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沒有OIS其實很慘吧

作者: ceaserman (神采飛揚)   2019-05-17 17:26:48
在環境光線低的時候,為了維持進光量,會把快門變慢。
因快門變慢,若有震動就會一併收入。
OIS 則是在低快門情況下降低震動幅度,以降低震動被收入 CMOS 的程度。
追根究底,OIS 的產生源於進光量不足。
變大的 CMOS 跟光圈可以提升單位時間進光量。
手機光圈早已是 F1.7 以上,已達極限。
586 的底較之前 CMOS 來得大,理論上可以提升進光量。
若 4 in 1 像素合一演算法夠好,則能更進一步提升進光量,從而在更短快門時間內
維持一樣的進光量。
加上現在手機拍照,演算法的重要程度極高,甚至已經是 dominate 的角色,
看看 Google 的演算法就知道了。
演算法可以很高程度補足物理上的不足。
沒有 OIS 絕對會有影響,但這個差異造成的成像品質差異是否能夠接受,才是最重要的。
沒有 OIS 沒意外應該會比有 OIS 來得差,但品質出來算不算「慘」,我覺得要等實機
出來,拍照成像實際測試過才知道。
另外有一點:
※ 引述《c52chungyuny (intel inside)》之銘言:
: 可以長曝光,HDR就可以把東西拍比較亮
: 長曝光也有機會做到更廣的動態範圍
: 簡單來講你進光量越多照片越容易漂亮的出來
我看不懂你在寫什麼。
動態範圍只跟感光元件的感光能力有關。
HDR 的誕生就是因為以前 CMOS 動態範圍不夠。
(亮暗部差異過大的場景必然有一邊過曝或欠曝到拉不回來)
所以用包圍曝光的方式 (-1EV、+0EV、+1EV)分別記錄不同曝光值的成像,最後
合成一張,以呈現「高動態範圍」的「成像」。
把東西拍亮並不會增加動態範圍(你只提升暗部,還有亮部呢,不就爆光光)。
只是在 CMOS 身上,本身特性的原因,讓該 CMOS 的動態範圍往低光或高光偏移。
EX:低光動態範圍較好 => 暗部資訊記錄能力較強
=> 可以故意將曝光降低以增加亮部記錄(不過曝),後製再把暗部的資訊拉回來。
你講的這個東西只有在 CMOS 於亮部動態範圍較好時成立,但這跟 CMOS 有關特性,
與曝光量無關。
作者: c52chungyuny (PiPiDa)   2019-05-17 18:01:00
動態範圍那邊我原本有跟你想法差不多你下次有機會試試看hdr+ --> hdr enhanced最後hdr enhanced slow shutter我絕不豪洨你 真的有差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