的新片《無聲》為例,該片以聾啞學校為背景,講述一名
新轉進啟聰的聽障少年,意外發現校園長久以來的性侵事件。因片中主角有大量比手語橋
段,他採用哼唱、呢喃等人聲營造壓迫感的氛圍、反映角色內心凌亂等情緒。不過,某些
四部人聲在混音時,盧律銘發現低音貝斯與主角的臉不搭,因此將貝斯的聲音去除只留下
三部人聲。
而前年他以電影《小美》入圍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音樂與原創音樂歌曲,但當時錄音結束
進入終混,則是因某段小號演奏得太完美,讓監製鍾孟宏覺得脫離情節,於是他找了前一
個小號手吹得沒這麼好的版本,結果效果反而更好。這次經驗也讓他學到:「電影配樂追
求的是完整而非完美。」
「以前做配樂我都希望找很好的樂手,很完美地呈現音樂的每一個部分,在這之後我做配
樂則思考,如何讓影像和音樂搭配到一個最完整的狀態?」盧律銘說。
桂綸鎂主演新片《腿》 盧律銘調配特殊音樂氣味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0insight006/
楊祐寧與金馬影后桂綸鎂主演的新片《腿》,改編自鏡文學內容籌製總監張耀升的親身經
歷,也是他首部編導的電影,除了找來金馬獎「最佳導演」鍾孟宏擔任監製,配樂則由去
年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得主盧律銘操刀。
製作《腿》的配樂時,盧律銘透過貝斯、低音提琴、木琴等樂器,配合角色和劇情發展,
音樂風格有時輕鬆,有時令人毛骨悚然。也因《腿》的題材非常特殊,必須讓音樂在電影
中有一種特殊的氣味存在,讓盧律銘製作配樂時煞費苦心。
他舉例:「像是片中使用了一些古典樂,配樂和古典樂的關係也需要取得平衡、配樂風格
不能跟原本的古典樂太像,要把它拉出來一點,但又不能太跳tone。」
盧律銘強調:「走在現實與非現實之間,就是音樂的工作。如果戲已經非常濃烈,我會讓
畫面說話,有時沒有音樂反而是好的;或者某個橋段的聲音設計很精彩,音樂就必須退一
點,不能同時有兩個主角,而是要達到一個最平衡的狀態。」但也因配樂是「無形」的存
在,且觀影時觀眾大部分聽到的仍是聲音,若音樂出現得太過刻意,反而會令觀眾的情緒
跳走。
從姐姐盧謹明執導的《接線員》.到《小美》導演黃榮升、《返校》導演徐漢強,再到近
期的《腿》導演張耀升、《無聲》導演柯貞年、《消失的情人節》導演陳玉勳,盧律銘認
為和不同的導演合作,每一次都是不同的經驗與經歷。
而電影上映後,他坦言回頭看每部作品,都一定會有感到遺憾的地方。「從大銀幕看,你
會發現有一些地方好像可以做得更好,但重要的是下次可以怎麼修正?盡量不要抱有遺憾
。」
台灣做電影配樂太苦 金馬得主:歹路不可行
https://www.mirrormedia.mg/story/20200410insight007/
電影配樂被形容為台灣樂壇最冷門、成本最難回收的工作。盧律銘坦言,因預算問題電影
配樂製作多在定剪之後才開始創作,且預算在台灣電影製作費中僅占九牛一毛。
電影配樂製作過程繁雜瑣碎,創作者初步發想後,必須先和導演確認風格再投入創作,有
時甚至哪邊該下音樂?雙方都可能有不同的意見,之後便是不斷的嘗試與溝通,等到創作
完成,再進入編曲、製譜、錄音、混音等流程。
盧律銘認為電影配樂最理想的創作狀態是讓創作者在看到劇本時,即能開始發想創作,等
到影像定剪之後,再進入更細部的發展,但礙於預算問題,台灣的電影配樂的製作多是在
定剪之後才動工,創作期也被壓縮。
因盧律銘製作配樂時堅持使用真實樂器錄音,配樂人事成本高昂,從樂手到混音師,往往
動輒超過10人、20人,當劇組無法提供相對的預算,他第一步會先縮減編制,若成本仍無
法負荷,求好心切的他甚至不惜自掏腰包貼補製作費,再來則是嘗試申請文化部的影視作
品原聲帶類補助。
以《返校》主題曲〈光明之日〉奪下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獎後,盧律銘除了壓力之外
更多了份責任和使命感,期盼未來配樂製作在電影成本分配比例上,能逐漸佔有一席之地
,從業環境更健全。
雖然笑稱電影配樂工作是「歹路不可行」,但盧律銘認為,配樂工作有趣之處,在於擁有
無限可能。「一個畫面可以搭配任何音樂、曲風,找出哪一種對故事而言是最對的?正是
配樂的魅力。」
作者: zuiden (南)   2020-04-17 23:32:00
很喜歡這篇提到的在台灣從事電影配樂的細節,謝謝分享
作者: Coolruehl (cool)   2020-06-27 16:26: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