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大家覺得 telegram 有可能取代 LINE 嗎?

作者: shifa (西法)   2016-07-12 15:19:16
※ 引述《ivanbiker (Ivan)》之銘言:
: LINE 在台灣使用率非常高,但現在換機變得很麻煩
: 而且如果想在二台手機上同時使用 LINE 就必須 root 才行
: 看到版上有網友推薦 telegram,試用了之後發現非常好用
: telegram 的版面很簡潔清爽,貼圖免費
: 裡面的許多設定都比 LINE 靈活
: 而且,同一個帳號可以直接同時在不同的手機和平板上使用
: 只是,儘管各方面都大勝 LINE
: 但周圍沒人用就完全無法發揮作用
: 我自己的通訊錄有幾百個聯絡人
: 卻只有二個朋友有註冊 telegram
: 其中一個似乎沒在用,所以其實只有一個朋友有在用
: 似乎大家習慣用 LINE 之後就很難再更改
: 不知大家覺得未來 telegram 在台灣有可能取代 LINE 嗎?
: 想聽聽看大家都意見,謝謝
: -----
大家覺得 telegram 有可能取代 LINE 嗎?
這個命題很有趣,因為取代的方式有很多種,
或許原PO指的是LINE作為「日常生活通訊」的工具軟體會不會被取代。
就如其他板友所說,從最早的 ICQ -> MSN(跟yahoo即時通) -> Skype,
再到現在的 LINE,會發現其實這種「日常生活通訊」其實是有可能轉換的。
那麼 LINE 作為「日常生活通訊」工具會被 telegram 取代嗎?
我的答案是:機率很低。
因為 LINE 最近的策略都顯示 LINE 試圖從「通訊軟體」跨足到「平台」,
甚至於是「生活圈」(或是生態系),如果 LINE 的策略成功,
那麼LINE的黏著度將會比以前看到的 ICQ 之類的軟體更高。
到時候你捨棄 LINE 的可能性將會很低,但並不是因為 LINE 的通訊功能而離不開,
而是因為各種生態系內的東西:如你的家人、好友群,
以及你在LINE 上的投資讓你無法完全離開(不想負擔跳到別的平台的轉換成本)。
基於各種使用需求上,是會產生多種通訊軟體並用的情況的。
例如同時裝有 LINE, telegram 是有可能發生的。
這也是其他通訊軟體可以出頭的可能性。
1. LINE 使用族群的多樣、巨量會讓LINE可以自然維持住
許多人的共同經驗是「本來不會用電腦的長輩,
現在都一直在看著手機看 youtube、傳 LINE」,
這隱含兩種意義:裝置的易用性與長輩亦有傳訊的需求。
因為智慧型手機易用,所以長輩容易學,甚至於 LINE 在操作的便利性,
也增加了長輩使用軟體的信心。而當 LINE 對長輩產生極大的黏著性時,
也就間接地增加家族其他成員使用 LINE 的可能性。
(這一點剛好與社群網路相反:FB在美國青少年眼中因為家中長輩開始使用而變得「不酷
」了)
相信亦有許多板友會用 LINE 談公事,甚至分享檔案。
這些林林總總的使用情境,都讓 LINE 滲透到更多層面,加強了 LINE 的黏著度。
2. LINE 在其他地方的努力讓 LINE 產生了平台性質
大家都知道,LINE 的商業模式中有一環是藉由與貼圖創作者合作販售貼圖。
在有供應者(貼圖創作者)與購買者(LINE用戶),
並且有使用情境(對話使用)的具體環境內,LINE 已經成為一個貼圖的「平台」。
更可怕的是,會因為購買的貼圖愈多,就愈無法離開 LINE,
因為會覺得之前買的貼圖錢都白花了(即便金額不大)。
另外,LINE 也發展了其他的商務應用,如 LINE@,
並且已經開始與知名的連鎖商家進行合作,讓企業的LINE帳號逐漸轉由 LINE@,
相關細節不多說,各位有興趣可以自行搜尋。
這邊 LINE 運用類似於 O2O 的情境連結「商店」(供應商)與消費者(LINE用戶),
這又是一個平台模式。
當然還有 LINE pay,這也是一種 O2O 使用情境下的工具。
只要當這些具有平台性質的商業模式建立起來,
「完全棄用」 LINE 的可能性也就更加降低,於是就更能固著原本的使用族群。
(有興趣板友可以研究一下中國的微信有多強大)
3. 通訊產品的定位產生了突破的可能性
雖然說 LINE 從通訊跨足到生活,但因為產品定位的關係,而使市場出現突破口。
正如 snapchat 的故事一樣,針對「特定情境」的產品功能設計,
仍然會有一定的利基市場。
因為LINE的設定情境偏向於「生活」使用,也就是一般通訊,
所以在 LINE 的 APP 設計上,主要滿足「一般大眾」的「日常生活」使用所需。
特殊情境的使用上,LINE雖然可以應付,但不會(也不必)是最好。
如前面提到的 snapchat ,
這種針對「不想讓別人看到訊息」而設計的讀後即焚通訊 APP 會在某種客群
佔有一席之地;其他亦有專案協作管理用的軟體附加通訊功能。
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要跟大陸做生意、大陸出差都要用微信…等,
都是在LINE基礎使用情境下無法完全滿足的例子。
台灣本土廠商的 team+ 也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藉由設定特殊情境(如企業內通訊)的需求(專案追蹤、管理)設計產品,
做出與 LINE 不同的產品,打不一樣的市場區隔。
更重要的是,手機幾乎只能裝一個 LINE ,
但卻可以根據不同情境需求裝不同的通訊軟體,如 微信, snapchat, whatsapp,
及開板所提的 telegram …等。所以 LINE 在一般生活使用上不容易被取代,
但在特殊情境及使用需求下,其他的通訊軟體依然有生存的空間。
(當然,是否能夠發展出足以維持營運的商業模式則又是另一個課題了)
作者: OutOfTheBlue (奏)   2016-07-12 16:21:00
現在就搞的很爛了
作者: fbiciamib123 (Lin)   2016-07-12 16:48:00
line繼續垃圾遊戲預設推播永遠不會成功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