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OPPO R7五個月使用心得--硬體與配置篇

作者: TAIHO (一輩子作妳的男孩)   2016-03-12 23:36:49
韌(軟)體講完了再來談談硬體(以及不知道怎麼歸類的)。
要說我幾年使用智慧手機下來的心得,「相機表現」及「電池續航」
大概會是左右我替換手機的前兩大考量。
當然,這些都還是奠基在最基本的手機外觀、系統穩定性之上,
沒有這兩者,就算相機或續航再怎麼威,大概也不會考慮。
(誰喜歡把皇家當作我家呢?)
偏偏,相機表現跟電池續航在R7只能達到中階機的水平,也就是對得起它的價格。
放在硬體篇來談,因為這兩者其實也牽涉到硬體規格。
所以醜話也講在前頭。
在相機的部分,H3C就是一個大問題。
主相機相片成像明顯偏亮,在一般使用時有時還蠻討喜,日常紀錄都OK,
但是夜間及室內成像就是悲劇了。
至於錄影同樣顆粒大又塗抹嚴重,甚至還比1S退步,所以逼使我想換手機。
R7主打相位對焦(PDAF),在2015下半年喊天價響,但那是因為中階機沒啥噱頭,
高階機早就派上用場了所以根本不需要宣傳。
成像速度快這點對我還蠻實用的,畫質在夜間與室內同樣不盡人意,
但日拍及錄影則是強過H3C很多──可惜僅限手機觀看。
我覺得這是一個蠻大的問題:R7在AMOLED的加持下,相片影片在手機上「很好看」,
可是拿到電腦上檢視,就完全走了樣:顏色變淡,曝光偏高。
換句話說,你在手機上看起來是張好的相片,但拿到電腦一看就原形畢露。
這樣深深誤導了使用者拍照錄影的取決,以為是好看的,結果是走樣的。
至於前相機主打美顏,可是顏色在手機上就已經看得出來白平衡有問題,顏色較淡。
http://i.imgur.com/zrCR3N3.jpg
其次,是續航。
就續航而言,使用五個月下來,我的心得就是一個慘字。
從1S換到H3C時,我真正體驗到續航帶來的使用安定感。
麒麟910雖然效能普普,螢幕也只有HD的解析度,
但因為沒有遊戲的需求,日常輕度使用一天下來電量不會少於七成,
可以說符合文宣所稱使用36小時的程度,更不用說有什麼發熱的問題。
R7的兩位姊姊R7S與R7 Plus,明明都是續航的佼佼者,可是來到R7就是先天不良。
開wifi還可以hold住電量,一旦改走4G之後,電量真的只有直直落可以形容。
輕度使用一天下來大約五成,中度使用就低於三成了。
所以看上R7系列的若要續航,完全不用考慮這隻,請找兩位姊姊或其它。
附帶提一下滑順的問題。我曾經看到的R7使用者會稱讚使用滑順,
以我使用上來說,1S以降所謂的HTC神調教,用起來跟R7感覺差不多。
當然,很肯給的3G RAM我相信對於滑順度一定有加分作用,
只是這邊不免還是要抱怨一下我所感覺到的「頓感」削減了使用者體驗,
諸如:行動網路切換Wi-Fi訊號自動連線,有時候明明就有訊號卻需要手動連線、
   即時通訊軟體不夠即時,即便加入白名單LINE也有延遲來訊的狀況、
   自動亮度不太自動,尤其是戶外強光下螢幕常誤判而亮度不足、
   雙擊喚醒/熄屏有時候也不是那麼靈敏、
   智慧撥號打注音符號判讀有時候也會出現兩光的情形等等...
所以要說R7滑順還是有頓感,我覺得都有,但後者明顯就是調教的功力有待加強。
回歸硬體配置,被唸到臭頭的S615,已經是無法改變的事實,
冬天使用沒有太大影響,但剛入手時天氣還很熱,手機一使用就有感發熱,
不過金屬機有助散熱這點也就不用太擔心什麼。
既然講到金屬機身,接下來就開始提優點啦!
我個人對金屬機一直情有獨鍾,早從NOKIA 6500 classic就被煞到了。
1S(當年)的超薄機身及曲線,至今想起來還是十分經典。
R7系列的台灣版廣告詞是這麼寫的:
「承襲OPPO追求至美的精神,以小提琴經典琴頸弧線為靈感,
打造R7優雅的流線型機身,簡約風格蘊藏圓潤的一流手感。」
說真的,這背蓋線條其實上了套子就看不出來了,但裸機一來略為刮手,
二來這種線條只要一有小刻痕就非常明顯,所以只能當作附加價值跟特色。
起初覺得有些多餘,做成跟i6系列或HTC One A9那樣圓滑不就得了?
但這在一昧致敬i6系列的成堆金屬機中,反倒塑造出特色,
同時也是價格硬是要高上F1的區別之一。
手上的是金色版,現在金色已經變成標準色了沒啥特別。
機背上下飾板不算醜但也沒辦法再讓它好看一些,姑且就那樣了。
147g的機身重量,我覺得有點重手但也給人安定的重量,F1就輕得像玩具了。
金屬機對我還有個優勢,就是相對耐摔。
前後鏡面的手機雖然美,可是禁不起手滑,更禁不起小孩的手滑(誤)
其次是3G RAM。
多總比少還好,在記憶體管理上R7也還不錯,多個APP開啟後最少還留下1G左右,
加上沒在玩大型遊戲,基本上不用特別去清理什麼。
(H3C雖然只有2G,但記憶體管控也不賴,約剩餘0.9~1.2G之間)
最大的獨家配置絕對是閃充技術VOOC。
我沒用過高通QC 2.0或3.0,對於什麼快充閃充的原理也不是很懂,
但我確定R7在使用閃充時,機身跟充電器真的不太發熱,甚至比S615的發熱還無感,
這點我覺得用黑科技去形容真不為過。
(當然它的充電器比一般要大一些,是否因此隔絕燙手感則不得而知)
要說唯一缺點,就是從充電線到充電器都是專用規格,想要實現閃充缺一不可。
加上我對這種快速充電到底傷不傷電池始終抱持存疑,所以除非真的需要,
否則我還是用一般充電器在睡覺時放著讓它慢慢充電。
第四,有OTG功能對我來說很重要,沒有NFC現階段對我來說不重要。
R7的OTG蠻穩的(1S跟GP7反而容易讀取不到或造成小當機),
要退出隨身碟時也很貼心,直接下拉通知列點按退出就好,不用再進設定裏頭去退出。
H3C刻意閹割掉OTG也是我換機的考量之一,實在很可惜。
NFC部分...嘛,中階機就不苛求了。
http://i.imgur.com/V2IfD0I.png
第五,原廠附贈的透明手機保護殼。這也能成為優點之一?可以的。
有別於一般市售的透明清水套,它只有側邊採用這種TPU材質,
機背則是結合透明硬塑膠片(我不太會形容),更透光且輕薄。
因為我習慣裝保護殼之後再放到手機保護布套裏頭,結果TPU部分不幸些微染色,
因此我去電詢問客服是否有單獨販賣,很可惜答案是沒有。
而保護殼也將機側按鍵部分去做包覆而非鏤空,這點我很激賞。
加了殼之後手感反而提升(不易手滑,且細長的電源音量鍵其實直接按不是很舒服)
唯一小缺點就是那背蓋線條被隱藏起來了,僅此而已。
http://i.imgur.com/h3Om8Gr.jpg
優缺點之外,我想順便聊一下按鍵配置跟充電指示燈這兩個玩意兒。
按鍵配置部分,H3C走大眾路線,音量鍵與電源鍵都落在右側機身,
實體功能鍵由左而右是返回、home及多工。
R7的音量鍵在右側、電源鍵在左側,功能鍵由左而右是多工、home及返回。
說到這邊我不得不吐槽了,OPPO此前對於音量鍵與電源鍵的位置一直在變動,
幾乎快要把所有排列組合玩完了:
音量鍵右電源鍵左:R1L、R3、R7
音量鍵右上電源鍵右中:R5
音量鍵左電源鍵右:R7 Plus、R7s、F1、R9、R9 Plus
但從近期機種看來,OPPO應該是趨向三星配置沒有懸念了。
http://i.imgur.com/GRGVS1i.png
另外聊一個小細節:充電指示燈(呼吸燈)。
R7左上角的白色呼吸燈很美,充電時閃爍,充滿關螢幕時恆亮,開螢幕則熄滅,
但充滿關螢幕時若有通知則又會回復閃爍。
H3C就酷了!它竟然有三色指示燈!低電量與充電亮橘色,充電達90%以上亮綠色,
訊息通知一般亮綠色,但是藍色圖標的FB跟SKYPE卻會亮藍色通知燈,超酷!
酷的原因一方面是我從Desire到1S都只看過雙色燈,第一次看到三色燈,
另一方面,這H3C不是主打性價比的手機嗎?怎麼這麼闊氣地給了三色燈啊?
我覺得呼吸燈的必要性對我來說蠻重要的,訊息通知在關螢幕下非常實用,
可是有看到打擾使用者的說法,所以也許不是每個人都那麼喜歡吧?
如果有能夠整合第三方程式的呼吸燈控制系統,我想我應該會開心地飛上天,
想想看都給了三色燈,可玩性想必很有看頭。
大致把到目前為止能想到的部分都寫完了,那就來個總結吧!
R7有外觀輕薄的第一印象,穩定且簡潔的UI與內建APP,好用的閃充及方便的手勢操作;
然而續航力問題拖累了好感,相機表現僅對得起它的價格,ColorOS細玩之後會發現,
有一些邏輯跟普遍的手機大廠思維不太相同,得花一些時間去適應。
反正R7現在市面上似乎也停產了,可以說也沒有廣告嫌疑與效益了(是真的沒有啦!),
我的建議就是,可以接受ColorOS的話直上R7s吧,5.5吋應該蠻符合目前螢幕潮流的
(雖然我喜歡5吋多一點),續航也不錯。
喜歡金屬外觀但預算有限也不在意沒閃充的,可以支持一下F1
(但我覺得多貼點錢上R7是值得的,只是還買不買得到新機)。
若有一萬元左右的5吋中階機考量,Samsung GALAXY A5 2016我會考慮(聽說沒呼吸燈?!)
不過如果來隻HTC One A9加強(電池)版我一定買單,可惜目前沒有這種產品(笑)
以上,謝謝大家看完嘮嘮叨叨的兩篇OPPO文。
作者: abcd425heart (鮪魚蛋)   2016-03-13 16:00:00
螢幕跟S6起來就很明顯差異了不過我覺得R7這塊至少比A9偏綠順眼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