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岩] 中岩書討Ch11-垂降

作者: xkiller1900 (cerberus)   2016-08-23 17:46:36
[垂降系統]
垂降系統有四個環節,固定點、繩子、確保器(或人身)、垂降者。若有任何一
環節出了差錯,後果不堪設想。不論任何情形之下,垂降前都一定要再次想過這四個環節
,確認沒有問題。
[固定點]
固定點必須好好架設,開始垂降後往往無法再回來做調整。架設固定點時應注意固定點對
繩子可能造成的影響,是否太銳利會割繩、磨繩。一個確保站通常會有一個以上的固定點
,固定點間的角度也不宜太大。(p.190,11-2)
若有他人遺留的sling等確保環,應審慎檢視再使用。若只有sling而無垂降環或大D,則
因上次抽繩可能摩擦弱化sling,不建議使用。
天然固定點可固定於活的、穩固的樹幹上。若有粗壯的樹枝,會降低落石、無法收繩的機
率,但樹枝斷裂的機率也會增大。固定時應套上sling,不建議直接過主繩垂降。(P.191
,fig11-3)
如固定在岩角上,則必須其角度不會滑出。基於這點,使用樹木能是較為翹盪的選擇,如
對固定點有疑慮,則應架分立系統或使用一個以上的備用固定點。
使用人工固定點請至少用兩個以上。
Bolt跟 piton常會被打在岩面上,若需使用時,應謹慎評估。
他人遺留的chock,很可能是他人使用後無法移除,應謹慎評估後再使用。若需使用,會
以sling纏繞騎上,以類似天然固定點的方式使用,而舊有chock上所連接之sling則不應
信任。
架設固定點應參考第十章確保中的確保站,須遵守SRENE原則
[繩子]
繩子與sling連接最好加一個垂降環,若沒有,則應小心繩子滑動時摩擦生熱,造成sling
強度降低。將繩子的終點固定在sling上是一個替代方案。
垂降環通常使用鋁或鈦製作,直徑1.5inch(3cm),已非焊接製作的為佳。
若固定點只有一個,再垂降環之外會再加一條sling,作為備用。
垂降接繩可利用雙單結(較不易咬進岩縫、冰雪)、雙八字(較容易拆)、或雙魚人結(穩固
但很難拆)。並留下12-16inch(40-60cm)的尾巴。使用雙八時應再加上一個收尾結以確保
他不會鬆開。(?)
打結處應該離固定點很近,且應在兩繩的下方(指下方繩,方便收回並避免壓繩磨耗或無
法回收)(fig.11-7)
繩子不可抵靠在岩角上(或冰、雪的邊角面),要以sling延長時,須注意sling的長度
(p.194,fig11-8)
若固定點是岩石、耳片、岩釘,則一定要先用sling延長,千萬不可直接用主繩綁,不然
主繩很容易摩擦損壞。
可使用兩條不同直徑的繩子接繩,但要注意應以細的連接固定點,且有一條很可能會滑得
比另一條快。(p189)
拋繩應將繩子每一端理成兩把,以蝴蝶盤繩纏繞,先拋繩中,再拋繩尾。為避免繩子通通
丟出去,將繩中打一個繩圈以勾環掛在固定點上,確定四個繩圈都已拋出並無纏繞,才將
繩圈及鉤環移除直接套入sling中。
拋繩前應喊”rope”,以警示周遭,並注意環境是否穩定,如風向、地勢、地物。
若是垂降,有時也可以將繩子帶在身上(掛著或裝在袋子等),邊垂邊給繩。(下方有諸多
障礙物如樹枝時)
注意保持兩股繩子的長度一致,尤其當你所使用的繩子兩股繩徑不一樣時,通常較細的那
一邊會移動的較快,相對於另一股來說。
即使你使用的繩子繩徑一樣、繩常一樣,仍須注意這項問題。
[確保器]
快扣法(1有鎖+3無鎖,可將有鎖換成2個無鎖) 請見圖11-11 應注意方向性,不要裝反。
若制動力不足可再加第二個制動快扣,或甚至第三個
八字環 不可使用雙無鎖替代有鎖(?),較ATC會扭繩
ATC
義大利半扣 很會扭繩
確保器可使用自我確保系統做延長,使之離身體較遠。
利用sling結合制動結、自我確保系統的垂降系統。fig.11-13
[無器械垂降法](人身垂降)
之字形垂降法(Dulfersitz)(fig. 11-14),摩擦的地方會痛,可以用衣領保護脖子
手臂垂降法(arm rappel)(fig. 11-15),很少用,不可再過陡處使用,僅應在較緩的
坡度上簡易使用。應先確定繩子經過的地方有衣物保護,不然會很燙
[垂降技巧]
再次檢查垂降四環節
開始垂降前請大喊“開始垂降(On rappel)”,結束後喊“垂降完成(Off rappel)”
垂降前應移至低於確保站的地方
垂降應特別注意鬆落的岩石(垂降完畢人員應躲避)、over面(懸岩)、有角度的垂降(怕擺
盪)、身上的雜物(怕咬進確保器或卡到東西)、下方繩索糾結(應先中途停止解開在繼續)
。垂降應攜帶至少一條普魯士與一把刀子,以割斷不小心卡進確保器的外物。
垂降中途可以繩纏腿部、自鎖結、普魯士結、摩爾固定結將自己停在半空中。
[多段垂降]
當在收了第一段垂降時就無退路了。若在未知地形處應盡量避免多段垂降。
[增加安全(safety backups)]
用自鎖結或普魯士結自我確保(fig. 11-19),綁在主繩上(轉三圈左右),並用大D連
接吊帶腿環。抑或將確保器延長,然後在確保環上做自鎖結
下方隊友確保,可請下方隊友抓住繩尾,確保垂降速度不會過快
繩尾應打上大結(如八字),避免不小心垂降到底脫出。但必須注意此結可能也會造成繩子
卡住。
上方確保 隊友可在上方獨立架設確保站確保垂降者,一般僅在新手或傷者垂降時使用
[抽回固定繩]
抽繩應抽靠近地面、岩壁那端,以防兩繩交疊外側繩將內側繩壓緊卡死。若有接繩,則更
應注意要抽哪一條繩。
通常由最後一位垂降者先抽動要抽的繩子,讓隊友知道記住。
最後一位垂降者可在確保器下加一顆勾環,或用手指將繩子撥開,以防繩子扭轉在一起。
若不幸卡繩,則應左右晃動繩索,但也需注意如此做可能會造成落石。如果真的抽不下來
且此繩必須回收,則由優至劣有以下選擇
1. 另一端仍夠長,以此端確保上攀。
2. 另一端繩不夠長,則用自我確保的方式先鋒攀登。將可用的繩子連接固定點,利用普
魯士上升,並放置中間支點。
3. 若不能做任何確保,而隊伍沒有繩子又無法繼續前進,則最後一個方法則式直接以普
魯士結或是上升器沿著繩子上升。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