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TrendForce:智慧手機Q3產量估3.73億支、

作者: Lsamia (samia)   2018-08-29 16:08:57
心得:其實這篇的重點是在一般不常見的前五名以外廠商的數據
剛過的第二季
LG 有1150萬支
Nokia有 520萬支
Sony 有 200萬支
hTC 有 60萬支
後面三家加起來還打不贏一間LG 這種差距真是某種程度的絕望
話說hTC跟第一名7000萬支的差距居然已經超過一百倍了,
這連百倍界王拳都救不回來,到底hTC是怎麼輸到這種程度的阿
https://i.imgur.com/aeKYENW.jpg
http://ec.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2534827
TrendForce:智慧手機Q3產量估3.73億支、季增6%
〔記者王憶紅/台北報導〕根據調查,第三季智慧型手機生產量約達3.73億支,較第二季
成長6%,而前五大生產量品牌分別為三星、華為、蘋果、小米以及OPPO,而華為連續二個
季度超越蘋果。
 全球市場研究機構TrendForce指出,第二季智慧型手機市場受惠中國品牌新機鋪貨、海
外市場銷售告捷等因素,全球生產總量較第一季成長3%,達3.52億支;進入下半年傳統旺
季,預估第三季生產量較第二季成長6%,約達3.73億支。
 TrendForce指出,全球智慧型手機市場成長力道趨緩,市場趨向飽和,預估今年成長率
將較去年持平或僅微幅成長。
 第二季生產量排名第一的三星,雖保持小幅增長,然而較去年同期生產量衰退近7%,來
到7,440萬支。展望第三季,TrendForce表示,三星旗艦款Note 9系列雖透過提前發表以
期增加銷量,但由於整體規格和上一代差異不大,預估第三季生產量將以守住7,000萬支
為目標,市占率將跌破20%。
 TrendForce進一步指出,以未來發展來看,三星面臨兩項困境,第一是三星在高中低階
手機市場的布建已相對完整,相較於中國品牌廠可以往更低階或是拓展新興市場,三星要
開拓新領域的難度相對較高。此外,在中國市場受到中國品牌廠強勁競爭,市占率節節敗
退,預估目前在中國市場的市占率僅約2%。
 TrendForce指出,華為雖在北美受阻,但透過榮耀系列在歐洲、印度等市場的突出表現
,成功打響市場名號,第二季生產數量達4,435萬支,較去年同期成長高達32%,一舉超越
蘋果。預估第三季將持續受惠旗艦新機的發表,生產數量再成長5%,年增14%,全球市占
率為12.5%,排名第二。
 蘋果第二季介於新舊兩代機種交替的過渡期,消費者態度觀望,第二季生產數量約
4,190萬支。下半年蘋果將推出3款iPhone新機,由於新機的生產排程都集中在第四季,因
此對於第三季的生產量成長挹注有限,預估僅較第二季略為成長3%,來到4,300萬支,連
續兩個季度被華為超越。
 TrendForce說,2018年iPhone受到下半年新機帶動,生產量預估將有機會較去年小幅成
長,年增率約小於3%,然中美貿易緊張的情勢恐將成為影響iPhone銷售表現的最大變數。
 小米第二季生產總數達3,150萬支,達歷史新高,在印度市場也延續第一季的稱霸地位
。展望第三季,TrendForce認為,在高性價比的行銷策略以及週邊商品的開發帶動下,預
估將有機會較第二季大幅成長17%,生產數量達3,685萬支,市占率來到9.9%,排名全球第
四。
OPPO和Vivo第二季渠道拉貨動能回復,生產數量回復以往水平,隨著第三季受惠旗艦新機
發表以及渠道鋪貨的帶動,預估OPPO與Vivo的生產總量將分別為3,420萬支與 2,730萬支
。Vivo持續鎖定海外市場,在印度等新興地區也積極拓展,以第二季表現來看,Vivo為繼
小米、三星之後成為印度智慧型手機的第三大品牌。
 另外,樂金LG第二季生產數量約1,150萬支,預估第三季受到年底北美節慶需求的帶動
,生產數量表現有機會較第二季成長10%,來到1,280萬支。
 索尼Sony近年來受到中國品牌夾帶高CP值的激烈競爭,市占率不斷萎縮,策略上改以推
出毛利較好的中高階手機為主,第二季生產總量維持約200萬支。
 Nokia透過和鴻海旗下FIH Mobile合作得以取得成本優勢,加上品牌知名度以及在通路
的長久經營,銷售成績亮眼。第二季生產總量約為520萬支,預估第三季將與第二季持平

 HTC面對2016年以來市占萎縮,透過減少新機推出頻率與增加委外代工的比重,藉以降
低生產成本維繫品牌運作。第二季受惠北美需求增加,生產總數較第一季增長,來到60萬
支。觀察HTC逐漸將重心轉往5G研發,是否有機會透過5G智慧型手機力挽銷售劣勢,仍值
得觀察。
 前六大手機品牌中,中國品牌拿下四席,TrendForce指出,面對市場淘汰加劇,中國智
慧型手機品牌積極開發新市場、精簡銷售渠道、布局線上以及線下多元銷售的模式,透過
彈性的產品定價策略,包含強調高性價比以及各價格區間帶產品布署齊全,成功推升其全
球市占率,預估今年市占率將攀升至54%。不過,高度強調性價比策略只會不斷壓縮中國
品牌廠商的獲利空間,隨之而來的金流壓力將加速品牌的淘汰。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