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中國如何在不發動戰爭之下奪取台灣

作者: andyken (碎夢殘刀)   2025-05-15 15:17:18
原文來源:
https://reurl.cc/OYeEWR
洛伊國際政策研究所
原文摘要:
當前關於中國奪取台灣的討論,大多聚焦於一種情境:戰爭。一般人普遍的想像包括兩棲登
陸、飛彈打擊,以及一場具有全球影響的印太軍事對決。然而,另一個最有可能發生的結果
,也許正是最少被討論到的:中國可能有機會在不開一槍一彈的情況下取得台灣
中國或許已在套用一個行事模板,類似其在1949年接管當時稱為北平(今北京)的方式。這
個被稱為「北平模式」的策略,是當時國民黨駐軍司令傅作義為避免城市被摧毀,而選擇與
共軍談判和平投降,讓中國共產黨在毫無戰鬥之下接管了這座城市,並迅速鞏固其政治地位
與象徵性的勝利。雖未交戰,但該守城戰卻實質上已結束
這個模式在今日中國對台灣的行動愈加具有啟發性。它指出,勝利不需透過軍事升級,而是
透過逐步侵蝕其政治凝聚力、經濟自主性與社會信心,且不會引發西方軍事回應,而這些相
關徵兆其實已經開始浮現
中國對台灣所採取的「灰色地帶」戰術早有記錄,包含侵擾海空域、網路攻擊、假消息散布
與經濟脅迫,這些都已成常態。但其目的不僅是破壞台灣內部穩定,而是為了使台灣社會逐
漸麻痺、習慣壓力、分裂決策,並對與中國統一產生一種「無可避免」的心理認知
這一策略之所以強大,在於其漸進性。它不會激起明確的報復,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挑釁點能
讓人集體反擊。相反地,中國的行動促使台灣的政治菁英與國際旁觀國採取妥協、拖延與適
應的姿態。久而久之,對中國的抗拒不是被擊潰,而是被吸收
如果要說北平模式所倚賴一個心理槓桿,那就是「認命」。它的目標不是讓台灣人相信被中
國統一是正當的,而是讓台灣人相信被統一是不可避免的
觀察台灣的現況,不難發現這種菁英被影響的元素早已存在。許多台灣商界領袖與中國市場
有大量經濟往來(儘管他們正試圖降低依賴度),也有部分人維繫著兩岸的政治聯繫或家庭
關係。這些影響雖然細微,卻極具威力。造成這些人對與中國正面對抗採取謹慎態度,偏好
模糊空間而非升高衝突
中國的策略正好利用這些人性本能。它也不需刻意安插「協力者」,而只需提供一個經濟、
政治與社會上的途徑,使得「靜默妥協」看起來比「堅定抵抗」更明智
以1949年這場戰役的比喻或許看似遙遠,但其操作手法卻很熟悉:包圍目標、切斷其支援、
直接與領導層對話,然後靜待時機,使戰略包圍變成是政治邀請
對中國決策者而言,非軍事方式解決台灣問題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對台灣發動全面性的軍
事入侵,將會對中國帶來極大的軍事與經濟風險,不僅會造成大量中方軍人傷亡,也會激起
國際反彈,甚至引發西方對中國半導體供應鏈與整體經濟的出口管制
相較之下,即便是經過操控的談判式或「無血開城」的政治解決方式,都能讓中國在不承擔
戰爭代價的情況下實現其核心目標。這將強化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歷史上「統一全國者」與
「現代化推動者」的敘事,而非「毀滅者」
這也會讓美國及其盟友陷入兩難。如果台灣是在其內部壓力下讓步,外部是否還能合理干預
?又是否能形成政治共識來採取行動?
在任何北平模式的劇本中,敘事控制都是關鍵。1949年國府軍的開城投降並未被描繪成失敗
,而是為了保命與維持秩序的抉擇。今日台灣若出現類似情況,可能會被包裝為憲政改革、
過渡安排,或一種新形式的兩岸政治對話
中國的敘事架構,是從媒體、學界到網路社群,都日益具備打造這類敘事的能力。而台灣自
身碎裂的媒體環境,也為中國的操控與選擇性放大某類訊息提供了許多破口
在「抵抗看似徒勞」、「國際援助未明」的情境下,中國最有力的武器可能不是飛彈,而是
一段訊息
對澳洲及其他區域盟友而言,北平模式帶來的是一種嚇阻難題。大多數盟軍的戰略部署是為
了反擊外來的軍事侵略,但該如何嚇阻內部「投降」?如果損失的不是領土而是政治意志的
崩潰,又該如何因應?
若盟友未為此可能性作好準備,恐怕會在言辭上措手不及,更糟的是,可能將資源投入到來
不及派上用場的軍事建設中。戰略模糊最有效的前提是雙方都相信未來發生戰爭是可能的。
但當雙方衝突的本質變成是漸進的妥協,而非突發式的軍事入侵,所謂的戰略模糊幾乎派不
上用場
雖然北平模式並非必然發生,畢竟台北不是當年的北京,現在是2025年也不是1949年。但作
為一個戰略方針,它值得被更認真對待。不是因為它戲劇性的,而是因為它不是。它可能是
以階段性而非突發的方式展開,因此它可以避開戲劇化,選擇熟悉與習以為常的方式。也正
是因為如此,它才更有可能成功
心得感想:
這篇文章對目前中國對付台灣的戰略敘述的很好,相信許多人看了都會感同身受的fu
其實這也是俄國對東歐的策略,文攻武赫加上大量的資訊戰,讓民意逐漸傾向於妥協而非軍
事抵抗
軍事強佔往往需付出重大代價,俄國入侵北約國的顧忌是與多國軍隊同時交戰的可能性,而
中國入侵台灣則是隔著一個海的難度,以及美國以某種形式支援的風險
作者: observer0117 (ob)   2025-05-15 17:35:00
內政太差,每個質疑政府的人都被打成中共同路人what would you expect?
作者: zeon19841102 (雅言堂主人)   2025-05-15 18:17:00
美國人開始推卸責任了XD,台灣人會想往中國靠,不就是美國一副不想保台灣的樣子造成的
作者: henrylin8086 (小木)   2025-05-15 18:41:00
八卦現在就是充斥這種論點,一邊宣揚J10C打爆飆風,然後質疑F16V打不贏J10C和J20,塑造抵抗無用的氛圍。一個臺灣海峽擺在那邊,雙方要付出的成本差那麼多,要是真不抵抗直接讓共軍白賺,那就是蠢到無法形容
作者: Sinreigensou (神靈幻想)   2025-05-15 19:26:00
要反過來看 就是生活過太好才不想打仗 會審慎看待看看藝人逃兵,要知道這或許是冰山一角而已
作者: encoreg57985 (@@)   2025-05-16 19:39:00
總統府出共諜 早就滲透到無所不在了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