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a420360 (嶺月)
2025-04-10 21:01:10大家好,發這種文章好像有點奇怪,不過算是自己一個小小的嘗試,以前都是在自己限友的社群平台寫一些文章或分享一些自己授課的思路,不過今天的課程我花了蠻多時間跟心力,想分享給版友看看跟交流,以下正文開始:
.
《1140410防衛作戰營、連心戰作為介紹》
我認為「政治作戰的政訓課程其實是很重要的」
但是其實在基層部隊中,大多數幹部的時間都被鳥事還有業務督導給淹沒,而所謂的政研會也沒有發揮指導基層輔導長如何授課的功能。
所以這邊分享我今天為官兵授課的思路,作為拋磚引玉。
.
授課計畫大綱的心防訓練要領包含:
(一)敵我戰爭背景因素分析
(二)現勢分析
(三)實施時機
(四)狀況研討
等篇章
這邊我主要鎖定的是現勢分析的範圍
現勢分析包含:
1.敵我情勢變化因素。
2.略
3.敵我戰力中之分析比較( )
4.我軍在防衛作戰中的可恃戰力( 含全民動員力量)
5.略
6.敵可能採取的心戰宣傳伎倆及認知作戰手段( )
7.當前部隊官兵應予匡正的偏差認知( 為何而戰、為誰而戰)。
8.略
其實這些分析的角度都很重要,但是現實上卻沒有人指導輔導長該如何授課,因此我做了一個實驗。
我先讓官兵們觀看聯合報的新聞報導標題是:
《首度納入核武!CSIS台海兵推15回僅5次擊退解放軍 「最慘情況」曝光》
內文提到:
「這次兵推與CSIS去年發布的傳統台海兵推有顯著不同。去年沒有給雙方核武的選項,結果顯示美方最有可能取得決定性勝利。
但在這次涉及核武的推演,15回中只有5次以解放軍撤退落幕,其中4次雙方均未使用核武。在所有情境中,美方僅有一次率先動用核武。
某次推演的結局讓台灣情勢回到戰前狀態。背景是中國先對台灣部隊發動核武攻擊,美軍則對在台解放軍使用戰術核武。這顯示透過有限度核武打擊,美國成功阻止解放軍在台行動,且並未進一步擴大衝突。
但在另外3次推演,美國與中國相互以核武毀滅彼此城市,導致數億人喪生。這是因為其中一方率先用核武攻擊敵軍,導致另一方對敵人本土施加報復性核打擊。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凸顯核衝突的下場難料與災難後果。
另有5次推演以解放軍在台灣立足告終,1次則沒有明確結果。作者建議,美國應與盟友合作,評估在台海戰爭中可提出哪些讓步,以促使中國退讓,而不至於訴諸核武。」
.
這邊的用詞非常有意思,標題寫著「15回僅5次擊退解放軍」而內文則強調「有5次推演以解放軍在台灣立足告終」,妙在這個「立足」是什麼意思呢?
另外報導中提到:「另外3次推演,美國與中國相互以核武毀滅彼此城市,導致數億人喪生。這是因為其中一方率先用核武攻擊敵軍,導致另一方對敵人本土施加報復性核打擊。」
這些話又有什麼貓膩呢?
以這些話作為楔子,然後我開始第二階段的課程:
我播放了Uncle Topher美國叔叔標題為:《分析美國對中國的核兵推 US vs China Nuclear War Games》的影片。
裡面有很多很棒的內容,每個軍事研究者應該都可以從中找到自己一些可以學習到的東西,而我分享了一些我找到的重點:
一、兵推的意義到底是什麼?
二、媒體如何錯誤解讀這些兵推的「結論」?
三、這場兵推的研究設計有趣之處,臺灣軍隊應該做到什麼?
實際授課時,我挑選了幾個片段暫停下來跟官兵們講解,不過由於我認為每個人認定的重點跟解說方式不同,我這邊不過多著墨。
.
第三階段的課程,我帶著他們「一起看這份兵推的內文」,英文的資料是公開的,在網路上可以輕易的下載。
(我昨天升級完好朋友ChatGPT的會員翻譯了一份給官兵們一起讀,如果有朋友想要翻譯好的檔案可以私訊我。)
然後我開始闡述:
四、這場兵推真正可以給我們的結論有什麼?
以下混在一起論述:
首先以我個人的淺見,我認為兵推的意義在於提供我們一種「決策路徑的驗證」 也就是 「如果我選擇這樣,那(你)會怎樣?」,而這樣在戰前的決策路徑驗證,將有助於我們在真實戰爭發生的時候,以參謀的身分向指揮官和軍政首長提供更為準確且成熟的建議。
舉例而言,在15場兵推中的某一場美方隊伍從頭到尾都採「零妥協」姿態,強調「中國必須全面撤出、接受戰敗」。最終中方隊伍為免全盤崩潰,先後動用數枚戰術核武,最終導致「全面核大戰」。
而這樣的結果與其他不同談判策略驗證後,形成的研究發現就是:
只要中方認為尚有「不至於滅亡」的路徑(例如撤回主力部隊、保留政治體面),動用核武的衝動就會大幅降低。
因此給出的研究建議就是:若能為潛在劣勢方(此處多為中方)提供中間方案,避免其視失敗為「政權滅亡」,則可降低其轉而動用核武的可能。
第二個例子則是,許多的媒體或是認知作戰的訊息強調,美國不敢跟一個擁核大國(此處指中國)爆發衝突,OK, we shall see it.
這場兵推正是美方在驗證「如何在與擁核國家作戰時控制衝突規模,如何談判?」
一些有趣的發現例如,在意外升級(Inadvertent Escalation)理論主張:因中美導彈系統「核常混同」,若美軍常規攻擊誤毀或故意摧毀中方核武設施,將引發「先用或被用」核武的強烈壓力。
然後兵推結果發現美方隊伍多次大規模攻擊解放軍飛彈基地,甚至毀傷部分「疑似核武」設施,卻未直接觸發中方核打擊。
真正觸發核使用的時機點,幾乎都與「登陸戰場即將失利」相關,而非單純因基地遭毀就迫使中方升級。
其主要原因在於:中方參演者認為,即便某些核載具或設施受損,只要尚有其他生存能力,就不必「第一時間動用核武」;且若美方意圖斬首核力量,必然會有更大規模、更明確的攻勢,而非幾枚零星打擊。
因此得出的結論是:意外升級不構成本研究中最主要的核使用驅動因素。
那麼,什麼才是最主要的核使用驅動因素呢?
逆轉失敗的孤注一擲(Gambling for Resurrection)該假說內容提到:一方若面臨傳統戰場的全面失利,且此失利被視為「對政權存續的根本威脅」,則可能鋌而走險,率先使用核武企圖挽回頹勢。
而在本研究發現:在 15 場兵推中,共有 8 場出現了「中方登陸部隊即將被殲滅」的危機場景。
其中有 7 場,中方隊伍選擇了首先動用核武;另 1 場則因美方隊伍提早採用較寬鬆的和解條件,讓中方得以保留兵力而未使局勢惡化。
舉例來說在2 場兵推裡,中方在地面部隊損失近半、兩棲艦隊幾近潰散後,直接以小規模核打擊攻擊臺灣島上美日地面部隊,並「警告若不退讓,將進一步升級」。
是的,陷入劣勢的每一次都會是中方,我說的是,每一次。
又以媒體內文提到的:「另外3次推演,美國與中國相互以核武毀滅彼此城市,導致數億人喪生。這是因為其中一方率先用核武攻擊敵軍,導致另一方對敵人本土施加報復性核打擊。兩種截然不同的情況凸顯核衝突的下場難料與災難後果。」
代表性的假說是:美軍對中國本土的常規攻擊(Mainland Strikes),該理論主張:
任一國對核大國本土實施常規打擊,都可能被視為重大挑釁,引發核報復。
然而研究發現:在大多場次裡,美軍都對解放軍沿海基地或港口實施常規打擊,中方並未立即升級核武;同理,中方對日本本土基地的常規襲擊也未必導致美方動用核武(沒錯,中方有可能丟日本核武警告美國 xD)。
研究者認為之所以沒有強烈升級衝突在於:雙方皆將沿海基地視為「正常戰鬥區域」,不等同於直擊對方首都或城市核心。若攻擊範圍持續受控於軍事設施,尚不足以迫使被攻方訴諸核武,並說明:「對本土或近岸軍事目標的攻擊,本研究中並非強力升級因子。」
但這邊必須強調,如果核武攻擊的是人口與民用基礎設施(反價值目標,Countervalue),結局皆迅速滑向「全面核大戰」;
雖然在整個戰棋過程中,僅有極少數(2 場)案例發生首次使用即瞄準大城市,然而經驗顯示,反價值攻擊雖可引發極度恐慌,卻也更可能導致跨越「紅線」的失控性報復,而對方反應強烈且極難控制。
是的,這就是媒體報導中醒目的標題:《首度納入核武!CSIS台海兵推15回僅5次擊退解放軍 「最慘情況」曝光》 「最慘情況」的由來。
那麼,我們該怎麼解讀這些發現與結論呢?
首先在常規武器的戰爭中,中方沒有任何方法打贏這場戰爭,而當絕境時刻來臨,容易有逆轉失敗的孤注一擲(Gambling for Resurrection)時刻,然而即使如此,只要美方控制核反擊的目標,例如:在中方先行使用核武的 7 場案例中,有 4 場美方選擇打擊中方地面或艦艇部隊作為核反擊,期望「局部且足以令中方屈服」;在其中1 場的核對轟後達成相對有利於美方的停火,另有 3 場最終以「中方飛地」方式收場。
*名詞解釋「中方飛地」(PRC Enclave):
停火協議形成中方在臺部分控制區;部分兵推還加了「美臺結盟、永久部署」等附加條款。
意思是,即使中方想要動用核武來孤注一擲,臺灣依舊能在付出代價的情況下保有我們的獨立自主。
.
另外研究限制包括:
*政治層面:本兵推聚焦軍事與核層面決策,不強制模擬台灣內部政治、民意反應或
長期經濟社會後果。
*兵棋假設:未納入非常規手段(如網路戰、灰色地帶行動)及其他非入侵型衝突(
封鎖、遠程精準打擊)。
*情報前提:雙方均無「秘密先發制人」能力;任何反力打擊皆限於公開或半公開部
署的目標。
.
可能還有很多能說,能討論,能精進的地方,但還是希望螢幕前的你看完這些能對臺灣的防禦前景更加有信心,因為在研究設計中有一個相當相當重要的部分:
參演方包括「中方聯合指揮部」與「美日聯合指揮部」,後者代表美國及其區域盟友(含日本),而臺灣未設獨立隊伍,假定臺灣將持續抵抗並由美日隊伍協同決策。
是的,「假定臺灣將持續抵抗並由美日隊伍協同決策」,套用命運石之門的說法,如果臺灣有為了自己的獨立自主前途作戰到底的意願,無論是否動用核子武器,都存在著那條「自外於中共獨立自主的世界線」。
該如何更接近那條世界線呢?
我們都知道那個答案,「Peace through Strength」,更多的國防力量投入,還有不畏懼代價的勇氣,還有最最重要的:「對於我們能夠到達那個世界線的信心。」
而這也是我在這堂政訓課程想給大家的東西「防衛作戰營、連心戰作為介紹」大概就是這樣子授課吧!
報告完畢,謝謝閱讀到這邊的每一個人,希望對你有幫助。
.
最後,我只是一個平凡到不行的小軍官,而我相信如果我們有足夠多努力學習精進,而且願意在這個有很多進步空間的職場環境耕耘的軍官,我們將無限逼近那個嚮往的世界線,而且也終將能夠到達。
聯合報連結:
https://udn.com/news/story/6809/8425345
YT影片連結:
https://youtu.be/TkDeJKp3PGE?si=GxgHcvvbUbSFIZF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