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Tim哥:隕落的手機之王如何輸在「快」

作者: olmtw (支持htc,支持台灣貨)   2016-02-02 15:03:18
Tim哥:隕落的手機之王如何輸在「快」
要我在3C產品中選一個值得解讀的經典,我會選Nokia的手機3310。
42歲的「Tim哥」因為和黃子佼共同主持電台節目《3C有意思》、常上電視分析3C產品而知名。不過,和其他名嘴不同,「Tim哥」的真實身分,是崴海數位總經理魏基益,可是個不折不扣的創業家。
30歲創業,魏基益先從做公仔起家,應用當時建立的開模和上色能力,這幾年開始將3C配件結合各種創意造型。像外裝做成易開罐飲料的造型行動電源,可愛討喜,再搭配Hello Kitty與蛋黃哥等角色設計,去年賣出3萬多個,儼然成為消費者送禮新寵。
長期鑽研3C產品變化,在魏基益心裡,哪一樣稱得上經典?經營事業又能從中學到什麼?
要我在3C產品中選一個值得解讀的經典,我會選Nokia的手機3310。為什麼?第一,它很耐摔,堅固程度甚至還超越現在的許多手機;第二,它是第一支可以換手機殼的手機,等於首度為手機賦予了個人化和個性化的元素,這是一大創舉;第三,它也是第一支內建「貪食蛇」遊戲的手機,這個遊戲當時非常風行,因為這樣,Nokia後來甚至推出了幾款以遊戲為主要訴求的手機。
Nokia 3310在2000年上市,距離現在已經15多年了,但是今天手機發展的很多趨勢,都在它身上看見線索:例如消費者對手機不只是功能導向,還有美感、流行甚至DIY的心理期待;而手機除了拿來通話之外,使用者對遊戲和娛樂的需求其實更具潛力,所以內容會是個重要的元素。Nokia 3310當時已經預見這股風潮,這也是為什麼即使智慧型手機早成主流,但是提起Nokia3310,很多人至今仍印象深刻。
不過,在科技這個領域,光是早一步看見並不夠,後續還必須有更快的行動和資源投入跟上,這也是Nokia後來沒辦法持續維持優勢的理由。
如果說從這個產品的崛起和衰落上,能夠學到什麼,我認為至少有兩點:首先,對競爭的眼界要拉高,不要只把注意力放在眼前的對手。Nokia當時作為手機之王,顯然沒有及時意識到Apple、HTC這些品牌的來勢洶洶,也沒有在策略上即時給予有效的回應。
第二,對消費者的需求要有全面的理解,他到底如何使用你的產品?平常他的生活方式、態度、風格和重視的價值是什麼?這些訊息也許看起來和產品目前功能不直接相關,但它卻很可能隱藏著未來扭轉市場、改寫產品定義的巨大力量。
事實上,類似的故事還包括任天堂的經典產品「紅白機」(Nintendo FC/NES)。紅白機把玩家對遊戲的體驗帶到一個新境界,這個2D的遊戲平台也為之後SONY的3D遊戲機興起,做了很重要的醞釀和鋪陳。 現在炙手可熱的「角色經濟」,在紅白機上發揮得淋漓盡致,它把每個遊戲都當作內容經營,不管《超級瑪利歐》還是《薩爾達傳說》,都衍生出很大的周邊經濟價值。但同樣地,隨著SONYPS2和手機遊戲興起,任天堂失去了先機。一直在連續虧損3年後,才終於在2015年宣布進入手機遊戲市場。
要比快,關鍵在比精準功夫
3C產品的生命週期短,市場瞬息萬變,這是個殘酷的現實,我現在自己也在這個領域經營事業,深深體會到非快不足以生存,只要稍慢一點,山寨版馬上出現。去年6月,我們曾企劃一樣新產品,但因為協力廠商配合不及,到11月還沒推出,其他競品就出來了。執行不夠快,就算看到商機,也拿不到。
但是「快」必須有步驟。光是求快、求早,背後沒有做好對應的功課,一樣無法形成長期優勢。過去有太多例子都印證這個道理。
假如你不懂材質,設計可能會做錯;假如你不懂市場,定價可能無法被顧客接受。所以我跟團隊說,就算你本來做工業設計,也不能永遠只做這個,必須知道怎麼跟下游廠商溝通。光是自己畫圖畫得很開心,廠商做不出來,是沒有用的。接下來,要能和消費者對話,挖掘需求,這就相當於企劃的角色;當然,最後少不了和內部部門密切協作,所以組織內的人事行政也要懂。
換句話說,這個時代,每個人都不能只有一種功夫。當產品不斷朝多工、整合邁進,對人才的能力要求,也會愈來愈重視能跨界、跨領域的多工型人才。這樣才能在快節奏運作下,還能保持嗅覺,抓住趨勢,不被淘汰。
http://www.cheers.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74317
其實求快求早,甚至是成為市場上的最先起步者,近年來一個代表就是hTC,像是那個
Battery Case不是就是宏達電首發的嗎?只可惜時不我與,直到去年才正式被蘋果發
揚光大,很重要的事情還是要說服消費者購買你的產品,就像是iPad Pro再次開啟以
往三星失敗的大螢幕平板市場,主打繪圖、影音編修與超高效能,就是展現出自己的
與眾不同,也拿下了突破兩百萬的銷售量。
作者: superflyfish (jj)   2016-02-02 15:23:00
321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