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總冠軍戰心得

作者: hogo8888 (Hogo)   2014-10-25 15:04:39
我是去年經典賽之後才開始看中華職棒的新球迷,
如果以下的心得分享菜味很重,還請大家見諒 @@
======
跟很多新進球迷一樣,我是去年經典賽之後才開始看職棒的。
我是北部人,當時為了要支持恰恰還是智勝的球隊,一度苦惱過。
人生第一次現場看職棒是在去年天母球場的兄弟 vs Lamigo。
當時我是坐在兄弟區,因為從來沒有聽過Lamigo,對這球隊不太有印象(跪~)。
除了大師兄以外全部不認識(再跪~)
我看球必須帶老婆和兩個女兒一起出門,
但是她們對棒球都一點興趣都沒有,
加上那天對兄弟球迷的印象非常不好,
而且附近有個人一直吹很刺耳的喇叭,讓我們全家人都感到很不舒服。
(後來才知道這些個案球迷已經有個名稱叫『爪爪』)
差點讓我人生第一次進場看職棒比賽,也變成最後一次。
幸好後來朋友再約一次去桃猿主場看球,
我使盡偷搶拐騙招數將老婆跟兩個女兒再騙去球場看球一次,
沒想到徹底改變這一生的命運(有那麼嚴重嗎?)
桃猿主場的魅力相信不需要我再贅述了。
總之意外發現連我兩個女兒也可以跟著唱唱跳跳,
老婆也覺得看球舒服,活動很多,玩的很開心,
最重要的是球迷感覺都彬彬有禮,而且攜家帶眷的也相當多。
因此雖然他們對比賽規則一點也不懂,
但卻終於願意再來看球。
就這樣一次變兩次、兩次變四次,四次變八次......
不知不覺就愛上看球這個活動。
相信大家還記得去年Lamigo戰績慘澹,目標是不要墊底。
但是這卻完全不影響我們家支持Lamigo的決心。
因為球團經營的態度實在是太感心了~~~~
讓看球超越勝負,變成一個完全可以媲美演唱會的最佳假日休閒活動。
輸了還是開開心心,贏了有煙火看更棒。
後來我在車上燒了一整卷Lamigo的加油歌,
兩個小孩回家也自己拼命找Youtube練習舞步。
到了今年,我們全家連同兩個小孩,
都是只要聽到前奏就可以立刻跳出所有應援曲的模範10號隊友(驕傲)
甚至老大還被我送去暑假的Lamigirls夏令營特訓(遮臉)
總之我們家已經變成徹底的Lamigo球迷。
甚至今年上半季冠軍封王的那天,
我老婆竟然在我出國的時候自己帶小孩去拋彩帶(淚~)
她們三個從對棒球原本完全沒興趣的女生,變得比我還愛Lamigo。
==== 廢話太多盡快進入主題分隔線 ====
今年原本買的票是G1與G6,因為我們家只有週六能去看球。
平常我因為工作的關係,有時候會待在台中。
今年G3我在台中的家裡看電視轉播,
在5:0領先的時候,我就Line我老婆說:
「Sorry!但是我明天要自己去封王了!哇哈哈!誰叫你上次不等我!」
接著馬上衝去7-11買票。
隔天是G4,我上班的地方離球場只有15分鐘的距離,
因此我還好整以暇,先去麥當勞買好晚餐,五點半才出門。
沒想到球場附近大塞車,在高架橋上堵車時看到開場煙火.....
好不容易下了高架橋,到處車子都滿滿滿、塞塞塞,
根本找不到停車位,心裡越來越慌......
後來找了一個紅線的位置隨便就給他停下去,
心想就算被開紅單也認了,當作祭品......
走到球場外面的時候,聽到球迷大喊,心情超級緊張。
後來才知道是大師兄單發全壘打。
走進球場以後,左外野已經全滿,
全滿是指所有能坐下的地面都已經塞滿,
包括後面的走道能看見前方的縫細也都塞滿人。
只好先去右外野。
但是右外野完全聽不到加油聲,而且還有兄弟球迷,不方便加油。
於是回到左中外野,找了一個位置坐下。
可是左中外野一樣完全聽不到指揮的聲音,
於是大家雖然很努力想要跟,但是聲音卻稀稀落落,
不打鼓的時候根本拍子亂七八糟。
我雖然已經經過一年的訓練,
但是沒有人帶頭、家人又不在身邊,恥度還是不夠,
因此雖然加油棒甩的很用力,但是嘴裡卻只敢小小聲加油。
我想這就是G4輸掉的主要原因,氣勢完全被打散了。
G4比賽結束,開回家裡的路上越想越不甘心,
經過7-11馬上進去再買G5的票,並且Line老婆:
「我知道是你的念力想要回桃園拋彩帶,但是我不會讓你得逞的!明天就要拋!」
XD
==== G5 分隔線 ====
G5這天不敢大意,五點就衝去球場,找好昨天看好的停車位。
沒想到提前一個小時進場,還是左外野早就被佔滿。
有了昨天的經驗,我不敢再去中外野,於是在左外野找空位。
結果就在第一排的攝影機附近,
遇到好心的10號隊友看我在找座位,直接把包包拿起來讓位子給我,
揪感心~
開賽前跟左右朋友聊起來,左邊是台北殺下來的,右邊是台南殺上來的,
而且都是二連戰,台南的昨晚還特地住台中沒走,非要看到拋彩帶不可。
開賽前看到先發名單,泰霸 vs 江忠成,
基本上認定今天絕對拋彩帶,心情輕鬆。
沒想到一開局泰霸就拇指流血,出現危機。
一旁兄弟啦啦隊長拿著麥克風在喊:「還要多久?」(repeat)
但是沒有太多兄弟球迷願意跟著喊,
顯然大部分兄弟球迷素質都還是相當好的,
不過也讓人同情起兄弟球迷,球團不用心已經很慘,啦啦隊長又是這種素質......
(真的聽到『防守』的時候,我都幫兄弟球迷感到尷尬,
畢竟將來大家還是要一起為中華隊以及中華職棒加油。是好對手,但不是敵人)
一局先被得兩分,豪哥臨危上陣,觸身又掉一分,心情down到谷底。
不過這也提醒我以後遇到輸掉的一方球迷,真的要多體諒人家的心情。
第一局打到第四局,局局有攻勢,結果一一都受阻。心情悶到爆。
但是這天官方啦啦隊的位置在分數牌附近,
能夠有效團結起整個左外野的10號隊友,
於是大家整齊畫一唱起加油歌,希望能幫球員打氣。
結果第四局攻勢再起,杰哥要大家放下手中的加油棒,改用雙手加油。
為了幫Lamigo集氣,拍到手都紅了(後來上廁所的時候聽到大家都是在說手痛 XD)
果然神奇的一局逆轉!
左外野到右外野一半的Lamigo隊友又叫又跳,氣勢一下子就回來了。
六局開始左外野10號隊友幾乎每一句都是用嘶吼的,
逼得兄弟啦啦隊用麥克風大喊:「防守!」
那時說真的被麥克風壓到我都聽不見自己的聲音,
但是還是用盡全身力氣嘶吼。
雖然只贏一分,但是按照這氣勢感覺大勢抵定。
突然七局教練團宣布換投手,把邁能換上場,
隔壁的球迷慘叫一聲:「啊~~~~ 賣鬧啊啦~~~~ 教練~~~~~」
瞬間感覺勝利又離我們遠去。
說真的,七八這兩局邁能投球的時候,真的是整場比賽最緊張的時候,
每一球投出都讓人七上八下,
特別是在他又『不負眾望』投出三壞球的時候。
沒想到奇蹟出現,也是我心目中喜愛球員的周董竟然被他三振,
那一瞬間左外野的歡呼聲響徹雲霄。
心裡的感想真的是:「不會吧~~~~~~ 賣鬧啊啦~~~~ XD」
(相信這兩者的典故10號隊友都清楚)
小米上場之後,基本上就是純粹欣賞的角度在看球,
連恰恰上場也不太擔心(也是我超喜愛的球員),
感覺反正有小米在一切就穩了,
球速竟然可以快到連短打都難。
恰恰被封殺在三壘的時候心情很複雜,一方面超開心化解危機,
另一方面為恰恰表現不好感到惋惜,其實心裡一直很希望他能有好表現。
後來聽說有爪爪當時竟然扔水瓶,還去罵他為什麼要衝三壘。
聽到真是整個火氣上來,誰會想要被封殺在三壘?
球員需要的是鼓勵,不是這種責罵好嗎?!
......咳咳,不小心離題了,抱歉。
就像第一局超級喜歡失誤的時候,其實我也聽到10號球迷有人抱怨,
但我那時就馬上對隔壁說:
「他的個性一定會討回來的,而且逆轉奪下總冠軍比較好看!」
感謝超級喜歡沒讓我食言 XD
第九局其實也是差在氣勢。
其實棒球三出局沒滿之前,一切要蓋棺論定都還早。
但是因為前一局兄弟中心打者攻勢受阻,氣勢差距更大,
第九局左外野的嘶吼聲已經連我們自己聽了都覺得超大聲,
第一次能夠壓過內野的麥克風,
結果攻勢再起,又創造了一個大局。
九局下基本上就是在等拋彩帶,留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這場比賽從一開始篤定獲勝,中間沮喪認為要回主場打G6,
後來瞬間逆轉,第九局又大勝,心情好像洗三溫暖。
但也因為如此,確定封王拋彩帶的那一瞬間,心裡的感動真是筆墨難以言喻。
賽後訪問就不贅述了,只想澄清一件事情。
藍眼人賽後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
他回答:「爽~」
接著馬上被學長包圍,學長邊噴香檳邊喊著:「強攻強攻」,
後來記者繼續訪問,他大概停了三秒想不到要回答什麼,
就說:「強攻」
有實際看到這段轉播的人就會知道他並沒有貶低對方的意思。
請不要因為記者的報導就讓今年拼勁最猛的新人被誤會。
不過這或許是大家接受尺度的問題。
以我來說,其實我覺得兄弟吊著猴子讓大家打其實滿可愛也滿有創意的 XD
那時我還開玩笑對旁邊的人說:「我們要為我們壯烈犧牲的伙伴復仇!」XDDD
Lamigo這邊也有插著大象玩偶,說真的我都覺得很好笑,算是場邊鬥智的一種。
而且我覺得「強攻」就跟「全壘打」、「安打」一樣,
不是一邊說了另一邊就不能說的口號。
但是我相當反對喊一些負面的口號,例如超級討厭,
或者在球員受傷的時候竟然啦啦隊長帶頭喊:「還要多久(or 不要裝了)」
這實在萬萬不可取。
誠心希望兄弟的官方啦啦隊可以進化成為像Lamigo這樣,
以正面、積極的方式來鼓勵球員,偶爾雙方鬥智耍賤一下,倒是無傷大雅。
不要搞到明明是來參加一個有趣的娛樂休閒活動,
卻變得要場外單挑一般......。
那個或許是多年前的棒球文化,但在Lamigo引進最新的經營理念,
將從不進球場的我吸引進場,讓犀牛與獅子紛紛效法跟進,
中職眼看就要再次興起成為全民運動的萌芽階段,
真心希望兄弟以及後續將要陸續加入的隊伍都能效法。
任何一隊獨強的中職絕對不會好看,
每一隊都超強,經營都用心的中職,才能夠越來越旺。
不小心打了太多,
回家的路上我用Line跟老婆炫耀了一大堆照片跟影片的內容,就不多贅述了。
拉拉雜雜講了一大堆,如有傷眼、得罪、或者菜味太重的地方,
請各位前輩多多見諒 :)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